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让每个灵感都得到尊重

  

让每个灵感都得到尊重
让每个灵感都得到尊重
高新区软件企业员工:这里可以发挥120%的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方式是怎样的?精密的仪器、紧盯屏幕的双眼?沉静的气氛、疯狂的键盘敲击声?走进成都高新区,企业会告诉你,这些想象已显呆板而陈旧。事实上,这里有在欧美极受追捧的开放工作制,有不拘一格的创新用人模式;在讲求工作娱乐平衡的企业价值观下,甚至生长着天马行空的内部文化,如稀奇古怪的晒太阳节……

  “快乐地工作”

  出太阳就给员工放假

  这是家快乐并完美的公司,200人的团队,有近10个社团,“讲求工作和娱乐的平衡,只有快乐地工作,才能把快乐的灵感带入游戏产品中。”

  在成都高新区,知名网络游戏开发、运营商完美时空有一支核心美术团队,200余名“80后”青年为游戏制造人物场景,绘形描色。在“快乐与完美”的公司文化下,工作氛围轻松而不乏高效:小组会议快速简短,少了几分严肃,大家甚至可以分享零食;工作起来绝不含糊,但每逢冬日艳阳天,员工还可享受半小时“晒太阳假”;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营造者,总经理更是不拘一格,曾带头在跳蚤市场上摆起地摊……

  办公室像一间大网吧

  完美时空成都公司位于天府软件园A座裙楼3楼。与普通的办公场所不同,公司前台后方的背景墙上,以及通往办公间的回形走廊一侧,大大小小的人物模型摆放在陈列格,它们大多出自完美时空的游戏角色形象。不仅吸引眼球,也令人忍不住想伸手触摸。完美时空成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魏雪英则透露,公司还计划在新装修的办公间走廊设置一面涂鸦墙,供员工尽情发挥。

  推开办公间的门:偌大的厅堂里,整齐摆放着200余台电脑,一群年轻人写写画画。有的三三两两低声交流,有的捧一杯热咖啡相互走动。没有凝固沉闷的气氛,这里反倒像一间大网吧。

  大厅一旁的休息室备有桌椅。“员工工作累了,可以随时过去休息,甚至打盹。”魏雪英介绍。

  另一间休息室,一场小组会议正在进行。近10名员工凑在一块,小组长手拿红笔比画着,各抒己见,时而大笑,不到5分钟就找到了解决方案。

  200人团队近10个社团

  魏雪英介绍,快乐与完美正是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讲求工作和娱乐的平衡,只有快乐工作,才能把快乐的灵感带入游戏产品中。”

  在这种公司文化下,活动有很多。K歌比赛,从海选到决赛,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其中;为“大儿童”们过“六一”节;在办公室开展吹泡泡、猜字谜等游戏。年会上,员工们自制道具,还把“植物大战僵尸”搬上了表演台。

  由员工自发组织,200余人的团队里,还成立了近10个社团组织,公司则提供经费和设备支持。其中“魅力四射”社团,在每周一、三、五上午,由发起人带大家一起在公司的空地做健身操;“混球社”顾名思义,就是什么球都玩的社团,定期组织大家参加比赛;此外还有电子竞技社、动漫社、摄影社、好吃嘴团……“公司的200多个人,分属于不同部门。通过这些社团,可以提供密切交流的机会,打造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工作氛围。”

  自上而下的理念

  去年6月,天府软件园第二届“跳蚤市场”中,一位拖着黑色旅行箱的中年男子出场,立即引爆全场气氛,数十人一窝蜂地拥了上去。原来,这个“地摊老板”就是完美时空成都公司总经理汤昱仁,主动报名来摆地摊,将他团团围住的大多是公司员工。

  “老板”乐呵呵地蹲在摊位前,翻开箱子开卖了。不过大伙很快就发现,他好像并不会讲价。每当大家问起价格,“老板”的回答都是同一句:“你开个价吧。”一小伙子看上了无线路由器:“汤总,这个怎么卖?”“你开个价吧。”早料到这个回答,小伙子一脸坏笑地说:“10块钱!”“老板”哈哈大笑:“你太狠啦!”最终以20元成交。

  玩具公仔1元、盒装夜光杯30元……在“围攻”下,他做的全是亏本生意。“不过汤总心情大好,当晚就用卖东西的钱请大家撮了一顿,没卖完的宝贝,也全部送给员工了。”一名员工还记忆犹新。

  “他就是一个思维异常活跃,并且不拘一格的人。K歌比赛时,他玩开心了,直接站在桌上举牌;妇女节过后,汤总还老惦记着要在公司过男人的节日……”在魏雪英看来,作为“掌舵人”,汤昱仁总经理对公司的文化有着强烈的影响,自上而下,逐渐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工作气氛。

  成都的冬天少见太阳,汤昱仁发现,如遇上哪天阳光灿烂,大伙儿的心情也格外好。于是他设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冬天阳光好,下午3:00至3:30可以出去晒太阳,这受到员工的追捧。偶尔也会有个小意外:“某天下午艳阳高照,汤总一个冲动,又给员工放了假,结果因为天气太好,没人回来了。”魏雪英回忆,当时大家都和汤总开玩笑说:“你真是太天真啦,这么大的太阳,放出去怎么回得来!”

  团队成长计划

  “从一个大学到另一个大学”,这是不少员工对进入公司的评价。魏雪英介绍,这里是大多员工走出校园来的第一份工作,公司格外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教育。

  在专业技术的成长上,公司对新人实行导师制度。在一周以内,为新进的人分派老员工作为导师。“导师的工作,就是与新员工进行上岗面谈。告诉他们考核的标准、能力的差距,以及公司能够提供的帮助。有了前辈的辅助,公司新员工试用期通过率在90%以上。”魏雪英介绍说。

  此外,公司也给员工提供走上管理的通道。这里有多个小组团队,每组20至50余人不等,有管理潜力的员工,公司会为他们引入外界课程,提升管理能力。

  李轶是个22岁的小伙子,去年7月大学毕业后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不到半年时间,已成为场景组的小组长。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一开始阅历不多,并且团队成员的年龄大多在自己之上。“汤总以及我的直接管理人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逐渐摸索出,如何让这个团队转起来,如何把握凝聚力。”

  “开放工作制”工作地点自选 “旷工”没关系

  这家软件公司执行绝对的 “开放工作制”: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工”,也可以随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只要在所要求的期限内按质量完成任务。

  “观望”整整1年,杨静波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微软技术中心,加盟奈可苏欧(Nexocial)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奈可苏欧”)。

  3月25日,杨静波和同事在办公室“实况足球”正玩得火热。此时是上午11点,通常意义上“正襟危坐”的上班时段,而奈可苏欧也并非游戏公司,“实况足球”是员工在工作时段的一种休闲调节方式。

  这家由荷兰年轻人HugoLeijtens(雨果)创办的软件公司,实行绝对的“开放工作制”:员工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工”,也可以随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只要在所要求的期限内按质量完成任务。

  关键词:开放

  弹性工作制可随时“旷工”

  当日上午10点多,记者走进奈可苏欧软件有限公司。出人意料的是,这里许多座位都空着没人,偶有两位员工聚在电脑前讨论,提示现在为“办公时间”。但是,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绝不“冷清”,休息室内间或有笑声传出,一股轻松愉悦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一共有10多位员工。这位今天可能不来了,这位刚刚出去了……”面对记者的诧异,公司运营总监赵白翎一脸平静地解释着:每个人都不会刻意去问,其他人为什么出去、什么时候回来。

  她笑了笑:“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连老板都不会问。”从成立之初起,奈可苏欧就实行“弹性工作制”。按照创始人Hugo的观点:PC+网络,可以当做移动办公室;只要能够保证完成任务,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工作地点。因此,赵白翎和同事早已对“旷工”现象习以为常。正在说话间,公司的技术总监杨静波回来了。休闲服+牛仔裤,他神情愉悦、格外放松。这位年轻的80后程序员,却被同事称为“杨老”。原来,杨静波曾在日本知名软件公司、微软技术中心等工作,1年前开始担任奈可苏欧的技术顾问,今年春节后正式入职,“还在做技术顾问时,就已经心动了。”

  也许,只有10多位员工的创业型公司,在许多方面还不能与跨国巨头相提并论,但杨静波就是被吸引过来了。他最看中这里开放的工作环境:没有“朝九晚五”的时间规定,没有层层汇报的会议制度,作息习惯和思考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如果习惯晚睡,在凌晨比较有灵感,你可以半夜工作,中午12点再来;甚至不来公司也可以。”杨静波随意摊开手,略带腼腆地笑了:其实,我就是并不常来公司的那类人。

  在奈可苏欧,休息间亦是游戏室:超大LED屏正显示着实况足球的画面,两位程序员“率领”各自的球队激烈“对抗”。杨静波说,游戏室是男性程序员的最爱,也是劳逸结合、寻找灵感的好地方。当然,如果不打游戏,也可以在这里做做“沙发土豆”。“IT行业的技术更新太快了,从业者必须具有创造性。”有着7年IT程序员经验的杨静波感触良多:其实做技术很辛苦,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还要利用闲暇看书充电,“我本身很热爱这个行业,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能够找到工作的乐趣。”

  关键词:信任

  让灵感得到充分尊重

  如果仅仅是办公时间和办公地点的开放,还称不上真正的开放。在奈可苏欧,工作制度也是开放的:按照正常程序,在开展某个项目前,程序员需要做可行性研究,并向上级提交一份可行性报告。但是,在奈可苏欧却省去了长达十几页的报告,根本不需要层层汇报。

  “如果有不可行的地方,自己清楚、自己调整就可以了。”杨静波说,“每个程序员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样的制度能让每个灵感都得到充分尊重。”

  开放的制度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Hugo告诉记者,西方管理模式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要确保人的自由度、责任、目标,“既然招募了员工,就应当充分信任他。”他希望员工能够乐意自愿地工作,而非被某种制度、某个目标强迫去工作。

  如果有出现员工失误,影响到项目进度呢?Hugo语气肯定:他本意不想犯错的,肯定是有外界因素影响他,“作为CEO,我也应当承担责任。”赵白翎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员工的多次无故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公司的运营总监和技术总监都一致同意辞退该员工。但是,Hugo却不同意,他只是询问两位总监:“How to change?(怎样改变?)”

  杨静波则笑称Hugo有许多“小技巧”:如果员工犯错,他会首先询问你周末过得好不好,你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儿,或是你家人有没有发生变故;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后,才会去寻找员工自身的原因。

  Hugo在管理中还一直强调“平等”,“我们是一起工作的伙伴。”在公司里,员工都直呼其名,曰“他的名字(Hugo)很好叫嘛!”Hugo确实很“亲民”,游戏室里常常能看到他和员工“并肩作战”的身影。

  “这里完全没有勾心斗角。”杨静波由衷地感慨道。

  关键词:茶馆会议

  让工作与生活更协调

  即使是开放工作制,也避免不了会议。但是,奈可苏欧的公司会议却让人羡慕。“茶馆会议是最多的,在咖啡厅、户外等都有开过。”赵白翎说,由于公司员工不多,围成一桌喝茶开会倒也方便。

  问及为何想到“茶馆会议”,Hugo笑得了然:你喜欢在会议室开会吗?你喜欢在会议室里听人点评得失吗?反正我很不喜欢,相信大多数人都一样。

  “茶馆是一个休闲的场所,你可以想想边喝着茶,边听人讲事情,就像朋友聊天一样。特别是有人指正你的错误,在会议室肯定让人感觉压抑,但是在茶馆就容易接受了。

  “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工作与生活更协调。”Hugo略带自豪地说,这是“取经”于微软公司,西方称“world new form”(工作新视界),他希望更多的中国软件公司能尝试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杨静波评价说:在其他软件企业,他的能力只能发挥出40%-50%;但在这里,他的能力能够发挥到 100%-120%,“超出的20%是我接触到,未曾接触过的东西所得。”Hugo也认为:如果员工具备多种经验、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公司也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潮流。

  “竹子计划”

  一对一“栽培”潜力员工

  郁郁葱葱的绿色竹子,环绕马士基公司休闲区的墙面。竹子寓意茁壮成长。Bamboo计划就是针对初级领导能力的发展计划。

  2009年底正式入驻天府软件园,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实现了从0到1000的员工聚集。随着马士基成都的迅速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为此,公司摸索创造了一项颇具成都特色的“BAMBOO(竹子)计划”,针对初级领导能力对潜力员工进行培训。去年第一批计划中,60余人参加,47人毕业,全部得到升迁。

  一年时间聚集1000余人

  天府软件园D座,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的办公间占据着两层楼。室内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摆放在厅堂各个角落的绿色植物,显得简洁明快。

  周三早上10点,员工正在忙碌着,每人的办公桌上都有两台电脑显示器,他们目光不断交替。

  这里是“世界船王”马士基全球六大信息处理中心之一,负责处理其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地中海及波罗的海国家等的业务,为公司内部客户提供服务。

  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元介绍,2009年的西博会上,马士基集团与成都市政府签订协议宣布落户成都高新区,3个月后公司就进入天府软件园的办公室。2009年11月,成都公司迎来第一名新员工,截至去年底,这里员工人数已增加至1000余人。

  员工论坛与导师制度

  工作日复一日,你是否积攒了“牢骚”,并想向终极BOSS倾诉?在马士基成都,每个部门的一线员工都有机会与公司高管面谈,可以提问,可以分享,还可以发牢骚。这是马士基独创的“员工论坛”制度,每月例行一次,邀请20-30名员工参加。

  3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员工论坛的创始者、马士基中国区高级执行董事邵伟飞抵蓉城,他并非第一次来成都,却是第一次参加马士基成都的员工论坛。按照惯例,首先由参加论坛的高管介绍公司近期情况,各个部门负责人也会介绍,接下来就是员工的提问与对话时间。

  “有点小小的紧张,这还是我与成都前线员工的直接对话。”邵伟的普通话略带“广味儿”,但他有把握员工能听懂。此前,他就是两位成都中层管理者的导师。

  原来,马士基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不同的培养制度。譬如:中层岗位,就安排其直接上司,担任一对一的“教练”;如果处于发展计划的管理者,还有机会获得导师在组织架构等方面的指导,而这些导师全部来自公司的资深高管。“还有一种制度叫工作伙伴。”胡元介绍说,对于初级岗位的员工,公司会安排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协助他,帮忙新人了解公司文化、工作生活小细节等。

  高管与Bamboo计划

  郁郁葱葱的绿色竹子,环绕休闲区的墙面,三两员工正在那里低声交谈。“这是Bamboo计划的一种形式。”胡元告诉记者,竹子寓意茁壮成长,因为它有生长周期快、易成才的特点;公司实施的“Bamboo 计划”也有类似要求,“正好还是四川常见的植物。”

  原来,马士基信息处理(成都)有限公司在2009年底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虽然前线人才100%本地招聘,但中、高层管理人才,大部分是从沿海迁徙过来的“原班人马”。随着马士基成都的迅速发展,必然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

  这些管理人才从哪里来呢?“我们正在公司内部逐渐培养,去年共有240多人得到升迁。”邵伟说,Bamboo计划就是针对初级领导能力的发展计划,去年第一批有60多人参加,47人毕业,全部升迁;今年第二批有56个学员。

  虽然邵伟常驻深圳,但他来蓉办公的频率却非常高,“去年每个月一次,现在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在成都。”正因为如此,许多成都员工都很熟悉他,邵伟也是两位成都员工的导师。

  问及是否有常驻成都的打算,邵伟立即转向胡元,幽默地问:“这得看他们(成都员工)愿不愿意要我了。”

  作为资深的沿海高管,邵伟很注重管理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Bamboo 计划就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实行的。

  早报记者房欣黄远

  摄影赵霞肖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