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盈江3月12日电(朱映涛、邓忠开、孙启元、李梅)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一个个忙碌的迷彩身影,穿行在盈江的大街小巷。这一抹流动的迷彩绿,成为盈江最动人的风景。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危难时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出现在灾区参与救援的3400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中。
魏嘉:震后2分钟投入救援
震后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魏嘉,两眼通红。
魏嘉是德宏军分区驻盈江某边防团三营副教导员。作为地震多发地带的驻军,每年不同时节,营里都会不间断地修订应急预案。
震后2分钟,魏嘉就带领两名战士孙程凯、夏睿,冲到了营门外的村子里。
“快救救我爷爷!”一个小男孩迎面跑来。在一栋倒塌的房屋前,魏嘉发现一位老大爷,下肢被埋在废墟里,正大声地呻吟着。
没有工具,3名官兵不顾一切冲上去,用双手使劲刨着残砖断瓦。
突然,不知是余震,还是大风,另一面倾斜的残墙上,“嗖嗖”地往下掉渣土。
“快出来,墙要倒了!”周围有群众急得大喊。
“你俩快点挖,我来挡着墙!”千钧一发,魏嘉从废墟中抽出一根碗口粗的木棒,上前用力撑住墙面。
孙程凯、夏睿不顾两手伤痕累累,拼尽全力刨开老人身上的断壁残垣。几分钟后,老人被救了出来。
魏嘉当即跃出废墟,身后危墙“轰”的一声塌了下来。
在送老人前往医院途中,魏嘉沿途又陆续救出3名受伤群众。
震后当天,由德宏军分区所属某边防团、盈江县人武部等单位,在灾区多个方向上展开了生命大救援。当晚,德宏军分区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共抢救伤员55人,其中包括35名被废墟掩埋的群众,转送伤员120余人。
陈代荣:不放过任何希望
11日4时30分,穿着一身显眼的橙色救灾服,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副团长陈代荣抵达盈江街头。
地震发生后,陈代荣带领工兵团地震应急救援队44名官兵,长途机动1285公里赶赴灾区。
拿着生命探测仪、牵着3条搜救犬,官兵们在群众的指引下直奔灾害现场。
眼里噙着泪花,一家服装店的老板丁志平拉住了陈代荣的手。
地震发生时,丁志平的店铺垮塌,店里的2名雇员不幸遇难。由于事发突然,丁志平不能确定,废墟里是否还埋着其他顾客。
“我们已经找过几回了,下面应该没有人了!”现场有群众告诉陈代荣。
“用我们的设备搜寻一下,不能放过一个死角!”陈代荣摇摇头。
先是搜救犬嗅探,而后用生命探测仪探测每一条隙缝,最后是用破拆、顶撑设备人力搜索,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反复探测。
“决不放过一点希望!”陈代荣对官兵们说。
截至11日19时30分许,陈代荣带领官兵对县城所有垮塌房屋进行了搜寻,最终确认没有生命迹象。
2003年,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地震应急救援分队成立以来,参与了云南历年来的几乎所有地震救援行动,以及汶川抗震救灾,成为西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地震专业救援力量。
宋瑞:从火场到地震灾区
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战斗,对驻滇某摩步团下士宋瑞来说。
因为,宋瑞和他的400多位战友,是从保山市隆阳区西山森林火灾现场,直接星夜兼程开赴盈江地震灾区的。
4天4夜,他们中的很多人只在机动途中打了几个小时的盹儿。
10日23时,宋瑞和他的战友赶到灾区。震后救援急如星火,上级命令,部队连夜到达、连夜展开。
无暇休息,他就和战友一起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夜暗中,在一处倒塌民房的废墟上,他一脚下去,竟踩了个空,险些摔倒负伤。
天蒙蒙亮时,新的任务下达,一批帐篷运抵灾区,宋瑞和战友一起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汗流满面。
中午时分,宋瑞又跟随团政治处派出的小分队,深入允燕社区600多户人家,上门查看灾损情况,了解乡亲们的困难,听取乡亲们的心声……
一脸倦容的宋瑞说自己“很累”,但他斩钉截铁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只要人民需要,我们决不后退!”
红十字方队:筑就生命守护屏
盈江地震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连续派出了三批医疗队。
汽车、民航、空军军机……臂戴红十字袖标的医护人员采取各种机动方式,昼夜兼程。
10日晚刚抵灾区,骨科博士丁晶和潘险峰直接来到离盈江40多公里的梁河县人民医院,危重伤员被集中安排到这里。
走进医院,两名博士直奔病房。他们与医院的医护人员一道对52个重伤员逐一会诊,会商救治方案。11日一天,他们就连续为10多名急重伤员做了手术。“伤员多是开放性骨折、上下肢多发性骨折,必须及早手术治疗。”丁晶说。
11日20时,经多方联系,3名重症伤员从梁河医院转运至腾冲机场,搭乘空军运输机转运到昆明,进入昆明总医院治疗。“他们将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有利于伤势的及早恢复。”昆明总医院赴盈江医疗队队长唐斌说。
目前,昆明总医院医疗队60余名医护人员兵分三路,一路继续在梁河县医院医治危重病人;一路在盈江县城设立了医疗帐篷,定点服务群众;一路随救援部队进村入户,进入远离交通要道的受灾村寨,力争第一时间救治伤病群众。
截至记者发稿时,医疗队已巡诊群众700多人次,诊治伤员150多人次,发放药品价值40000多元,在灾区筑起了一道坚强的生命守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