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解读户籍改革的成都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6:44  新华网

  农民“不脱衣服”进城

  ——全国人大代表解读户籍改革的成都模式

  ?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侯大伟 何宗渝)一本小小的户籍簿,把13亿国民划为“城里人”和“乡下人”两大类别,也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国土,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本小小的户籍簿,曾经承载了多少农村人的城市梦。

  如今,这个横亘在城乡之间藩篱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拆除了。“农民进城无需‘脱掉’承包地、宅基地等‘衣服’,向农民无差别、无条件地打开了‘城门’。”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介绍说,“我们已经开始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统一城乡户籍,最终要实现居民自由迁徙。”

  从“农民”到“居民”,成都走了七年

  【会外连线】2010年11月16日,听到成都市宣布统一城乡户籍这个消息时,干了27年户籍民警的董克勤感慨万分。27年中,他无时不与户籍打交道,也见多了一本小小户籍簿在城乡居民之间竖起的鸿沟。他深深记得,以前农村人是如何将办理“农转非”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事情。“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一旦‘农转非’成功,就意味着有了在城里参加招工的资格,有了稳定的粮油配给,有了医疗社保,也让孩子有了更靠前的‘起跑线’。”

  【代表解读】来自成都市公安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琳说,成都市公安局成都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项工作是从2003年启动至今走了七年。在这七年中,我们始终是围绕着怎样让所有的城乡居民都能够活得有尊严、满足所有城乡居民都能够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原则进行改革和探索的。

  “农村产改”让农民“穿着衣服”进城

  【会外连线】成都市双流县兴隆镇保水村居民汤炳琼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名叫“玫瑰园”的农业休闲庄接待部主管。住在一个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的她,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晚在家上上网,每月从银行卡里“领取”工资和奖金,每年还要到村上领取一笔土地出租的收益……

  她告诉记者,两年前之所以愿意进“城”,最关键的原因并不是方便和设施齐全,而是因为双流县为她颁发的四个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资产股权证》。她说:“有了这几个证,她到哪儿,村里的地少不了她的。”

  【代表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传敏说,自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市创造性地展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统筹城乡改革推向了“深水区”。汤炳琼所在的兴隆镇就是成都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镇,早在2008年3月就逐步将“农村耕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农房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用权属证的形式确权到户,使之成为农民明确、法定的资产。这项改革不仅实现农村资源向资本的转变,也为农民带着土地“进城”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构建“保障网”为进城农民“兜底”

  【场外连线】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的胡征秀,是成都市第一批领取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她说:“没想到我这个失去农民也能领上这份钱。年纪越来越大,但有了养老金,心里可踏实了。”在政府部分补贴的政策引导下,红砂村农民分别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

  【代表解读】孙传敏代表说,如何让进城的农民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享用城市化的教育、医疗、生活等资源,避免出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生活无继而影响社会稳定,便成为摆在成都市户籍改革面前一大问题,这也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伴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成都市也在积极为进城农民的构建起一张“保障网”为他们兜好“吃饭”和“看病”两个“底”。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