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 范婷玉):在日前发布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提出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2.6%,而到十二五末期这一比例有望达到5%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顾欣近日就此表示:“作为中国文化人应该抓住这样的机遇。不是说提出了这个规划,你就可以把它(文化产业)建设好。如果不动脑筋,不去创新,不去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不太可能(建设好的)。”
从2003年起,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进。顾欣被看作是这场改革的急先锋:在其带领下,江苏省演艺集团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分别在2001年和2010年走上转企改制之路。与转制前相比,两大集团演职人员的创作热情明显提高,演出场次和精品数量大大增加,观众反响热烈。目前两集团双双成为收入过亿的全国龙头文化企业。在顾欣看来,取得这些成效正在于机制和理念的创新,一些艺术团体一改过去事业体制下“抱着金砖啃窝头”的想法:“实际金砖是可以卖出一个金砖的价格的。我们(过去)并没有把黄金的价值看透,(所以)好像大家看起来说演出市场不景气。那如果当真这样子,就无法解释这个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西区(的表演),没有办法解释拉斯维加斯的那些秀,一个戏一演20年。我们没有拿出好东西(作品)来,不要怪没有市场,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顾欣认为文化产业不改革、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创新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把文化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以满足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除了思考如何活跃演艺市场,顾欣委员也一直在关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北京的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
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内。在厂家淘汰了落后设备、停止了部分生产线的运作后,一些厂房处于闲置状态。尚巴(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和其接洽后,于2007年创立了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双方通力合作下,不仅工厂生产照常进行,而且依照主体结构和建筑外观不变动的原则,闲置厂房的改造工程也在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有不少创意企业进驻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许多入驻的创意企业都特意保留了厂房里原有的工业痕迹。尚8园区副总经理余博对此谈到:“让人呢一进到这里,感觉到的气息首先是觉得它这儿原来是一个工厂,它有这种历史的传承,那同时又能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个原来老的这种历史之上所作出的新的一个努力和新的这种创新,又把文化进行重新的注入。”
目前尚8团队正在打造“尚8园区群”系列项目。顾欣委员指出,不论是利用老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发挥文化的集群效应,文化产业创新有多种模式可以探索。
顾欣说:“有的人是把一个小东西无限扩大,有的人是把一个大东西无限做小。像《喜洋洋灰太狼》就是走的米老鼠这种路线,把产业链延伸。那么这种模式我也是比较欣赏的。文化是有它的高附加值的,你品牌越强,其他方面人家越相信你。”
今年年初,顾欣委员获得了2010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顾欣坦言,他仅把此奖项看作是对自己和团队的鞭策。按照打造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按照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顾欣认为改革的道路依然漫长。政府支持给力了不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还需业界再接再厉,有的放矢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