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高度评价装备制造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12:51  中国经济周刊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高度评价装备制造业——

  张国宝:装备强则国力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眉  特约记者 张德斌|两会现场报道

  “装备制造业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获得如此高评价,这是第一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激动地表示。

  在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一个门类特别提出并强调其“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多年来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是首次。

  “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水平。”张国宝委员如此解释装备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对于正在发展和壮大中的中国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和标志性。

  作为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元老级人物,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张国宝委员深有感触:“从发电设备,到特高压输变电,再到造船业,直至数控机床、风能和太阳能,中国都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造船业等更是全球第一。中国已经从当年的进口国发展为如今的出口国。”

  而成就背后,他认为应归功于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和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走的正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这条路子。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张国宝委员充满激情地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进程,并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国际竞争力给予了专业分析和深入解读。

  发电设备:从净进口到出口大国

  改革开放初期,张国宝在国家计委负责机械行业的技术引进。“国门打开以后,发现我们的装备技术水平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如发电设备,我国当时能自主研制的最大规模机组为12.5万千瓦,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则是一片空白。但现在,中国已经能够生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 30、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占全国装机容量的70%,每年出口2000万千瓦左右的发电设备,年出口电力设备500亿美元以上,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装备生产国。

  他总结说,从高温高压、亚临界机组到更高参数、更大容量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时代,中国的火电行业在10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才实现的产业升级换代之路。

  张国宝介绍说,除了火电设备,中国核电设备也毫不逊色。最早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用的几乎都是法国进口设备,“以后又上了岭澳一期,国产化率我估计最多也就是30%~40%。”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第一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压力容器仍需到日本去生产。但到了岭澳二期,国产化率已迅速提高到70%~80%。

  谈及我国的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巨变,张国宝更是自豪。上世纪80年代,500千伏输变电设备都要从国外引进;但后来不仅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还自主研发了全球独一无二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并被国际电联吸收确定为特高压的国际标准。

  张国宝介绍说,中国的特高压变压器目前已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如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有100多台老旧变压器需要淘汰更新,新采用的都是从我国采购的变压器。美国现在也用上了沈阳特变电工生产的500千伏大型变压器。

  张国宝委员还透露说,今年两会期间,他所在组有好几个地区都提出要求发展特高压,如重庆、宁夏等。

  造船业:提前5年圆梦世界第一

  早在2003年5月7日,张国宝曾在国家发改委的《经济情况与建议》上发表了题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文章。但在这篇被业内认为是中国造船业“世纪预言”的文章中,张国宝毫不掩饰的顾虑则反映了当时中国造船业的落后状况。

  文章开头写道,“当我列出这一标题时,可能会有人质疑其现实可能性,希望它不要像某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式目标。这也是我久久思索而又不敢轻言的一个原因。”

  张国宝委员介绍说,顾虑是因为截至2000年,我国在全球造船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仅为8%,而同期日本、韩国和欧洲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33%和16%。

  但就是面对如此落后现状,张国宝作出了大胆预言: “(中国造船业)到2015年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35%,届时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将不再是梦!”

  他说,这种自信源于他对世界船舶制造中心转移历史的回顾和规律性总结——船舶制造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很大;发展船舶工业可以带动配套机电设备制造业和钢铁业的发展。而对比当时的中国与韩国、日本,中国船舶工业的潜在优势明显,“关键在于发展战略的选择。”

  这些分析和思考在张国宝2003年的这篇文章中体现为他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初步规划设想,“我相信经过‘十五’三年,到2005年船舶产量从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600~700万吨应不成问题。到2010年船舶生产能力争取达到1300~1500万吨,届时占国际市场的份额接近30%,价值25~30亿美元。再经过5年到2015年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届时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将不再是梦!”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国宝的预言还是谨慎了许多,——2009年底,我国当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份额的34.8%,仅比韩国少1.1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份额的61.6%和38.5%,超过韩国居世界第一;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40.4%,提前5年实现了张国宝提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

  在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同时,中国又开始迈向世界造船强国目标。

  LNG(液化天然气)船由于所装载货物的特殊性,造价高、建造难度极大,被誉为世界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过去多少年来一直是我国造船企业的“禁区”。但5年前,我国开始在广东惠州的大亚湾进口澳大利亚的LNG,同时在沪东中华船厂建造LNG船。据介绍,沪东中华船厂目前已自主开发出17.4万立方米电力燃油驱动的新型LNG船。

  今年1月15日,刚刚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张国宝应邀参加中船集团公司举行的美国埃克森美孚/日本商船三井中国LNG造船项目中标签约庆祝仪式。据说当时张国宝颇为激动地发表讲话:“埃克森美孚是世界最大的也是受人尊敬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商船三井是世界上著名的航运公司,而且日本船东一向以对质量严格要求甚至是苛求而著称。这两家国际知名公司选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这批LNG船的建造者,充分表明了他们对沪东中华的信任,也是对中国船舶工业的信任。”

  展望“十二五”:依托重大工程发展重大装备

  从火电设备、核电设备到输变电设备,从船舶工业到石油石化重大装备,从风电风机叶片、轴承、齿轮箱到太阳能、数控机床,谈及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崛起的每一个标志,张国宝如数家珍,并对成就背后的动因有着独到的见解。

  “依托重大工程,加强组织协调,这是我们多年来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的宝贵经验。”张国宝感慨地说,国家能源局既负责重大能源工程,又负责能源装备,这为依托重大工程推进能源装备自主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重大装备国产化必须依托重大工程项目。”谈到“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张国宝再次强调这个观点。因为重大装备研制技术难度高,前期投入大,制造周期长,首台(套)的应用推广难度大。因此,在重大装备研制和推广初期,必须加强政府的协调和组织,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此外,他指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还需要用户单位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如中石化公司和中石油公司积极采用沈鼓集团制造的压缩机作为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结束了“乙烯三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的历史。

  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要立足于开放式的自主创新,这是张国宝发展民族装备工业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不矛盾,“现代化是买不来的。”面对近年来一些国家强化对中国转让技术的控制,禁止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向中国转让和出口的局面,张国宝语重心长地表示,“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导向,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