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中国地震局官员否认公布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02: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键词】

  “活动断层”是一个专业术语,专家介绍说,地震带与活动构造带在空间上一般较为吻合,因此,也可以叫做地震构造带。地震构造带或地震带常常表现为强震多发带,包含有多条活动断层。实际上这些活动断层才是地震构造带内地震同震错动破坏地面建筑的罪魁祸首。如果能够避让地震构造带内的活动断层,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可以有效减轻,达到减灾效果。

  日前,有媒体刊发了“中国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被多家网站转载,并配发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引发社会热议。

  报道援引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的话,表示我国查明并公布21个城市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并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这些报道是否准确?真实的状况怎样?记者采访了徐锡伟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研究室主任冉勇康研究员。

  报道是否有依据?

  【回应】电视节目现场问答引发曲解,相关成果正在整理完善

  徐锡伟研究员是国家科学工程“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首席专家。日前,他做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时,提到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科研项目的有关内容,并表明已经制作了“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当时主持人提问“可以公布吗?”徐锡伟回答“可以公布”。

  但是在随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可以公布”变成了“中国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对此,徐锡伟告诉记者:“当时节目现场人比较多,我的回答可能有人听错了。我相信一些网站的相关报道出发点是好的,我理解。我们研究者也同样希望科研成果尽快服务社会。”

  徐锡伟希望通过《人民日报》对以前报道中的内容进行更正和澄清。他说,“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这一科研项目尽管已经通过验收,但由于活动断层属于地震灾害源,事关重大,相关图件和文字报告还在整理、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尚未正式发表。有些网站所配图不是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而是我国早期中国地理的配套图件《中国地震与火山》,或者是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徐锡伟说,会尽力尽快完成这些图件和文字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早一点与大家见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土地规划利用,为地面建筑避让提供依据。按照计划,将于今年年底之前把研究成果提交给出版社。

  他介绍说,目前,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网站上,补充、更新了《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依据近几年地震与活动断层研究进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地震构造带的划分方案。

  活动断层是否就是地震断裂带?

  【回应】两者基本相同,确已探测和鉴定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109条主要断层

  在科学上,活动断层指“距今10万—12万年以来有活动的断层”,常常是多次地震破裂累积、叠加的结果,是同震地表破裂和错动引起地震灾害的根源。而地震断裂带,也叫地震破裂带,一般指的是地表可见的、沿活动断层带状分布的最新一次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总称。

  “地震断裂带与活动断层带,两个名词大体意思可以等同看待,有一些小的差别。要理解这些小的差异需要专业知识,一般公众基本可以等同看待。”冉勇康说。徐锡伟也表示,在许多场合,这两个词有混用现象。

  徐锡伟和冉勇康告诉记者,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科研人员的确对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109条主要断层进行了探测和鉴定。其中仅有26条为活动断层,83条不是活动断层。相关结果已与所在城市的政府部门进行过沟通。

  根据中科院院士邓起东主编,2007年出版的《中国活动构造图》中标明的第四纪以来活动断层或者推测活动断层有四百多条。但是这些断层并不全都是地震断裂带。对这些断层的具体位置、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国家正在实施的“喜马拉雅计划”的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项目将会逐步回答这些问题。

  活动断层与地震有什么关系?

  【回应】研究活动断层能够有效防御地震,避免建筑物损毁

  “研究活动断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防御地震”,冉勇康说:“被确认为活动断层,应该说长期来看一定会发生地震。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是需要进一步工作才能确定的。”

  “这就好像给人体做CT,某处发现了一个病灶,但是何时癌变是很难预知的”,徐锡伟说,活动断层就好像一个“病灶”。地震,特别是6.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在城市活动断层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并不高,但它是地表地震灾害的根源。

  一旦遭遇直下型地震,横跨这些活动断层的地面建筑将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果不可设想。美国、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通过正式立法来避让这些灾害源,以达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并不是说,避开了这些断层带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徐锡伟指出,避开的好处就是一旦发生地震同震错动,地面建筑就不会被活动断层的同震错动毁坏。

  “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建筑在活动断层上,即使建筑质量很好,但是地层断了,建筑必然损毁。”徐锡伟说:“这就是我们说的,可以抗震,但很难抗断。如果建筑不在活动断层上,而且质量很好、抗震标准很高,即使发生强震,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探寻真相,求证不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断层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