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3月3日)
贾庆林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战胜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重要作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扩大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谱写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的共同选择,也是人民政协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常委会坚持把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要求,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全年共举办了三期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两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和六期政协干部培训班,共有1700多人次全国政协委员和1600多名各级政协干部参加。
加强国际国内形势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教育,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从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深切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切实为党和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凝聚共同意志,汇聚强大合力。
我们把开展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实施情况总结检查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经中共中央批准,全国政协组织力量分赴6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检查,召开13场座谈会,各地积极开展自查和督查,推动对《意见》精神实质和重大理论创新,对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总体部署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意见》的贯彻实施对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巩固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社会关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总结检查,进一步激发了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创造活力和前进动力,增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明确定位,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十二五”规划制定深入讨论,提交相关提案和大会发言650多件。会后围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16个重要专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一批重要意见建议。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专题协商会,报送了《全国政协党组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后,我们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并就继续对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作出部署。
人民政协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推动科学决策的成功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委员们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要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等建议,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有益参考。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人才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等重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关于建设内蒙古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和发展绿色矿业等建议,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关于把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等相关建议,为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关于加快构建养老保险体系、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边防建设以及理顺边防管理体制等意见,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关于保护和发展“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产业,推动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等意见,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
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密切跟踪和动态研究,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举行12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和金融沙龙。委员们提出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环境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形成宏观调控整体合力,增强调控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等意见建议,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帮助党和政府为民排忧解难
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的理念,鼓励引导政协委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利民惠民之事、献富民安民之策。围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配套政策等重点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提出的完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共享,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危害防治,维护农民工、残疾人、退休职工和国企改制职工合法权益等意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组织界别委员考察边境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科技、医药卫生“三下乡”活动与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相结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面对西南地区严重干旱和部分省区洪涝灾害、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紧急行动,全力以赴投身抗灾救灾斗争。有的奔赴灾区,投入一线全力救援;有的慷慨解囊,组织所在单位和界别群众捐款捐物;有的深入灾区调研,为灾后恢复重建把脉献计;文艺界、医卫界及书画名家积极开展义演、义诊和义卖,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扶危济困、守望相助的感人乐章。
重视做好人民政协信访工作,加强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理报送,编报社情民意信息92期,提出民生类提案1700余件,受理、办理委员和群众来信来访42000多件次,为协助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围绕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西藏工作和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战略地位,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抓住“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课题,深入民族地区边远乡村和贫困农牧户调查研究,提出加快推进连片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深入实施富民固边战略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中自治州发展等重要建议,为完善民族地区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围绕民族工作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进城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民族地区法官和检察官队伍短缺问题专题调研,积极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工作。
组织“宗教院校教育和宗教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论证,对《宗教事务条例》实施五年来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提出完善《条例》配套规章、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机制等重要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组织委员通过视察考察、走访看望、参加少数民族节日和宗教庆典活动,加强与宗教团体负责人、民族代表人士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少数民族界和宗教界委员主动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为增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睦作出贡献。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组织五大宗教团体,共同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祈福,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五)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扩大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积极组织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考察团等活动,帮助港澳委员知情明政、履行职责。通过举办“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开展澳门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为内地经济建设和港澳经济转型升级献计献策。高度重视发挥港澳委员在香港、澳门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110周年庆典,参加香港友好协进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等举办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重要政团、社团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
邀请由台湾有关党派和无党籍人士组成的“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到京参访,首次以政协委员联谊会名义应邀组团赴台交流,探索了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交流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河洛文化、文史资料、京昆戏曲、书画艺术、宗教交流和黄埔精神等桥梁纽带作用,以中华文化的交流增进中华儿女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及各种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增进感情、扩大共识。
成功举办“邀请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1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总结团结海外侨胞发挥作用的经验。邀请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组织海外侨胞中的专家学者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和社团的沟通往来,重点开展对海外侨胞年轻一代的联系联谊,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侨胞工作,不断拓展人民政协侨务工作新领域。
(六)围绕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人民政协是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常委会坚持服从国家总体外交方针,扩大全国政协与外国相关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往来,认真组织高层互访,推动经贸、能源、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务实合作,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传统友谊。成功举办以“新形势、新理念、新挑战——探索合作共赢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来自世界多国的著名政治家、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等重大议题,深入协商交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会议通过系统阐明我国和平发展理念和政策,向世界表明中国希望继续与世界各国加强友好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的鲜明立场。“21世纪论坛”已经成为人民政协开展多边交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利用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大契机,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办《公共外交季刊》,开展公共外交联合调研,召开全国各省区市政协外事工作交流会,举办公共外交专题报告,邀请瑞士联邦议会瑞中小组世博访华团访问西藏,在外事出访和来访活动中就涉藏等涉及我国核心利益问题加强与外国各界人士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进一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澄清曲解。
注重发挥政协独特交流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交往,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形象。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七、第八次会议,在水资源利用、保护儿童、就业与移民等问题上取得共识。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功承办亚洲宗教和平会议2010年度执委会议,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对话和跨宗教理解、沟通,取得积极成果。
(七)围绕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
创新是工作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常委会树立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理念,着眼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以经常性工作的创新,推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召开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提案工作经验,修改提案工作条例,强化重点提案选题和办理环节,加大提案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协调配合的科学机制,有力提高了新形势下提案工作的成效。改进专题调研和视察考察工作,加强选题研究论证,注重队伍优化整合,扩大委员参与面,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增强了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的协调联动,加强对重点信息的分类搜集、综合分析和整理报送,提高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工作的效果。推进文史资料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中国政协文史馆建设进展顺利,文史资料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快,“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征集工作务实推进,加强与民主党派文史资料工作的联系,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史资料工作支持力度,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鉴往知来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统筹搞好“两会”集中宣传与常规报道,加强对外宣传,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进一步扩大了人民政协的国际国内影响。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重视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帮助、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协作、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充分认识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努力在纷繁复杂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坚定立场,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坚持正确方向,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始终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谋事,紧扣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干事,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成事,进一步彰显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顺应人民期待是人民政协发展的动力,始终情牵人民、心系群众,全面反映民思、民盼、民忧,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牢固树立履职意识,充分认识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把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作为重大历史使命,积极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和渠道优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必须牢固树立委员意识,充分认识人民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切实维护委员民主权利,尊重委员首创精神,提高委员整体素质,支持帮助广大委员深入实际、走向基层、贴近群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履行好委员职责,在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人民政协承担的使命相比,与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如何总结运用成功经验推动各地政协工作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如何完善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机制,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政协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既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珍惜机遇、维护机遇,更好地调动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推进各领域工作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奋斗目标前进。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政协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同心协力搞好政治协商,积极稳妥推进民主监督,扎实有效开展参政议政,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教育引导,进一步夯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之路、必由之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和动摇。要把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结合起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常委会学习讲座和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认真举办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学习宣传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功伟绩和历史经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充分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通过举办招待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亲历辛亥革命》纪念图书,拍摄电影、文献电视片等活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就找准了人民政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要把“十二五”规划目标与今年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等问题,适时召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力争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委会等,就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视察,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充分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挥独特优势,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联系各方群众,人民政协开展群众工作具有独特优势。要认真总结各级政协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途径新载体,逐步完善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界别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要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反映群众意见诉求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更加关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助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重点帮扶武陵山等集中连片贫困区群众,进一步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开创政协少数民族群众工作和信教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四)着眼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努力深化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祖国统一、民族复兴,既需要大陆同胞奋发努力,也需要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心协力。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促进港澳和内地特别是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支持和鼓励港澳委员在香港、澳门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拓宽与港澳各界人士的沟通渠道,加强同港澳政团、社团及代表人士的联系,加大对港澳青少年工作力度,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推动政协委员与台湾民意代表的深入交流,扩大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和基层民众的交往,扎实有效地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作用充分发挥,进一步拓展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领域。认真贯彻侨务工作方针,密切与归侨侨眷的联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侨胞联谊活动,做好海外华侨华人工作,积极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五)致力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不断深化对外友好交往
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要按照国家外交工作总体部署开展高层互访,深化传统友谊,增强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推动经贸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政协各专委会与相关国家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强同外国议会、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的交往,不断深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实践。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与国际协会及其成员组织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发挥好中欧圆桌会议的建设性作用,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巩固发展同世界性、地区性跨宗教和平组织的交往,进一步完善双边交流机制。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人民政协的了解,争取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
(六)突出履职能力的提高,着力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水平,关系到履行职能的成效,影响着协商议政的质量。要认真总结、充分运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总结检查活动的成果,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改进完善提案、视察、专题调研、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文史资料等工作。扎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工程,支持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加强教育培训,在建立完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和宣传普及方面迈出新步伐。加强各级政协以及政协组织与党政部门、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之间的联系合作,优化政协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工作机制,形成政协组织综合协调、信息沟通、上下互动、内外联系的合力。强化委员履职能力建设,完善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提高履职成效。在政协机关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素质和为委员履职服务的能力。
各位委员!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