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会中国网事:两会新闻中心组织网络访谈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11:07  新华网

  (两会中国网事)网民当“记者” 代表听民意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网络访谈的背后

  ?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我们的声音真能被代表委员们听到吗?”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网站纷纷推出与两会相关的网上调查,不少网民在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带着这样的疑问。

  针对这种情况,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了一系列网络访谈,网民摇身变为“记者”,就当前不少热点问题向代表发问。

  网民疑问能否得到认真解答?这种方式有何意义?今后能否延续?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两会“网络访谈”:今年参与网站最多、交流议题最丰富

  “看到一条预告很期待:3月5日晚8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将组织中国人大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1家网站,联合开展主题为‘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网络访谈。但这种网络访谈的操作方式有效果吗?”网友“詹新惠”3月3日晚在微博上写道。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新闻中心自2009年来已连续三年组织两会‘网络访谈’,但今年参与的网站最多,交流议题也最丰富。”大会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1年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网络访谈室”共举行了6场访谈,议题涉及新能源、青少年成长、公正廉洁执法、妇女发展等方面。

  “我们白天在会上审议,晚上接受网民‘访问’,形成了会内会外的良好互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说。

  “近年来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待逐年提高,您觉得法院应如何维护司法公正呢?”3月11日,3位司法界代表就“司法保障”话题与网民在线交流。法制网网友向宋鱼水提出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但作为人大代表,我尽力为网民朋友把它答好。”宋鱼水认为,网络时代,网络问政的力量越来越大,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也要与时俱进,带着责任感多与网民互动,而网络访谈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代表可以更直接地听到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带到会上来;也可以有针对性、实事求是的回答网民提问,做好解惑工作;还能与网民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形成共鸣,获得网民更多理解和支持。”宋鱼水说。

  “大会新闻中心主动走近网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政府和人大都更加自信、包容,能以更博大的胸怀对待各种意见,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困惑。”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福州大学教授杜民认为:“网络让人民群众在人代会期间与代表们共商国是,而不仅仅是近3000名代表坐在会场里开会。”

  直面网民的“尖锐犀利”

  今年两会“网络访谈”中,网民提问十分积极,各网站最后归纳了100余个网友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国企如何公开账务、怎样解决企业用工荒、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等。有的用心良苦、有的妙语连珠、有的尖锐犀利,也不乏“代表怎样看待‘第三者’现象”这样“新潮”的提问。

  【解惑型】一位光明网网友提问:百姓能从新能源建设中获得哪些实际好处?太阳能未来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德州)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说,新能源不仅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国家的安全指数。

  【探讨型】一位法制网网友向全国人大代表、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问起央企高管薪酬的问题。

  对这样的“敏感话题”,邓崎琳并没有回避。他告诉网友,“我们的税后年薪是40多万,中国央企高管的薪酬水平比国外同类岗位低得多。”

  【温情型】中国经济网一位网友留言对朱雪芹说:我和您一样,也在服装厂打工,是您的粉丝。很羡慕您从一个外来打工妹变成新上海人,而且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朱雪芹对网民说,一个人的出身没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也想借此机会,对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说,树立自己的信心,我相信你门一定能够在城市当中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对代表们的回答,有的网民叫好,有的则不一定赞同。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说:“网络访谈,可能要面对网络上很多声音,这很正常,是社会多元化、有活力的表现。不同群体关心的问题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关键是我们提供了一个渠道,让大家表达、沟通,这就是一种进步。”

   让网络“民意通道”更通畅

  据统计,今年两会期间,大会新闻中心组织的6场“网络访谈”,11家网站的网民共提出5000多个问题,直播页面点击量达174万,视频直播观看总量近58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在线访谈进行了报道。

  大会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网民总数超过4亿人,网络民意成为人民心声的重要代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网络访谈”就是为了开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据了解,每场访谈均会提前三天在参与网站上发布公告,征集网民问题,并选择网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进行提问。

  据该负责人介绍,此前也有一些网站组织类似的在线交流,但各自为阵、较为零散,有的代表一个人要应付多家网站的邀请。由大会新闻中心来统筹规划,不仅能网罗各大主要网络媒体,也能请到熟悉情况的代表,扩大参与面,提高效率,让讨论更充分,形成整体效应。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副区长姚晓英认为,无论何种交流方式,平等、平和对话,是代表和网民成功交流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贵阳市市长袁周认为,两会网络访谈只是网络问政的形式之一,网络问政在基层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2009年贵阳市率先设立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还有一些地方借助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有效帮助政府提升透明度,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袁周说。

  据了解,明年两会上,大会新闻中心还将继续举办“网络访谈”,“不管形式如何,主动和网民交流的态度不会变”。

  姚晓英表示,希望明年的两会网络访谈中,能够多一些西部代表的身影,为西部地区发展“鼓与呼”提供一个平台,“明年如果有邀请,我也愿意和网民一起探讨东西部教育均衡和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等话题”。(记者王橙澄、许雪毅、黄海、李劲峰采写)

(编辑:SN020)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