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发帖,贴出多幅老照片,质疑已有123年历史的金陵中学的百年老照片是不是搞错了。几幅照片中的金陵中学标志性建筑——钟楼,一张尖顶,一张平顶,而旁边的一幢楼有时两层,有时又是三层。这让网友怀疑,是不是错把其他学校的老照片当成了金陵中学的老照片?
发现:
金陵中学老照片
被张冠李戴了?
网友出示的第一张照片上比较清晰的是两幢建筑,钟楼和西侧的三层口字楼。钟楼就是现在在金陵中学仍可以看到的那一幢。这也是网友后来用来判断后面的照片是否搞错了的重要依据。
第二张照片是一张拍卖网站上的图片,其说明是汇文书院(金陵中学的前身)。早期西方书籍使用这张图片时,左下角就注有中文的“汇文书院”字样,所以是长期公认的金陵中学老照片,南京的地方文史书籍常加引用。这张照片钟楼的主体是平顶,西侧的第一幢房子与第一张照片的楼层不一致,是一幢两层楼,而钟楼东面是一排尖顶平房,第一张照片没有拍到东面有什么。
还有第三张照片,是一张单独钟楼的照片,与第二张上的钟楼一样,只是角度不同。这张也很常用。标注Fowler Biblical School(傅罗书院,即汇文书院),傅罗是美以美会传教士,汇文的创建者)。
同一地点的建筑,为何照片会不一样?难道仅仅是因为角度的不同吗?
当网友看到第四张照片时,他的疑惑更大了。在所发的帖子中,他称这张照片所拍摄的并不是金陵中学,而是九江的南伟烈大学,原片上标注的“WM NAST COLLEGE”,正是南伟烈大学英文名称。但是令人惊奇的是,这张照片上的钟楼和周围建筑,竟然跟第二张极为相似,只是西边的楼变成了三层。
南伟烈大学,前身是同文书院,也是美以美会所创,后改名同文中学,是九江名校。汇文、同文创办时间接近,又是同一教会所创,于是网友就怀疑,难道是当年的西方人张冠李戴了,把同文弄错成汇文?
现场:只有第一张照片中的钟楼还在
从1888年建校开始,金陵中学校园内的建筑几度变迁。关于这几张老照片,还能找到答案吗?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中山路169号的金陵中学校园,原来建校时的汇文书院就是在这里,校址没有移动过。走进校园,路过左手边的现代建筑行政楼,就到了钟楼边。这幢楼与网友帖中的第一张照片中的钟楼完全一样。而第二至第四张中的钟楼没有踪影,钟楼西侧那幢时而两层,时而三层的建筑也没有出现,那个位置是一幢科学馆。
不过,记者在科学馆一楼右侧的墙上,看到了一块嵌进墙体的石碑,上面写着口考呤寝室,还有1893字样。而这幢青墙、斗拱式窗棂的楼房是一幢很明显的现代建筑,只不过融入了些许古典元素。果然,记者在一楼左侧的墙上找到了另一块碑,上面写着1994年开工,曹隐云科学馆。为何一幢楼有两块碑,两个名字,又标了两个相差了101年的年份?
揭秘:一场大火改变了钟楼
记者想要寻找的现场已经不存在了,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到答案?校园里,一位老先生走来,他是76岁的汪庆云,曾任金陵中学副校长,1986年开始研究金陵中学校史,要问金陵中学的典故,他最权威。
“这四张照片都是金陵中学,肯定是!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汪庆云说,第一张照片的年代最近,上面的钟楼就是现在的模样,也是1917年的一场大火后重建的,而旁边的口字楼是三层,恰恰能证实这是后来的照片,因为口字楼是从两层加盖为三层的。而第二张、第三张和第四张照片的年代要久远些,都是1917年以前的,画面上的钟楼也就是1888年筹建设计,1889年正式建成的钟楼。而第二张照片上,钟楼西面的楼是两层,那就是最初的口字楼,也就是口考呤堂,建于1893年,这幢楼当时就是两层。而第四张照片应该晚于第二张照片,但也在1917年之前,第四张照片上的口字楼是三层,这并不奇怪,因为在上世纪初,口字楼就已经变成了三层。“原本口字楼就是学生的宿舍,是两层两排的,后来不够住,就加成了三层,并把东西两边封起来,留了两个门进出,后来叫口字楼就是因为封起来后的形状像个口字。”所以第二张照片应该是摄于口字楼还没有加为三层之前。而第二和第四张照片上,钟楼东侧的那排平房,就是建于1898年的礼拜堂,又称小礼堂。
汪庆云和同事们正在撰写的相关资料中,有关于“选址建设校舍”的一段。1889年,董事会选中了五台山下的一块地为校址,向东北角开门,是为干河沿1号。汇文书院的建筑由美国建筑师设计,散布在东西向的主干道旁。陆续建造的建筑有:建于1889年的傅罗神学院(Fowler Biblical School),即钟楼;建于1893年的口考 呤堂(Collins Hall),即口字楼;建于1898年的礼拜堂、东课楼、西课楼;建于1902年的库伯堂(Copper Hall),即青年会,后改为图书馆。
文中还说到,在汇文书院的建筑中,最突出的是作为汇文象征的钟楼。该楼主体3层,中为5层,楼顶架设一座大钟,系美国密歇根州诺斯维尔诺曼大钟铸造厂制造。该楼采用四面开窗的方形立面,平面和立面都追求严格的对称关系,甚至主立面的烟囱都是对称的。1917年,原钟楼毁于火灾,改建成2层坡顶。这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钟楼。
也就是说,钟楼和口字楼的外观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引起网友的误会。
回忆:校友还原“完美校园”
在金陵中学1925届校友叶祥法的回忆中,清晰地描述了当时金中老建筑的布局结构:入校门后,向南顺着矮树夹道的小径前进,就被一座四层高楼挡住视线。大楼正门向南,拱门崇阶,气势轩昂……出大楼向西为单层哥特式的礼拜堂……由礼堂再向西为钟楼。楼三层,底层为中学部行政中心,二楼为课堂,三楼有部分为学生宿舍,再上即为四方形的钟亭,中悬大铜钟一口……出钟楼再向西为“口字房”大楼,也为三层。出口字楼向西为两层楼的中学课堂,叫西课楼……出口字楼房东大门向北数十步,有一座双层红砖砌成的楼房,当时被辟为学校青年会址。叶祥法说到的依次是东课楼、小礼堂、钟楼、口字楼、西课楼,还有后来的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大师齐康教授也是金中校友,他记得:沿校园东西中轴线,兴建了一系列西洋古典建筑,有东课楼、礼拜堂、钟楼、口字楼、西课楼,口字楼北向还有青年会——图书馆,这些建筑风格统一,青墙、红顶、斗拱式窗棂。十几岁时的齐康因此感受到建筑之美,启蒙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
现在金中校史办工作的陈建华老师说,自己是1964年考入金陵中学的,当时学校叫南京十中,老校友们说的老建筑当时都在。
寻找:
校园里还有哪些旧时的痕迹
校园里究竟还有多少旧时的痕迹?那些照片中的建筑是不是就此消失了?
汪庆云微微一笑,带着记者开始寻踪。
先从校园最西边的体育馆走起,这已经是一幢现代的二层建筑,但它的前身其实是一幢建于1934年的体育馆;再向东走,现在是艺术楼,艺术楼的这块地方,原来就是西课楼,建于1898年;再向东走,到了科学馆,也就是原来的口字楼(口考 呤堂);科学馆向北是建于1902年的青年会堂,也就是图书馆;科学馆向东是1917年后重建的钟楼;再向东是行政楼,原址是建于1898年的小礼堂和东课楼的一部分;行政楼的东南侧是教学楼,原址是东课楼。
现在校园中完整保存下来的老建筑,就是钟楼和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902年,钟楼的主体是1917年后重建的。
“这里还有一部分!”汪庆云指着那块记者先前发现的口考 呤寝室石碑。这是真正的1893年留下的纪念。“当时是在拆口字楼建科学馆,这块碑被建筑工人扔了,我硬是把碑子找回来,嵌进了墙中,代表那段历史。”
而在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之一图书馆的二楼外墙上,也有一块相似的石碑说,这是建造时就嵌在上面的,上面有青年会堂和1902的字样。
再看那座钟楼,1889年初建时高16.1米,是当时南京的第一高楼,人称之为“三层楼洋行”,当时钟楼洪亮悠扬的钟声,可以一直传到扬子江边。火灾后被损毁的部分重建,到现在又有了近百岁的年纪。2006年,这座百年钟楼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外墙风化,白蚁啃噬,为了让钟楼“延年益寿”,有关方面已经打算对它进行一次“大手术”。
如今,金陵中学校园内所有在老建筑原址上建起的新建筑,都尽量与老建筑呼应,采用青墙的外观,甚至还加上斗拱式窗棂。而行政楼和教学楼之间,也有一座新的钟楼。
“每一幢老建筑的原址,都有一座老建筑遗址纪念碑。”汪庆云说,记者一一找寻,果然发现,纪念碑上安放了铜牌,小礼堂旧址的纪念碑上就有小礼堂的老照片,下面刻着“行政楼原址为建于1898年的小礼堂”。
本版主笔 实习生 曾偲
快报记者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