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专家称中国核废料处理能力差安全隐患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0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秀强 陈祉浩

  中核集团公司首席快堆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徐銤表示,国内核电发展头重脚轻。目前国内重视核电站建设、铀矿资源开发,对核电发展下游重视程度不够。

  徐銤介绍,一台百万千瓦压水反应堆核电站,每年产生核乏燃料为25~30吨。按照国家能源局规划,2015年国内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2020年为8600万千瓦。据此匡算,2020年当年核乏燃料将达2400余吨。

  “前期核乏燃料尚未处理,新建成核电站又产生大量乏燃料。核乏燃料逐年堆积,安全隐患极大。当务之急是加快后处理技术商业化,提高处理能力。”徐銤说。

  如果后处理技术不能快速实现产业化、高放地质处置库不能建成,中国核工业将面临着核废料无处存放的境地。

  乏燃料后处理厂建成至少15年

  清华大学核能科学与工程院教授王侃介绍,目前国内外乏燃料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一次通过”战略。即乏燃料经过冷却、包装后作为废物送到深地质层处置或长期贮存。

  二是后处理战略,其核心是铀、钚分离并回收利用,之后还要经MOX(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制造,供应给快堆燃烧并增殖燃料,快堆乏燃料再进行后处理。在此过程中,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固化后进行深地质层处置或进行分离嬗变。

  在徐銤看来,填埋封存是最笨的方法。一是大量铀资源白白浪费,乏燃料含有超过95%的铀,燃烧过程中产生钚等新元素;二是核废料放射性延续时间长达几百万年,潜在风险大。他建议加快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

  但目前我国尚未建成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厂。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公开宣布,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潘自强说:“热调试成功并不等于中试厂投入运行,只说明我国已经掌握后处理技术。为适应核电快速发展,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进程应加快。”

  目前,该中试厂处理能力仅为60万吨/年。中核集团希望将其扩能至400万吨/年,甚至800万吨/年。但时间表尚未确定。

  中国核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永江说:“一个中试厂建设最短15年。按照国内核电发展速度,2025年核电装机至少1亿千瓦,前期乏燃料已经存储15年,超过最大储存时限,必须及时处理。后处理技术比核电技术复杂,放射性强、投资大,地方政府不感兴趣,建设资金压力大。”

  2050年建成高放处置库

  高放射核废料如何处置是一个世界难题。

  中国核工业第一、第二国际核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胥胜利说:“从技术层面来看,核废料主要分为高放射性、中放射性、低放射性三类。高放射性核废料含有多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高放射性元素,10毫克钚就能令人毙命。”

  中国工程院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中内容称,一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反应堆核电站每年产生长寿命裂变产物30~35千克,长寿命锕系核素20~25千克。

  上述放射性元素都拥有数以万年计的半衰期,长的约为210万年,短的也有近500年。深地质掩埋是处理方法之一。目前,美国、瑞典等国均建成高放射处置库。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有两座中低放射核废料处置库,分别位于甘肃玉门和广东大亚湾附近的北龙。另外还将在华东和西南建设两座区域性低放废物处置库。目前专家最为看好的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库选址是甘肃敦煌北山。

  胥胜利说:“高放射废物处置库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

  我国从1986年开始研究探索核废物地质处置。2003年公布《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高放废物要集中处置;2006年,原国防科工委、科技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长期研发规划指南》,明确处置库研究开发和建设时间表。

  其中,2006-2020年为处置库试验室研究开发和选址阶段,2021-2040年为地下处置库试验阶段,2050年建成高放废料处置场并投入运营。

  王侃说:“我国核电多分布于东南沿海,而处置库则多选址于内陆地区,乏燃料运输必须慎而又慎,防止核扩散。”

(编辑:SN005)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核电 乏燃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