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保部就“加强环境保护”答记者问。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十二五”的约束性减排指标由两项增到了四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这四项指标严格说起来都很难完成,但其中对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的难度是最大的。
火电厂排放标准将达世界最严格
张力军说,为实现氮氧化物的减排目标,对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建议要实行机动车总量控制,对电力和水泥行业实行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建议要探索实行煤炭总量控制,要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新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他还透露,环保部近期将颁布实施修订后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这个排放标准比原来的严格得多,可以达到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还要实行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让上了脱硫、脱硝装置、煤炭消耗低的燃煤发电大机组多发电。
约束指标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
有外国媒体提问,中央有一些政策,地方政府比较关注经济和就业,最不关心环保,怎么解决“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问题?
张力军说,要发展,不保护环境,确实是很容易。要保护环境,不搞发展,也很容易。关键是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里面确实有一个“度”的问题。“比如二氧化碳的减排量,已经把它列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到2015年要比2010年万元GDP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17%。我们对各个省下达了分配的指标,我们控制它的项目,也即是在一个省的范围内按照GDP排放情况来核定项目。当然,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产业,我们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排放要求进行适当的控制。”
地方政府减排责任要考核
“国家层面的GDP下调到7%,但有12个省市的GDP是上调的,有个别的省上调还不少。”有媒体就提问,在“十二五”规划草案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有六项。一方面要完成GDP增长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完成“十二五”的节能减排任务,如何保证?
“GDP指标不是约束性的指标,是指导性的指标。减排的这四项指标是约束性的,是一定要完成的。”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表示,“十二五”期间有四项约束性指标,包括制订正确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比如脱硝电价等;建立一整套考核机制,落实地方政府在减排上的责任。要继续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特别是把结构减排提到更加重要的日程上。
观察
记者提问流行“超标”
每一次新闻发布会,记者们都很珍惜好不容易拿到的提问机会。所以,很多记者都选择在拿到话筒时,对自己的提问对象一下子抛出好几个问题。
昨天的“加强环境保护”发布会也不例外,路透社的记者一拿到话筒,就向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抛出了四个问题。以至于张力军都慨叹:“你的问题有点多啊。”
张力军好不容易回答完,主持人赶紧重申原则:原则上提一个问题,不要超过两个问题,以便让更多的同行能有提问机会。
不过,主持人话音刚落,下一个接着提问的中央电视台记者依旧发出了“连环问”:“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在哪些方面?压力又来自何方?环保部准备如何应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