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尾号限行,到北京限购令的出台,有着全国“首堵”之称的北京交通,作为中国城市病的标本成为近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窘境再一次突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天因交通堵塞而损失10亿。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针对尾号限行的去留,北京市正在根据尾号限行时期的道路情况进行评估,4月10日前将出评估结果。”这也使以北京为典型的大城市交通治堵之路变得难以捉摸。
文/本报特派北京记者柳建云、陈翔、王飞、赵琳琳、杨进、张浩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谭小平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伴随汽车工业发展,这一问题也已蔓延至中小城市。值得关注的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虽刻不容缓,又令各地政府领导人感到千头万绪。
解决交通拥堵难题,谭小平认为,短期而言调控手段很重要,比如限制购买,摇号购买,限号上路等,目前还正研究进城拥堵费,鼓励合群(拼车)。
对于北京限购汽车的做法,他认为,只能短行不能长用,“限制购买不是最好的办法,毕竟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汽车消费也有助于拉动内需,这是客观需要,但作为目前北京市暂时采取一种措施,不失为一种办法。
从长期而言,他认为,不应对汽车购买限制,但使用方面,高峰期特定路段,加大使用成本的,对郊区不用限制。这种做法可以借鉴新加坡的ETC电子感应自动收费系统。在当前大城市这种模式具有推行必要性和可能性。
根据对美国交通考察经验,谭小平说,中国迫切需要政府牵头对居民出行制定和发布年度规划信息。当前中国在交通规划研究层面,缺乏居民出行分析,很多地方规划都是属于拍脑袋决定。因此,对交通未来规划及合理路径选择,没能真正准确反映大众客观需求。而美国运输部每年发布运输年报,这份报告通过对交通需求进行客观调查,
体现居民出行的基本信息和变化趋势,但这种研究中国目前还是空白,需要进行研究,作为长期交通规划的基本依据。
代表观点:
依靠轨道交通驾车自然减少
“交通拥堵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不单是省会城市,现在地级市不堵没多少个。”全国人大代表潘皓炫正在参与和某高校进行的一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也因此对交通拥堵深有体会。
潘皓炫指出,交通拥堵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和交通规划的矛盾,对于北京限号或部分地区牌照高价拍卖的做法未能根本解决问题,关键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推进该如何去做。“城市化,不应该把城市边界不限制扩大,而应该像美国,建更多卫星小镇。中国应该建幸福镇或中心镇,一方面实现城市化进程,让服务业和第三产业更活跃,另一方面,把中小城镇适当做大,各个城市之间用交通系统连接,完全能够解决城市病问题。
对于一些政协委员提出将大城市交通枢纽转移的做法,潘皓炫评价称,城市交通枢纽地位是和政治,经济相匹配,有市场需要和决定的成分,人为改变并不能带来好的影响,关键还是立足于城市发展规模适度控制。“城市之间应该主要依靠轨道交通,比如现在珠海到广州只要半个小时,就没必要开车,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人们日常支出占生活比重,改善生活水平。”
“世界哪个国家都没有限制车的做法,主要是征收拥堵费,加收停车费等。但根本上还要让地方政府改掉追求GDP总量,摊大饼的习惯。”潘皓炫说。
优化软硬件减少潮汐拥堵
大城市中,广州堵车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规划局长王东做客本报全国两会报网直播室谈到,“交通问题是全球特大城市都面临共同的问题,中国这些年为什么比较突出,我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化非常快,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比城市交通功能提高速度要快,主要是这个原因。我个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自己感觉,广州是有条件解决好。”
他指出,交通问题也是非常综合,复杂,系统的问题。王东认为:解决特大城市塞车有几大方面,城市大的结构和布局是不是比较合理。城市的结构、方向要做好,人口的分布,城市功能的分布也比较合理,这样能减少很多的不必要的交通量,或者是交通需求。他说,广州要提出紧促舒展网络型的空间结构,每一个外围的点要优化,广州下来努力的方向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这样就会减少很多的所谓潮汐的交通。南沙、番禺、萝岗,以及未来空港经济区,城市该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很健全,水平也很高,就没必要天天回中心城区。这是目前我们追求和努力方向。
除了城市大结构布局的调整,王东认为,交通设施的供给也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努力方向。“这要加大建设,毕竟人口越来越多,交通的需求,人跟人的生活方式,从目前看,广州居民出行率很高,现在广州市规划5年,10年都有,交通供给会加大,硬件设施比如说地铁,这一轮的地铁规划,前段时间发改委也公布了,2020年提出两个指标,两个70%的指标,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整个交通出行率70%,地铁占公共交通的70%,这两个70%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王东说:“我还是主张不要简单用行政的命令来解决交通的问题,而要采取市场手段,经济手段,要巧妙一点调解,不要限制买车,但上下班应该少开,随着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塞车也是浪费,大家都坐一辆车资源也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