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11年4月18日播出《治馒头,用“拳头”!》,以下是节目实录:
导视:
解说:
联华超市为问题馒头公开道歉,上海尘埃未定,温州再起波澜,染色馒头被查,部分流向学校。
北京、天津、万州、昆明、长沙、苏州各地上演馒头体检。一个染色馒头,一次全面追缴行动;一个染色馒头,一次食品信任危机。
消费者:
带颜色的馒头是绝对不能买了。
消费者:
心里有一点障碍。
解说:
地沟油、毒奶粉、染色馒头、牛肉膏,行业秘密利欲熏心,终要偿还。《新闻1+1》今日关注,追及行业“潜规则”。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11年4月18日
北京
记者:
买馒头的时候会不会有些担心?
消费者:
肯定,都不敢买了。
消费者:
带颜色的馒头是绝对不能买了。
消费者:
反正心里有一点障碍。
消费者:
都自己做的。
消费者:
担心那怎么办,该吃不也得吃嘛。
主持人(李小萌):
新的一周,欢迎来到《新闻1+1》。
从单纯的新闻的角度,上海染色馒头已经属于上周的新闻了,但是你可能发现,这一个染色馒头依然是在发酵当中,今天在温州也发现了染色馒头,而且是销往了学校,所以我们不惜篇幅第三次追踪染色馒头。
(播放短片)
解说:
一场始于上周的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直到今天依然持续,在上海,相关部门事发后从全市面点加工厂大检查,到相关负责人向市民道歉,再到反复表示要加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上海正在全面应对。
谢敏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副局长):
过期食品的管理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昨天我们相关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联合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个制度,他们提出了一项措施,今后对这些即将过期的食品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消费者:
唯一能信赖的只是超市、卖场,你看小卖部的就不用说了,质量肯定没有保障,在这里都没有质量保障的馒头,我们以后真不知道到哪儿买了。
解说:
一方面相关负责人表决心、说问题,另一方面,就在昨天,涉及染色馒头销售的上海联华超市也首次向公众道歉,并表示将投资一千五百万元,建设一个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用来加大超市对供应商原材料和生产环节的检测力度。此外,联华超市表示还要提高食品供应商的准入门槛,要对三类企业坚决清场,注册资本低,业务经验少,信用级别低,而除了上海,问题馒头犹如一场蝴蝶效应,波及到全国多个城市。
4月15日,温州市工商局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了一家无证经营的馒头作坊,黄色玉米馒头,只要用手轻轻一捏,双手就立马被染黄。而这个作坊与上海曝光的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馒头加工厂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现场工商部门同样搜查出多瓶柠檬黄,甜玉米香精及糖精钠,生产场所也同样的脏乱差,墙壁发霉,工人吃住加工同处一室,而这个非法作坊却是相当高效多产,仅3月22日至4月12日的22天时间内,这家作坊共卖出了近20万个馒头,而其中有一万多个馒头还卖给了作坊附近的一所高校。这继上海馒头出现之后的温州馒头,无疑再一次增添了人们的担忧,影响不限于当地。
消费者:
特别担心,我有的时候就买面自己做一点。
消费者:
在新闻上我看到这个消息以后,也没吃馒头,这几天。
解说:
由上海馒头所引发的各个城市的馒头大检查还在继续,近日,北京、重庆、济南、昆明等多个城市都在行动。
杨光席(万州区工商分局食品科科长):
检查中也发现,个别超市和商场有些不规范的行为,我们给予了现场责令整改,提出了合理的一些建议。
张新伟(沃尔玛超市工作人员):
我们馒头的保质期都是当天生产、当天销售。
吴建军(五华区公平交易科副科长):
从今天检查的情况看,只有面包改良剂、泡打粉,这都是允许使用的,我们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解说:
各地行动严打染色馒头,行动表态无疑是危机时刻的一个稳定器,而与此同时,不仅仅是温州,厦门也发现了染色馒头。而南宁当地媒体调查发现,有过期再售的情况。显然,染色馒头事件依旧在发酵,这个最寻常的食品所引发的食品信任冲击,一点都不寻常。
主持人:
染色馒头依然在发酵,不过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上海方面的最新进展,来连线本台驻上海李桢,李桢你好。
李桢(本台记者):
小萌你好。
主持人:
关于上海染色馒头的查处,目前的最新进展?
李桢:
据我们所了解到,从官方渠道获得的上海市问题馒头联合调查组的最新情况实际上是在4月14日的时候发布的,那么根据当时的一个消息,上海市有116家蒸糕类生产企业接受了上海市质检部门的检查,在这个检查结果当中显示,实际上在这些企业当中,没有发现存在着无证经营,无证生产,或者是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及将回收的原料作为食材来进行生产的这样一些违规操作的行为。根据当时的一个检测结果得出一个结论说,上海市的馒头等蒸糕类的这些糕点,是基本上安全的,像上海市盛禄食品有限公司所代表的这个企业,他们的问题馒头实际上是一个个案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距离这个消息的发布到今天已经有4天的时间了,在这四天当中,我们也多次联系上海市的有关部门,希望能够对有关的部门进行一个直接的一个访问,了解事件的一个调查进展,但是非常的遗憾,从我们上周四提交采访申请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一个明确的回应。
主持人:
那么刚才你提到了最开始的时候说,盛禄是一个个案,那么在上海现在其实也还有其他的现象被查出来,是不是这样?
李桢:
实际上在目前来讲,我们没有从官方渠道得到一个消息说,像大型的馒头类蒸糕企业他们有新的问题查处,官方渠道是没有这样的消息的。但是,就我们的一些观察来讲,就包括我们在后续一些采访,跟居民、市民的这种采访当中,我们也发现市民有很大的担忧,除了对之前我们曝出染色馒头这方面的担忧以外,还有一些居民给我们提供消息说,他们在之前的一些像周边的,除了超市以外的菜市场,还有像街上的一些馒头小店,就是小作坊,那么这些小作坊当中,他们觉得也会存在着这种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以及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那么一些居民告诉我们,这种馒头类的小作坊就是跟像盛禄食品公司不一样,这种小作坊他们生产的这些馒头、糕点并不是销往超市的,那么他们可能是像夫妻店,做好的馒头直接销给附近的居民和路人这样子的一个情况。所以他们说这些小的作坊可能存在问题,于是在今天白天的时候,我们也是去走访了,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在上海市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这个问题周边的一个菜市场和周边的一些馒头的小作坊、小店。在走访当中,根据我们的观察,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之前在问题馒头事件当中提到的染色馒头,我们的确是没有看到。就我们看到的而言,这些馒头都是一些颜色正常的,看上去是健康的这样一个正常的一些馒头销售。一些小贩告诉我们,即使以前有卖有颜色馒头的这些小店现在已经也不敢销售了。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走访过程当中,看到一些的确是有很多小的馒头作坊,他们的食品生产的条件是比较差的。
同时我们也非常碰巧,今天下午采访过程当中,遇到了上海市当地的联防队,他们正在对这些小的馒头作坊进行突击式的检查,联防队的队员告诉我,在他们已经检查的几十家小的馒头作坊当中有99%(非官方数据)的馒头作坊都是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
主持人:
好的,李桢,时间的关系谢谢你的信息,谢谢。
王教授,刚才您也听到了,虽然之前最开始相关部门回应的时候说,盛禄只是一个个案,但是我们记者调查发现,在周边的小作坊当中也存在,而今天在温州、在厦门我们都看到类似的事情,怎么看待这种所谓个案的回应?
王锡锌:
也许我们怀着一种比较好的心意的话,会去相信它是一个个案,但是实际上从现在媒体接二连三这种曝光来看,也许这个个案还是一个问号。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位哲人说过:“这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是看到这些事情以后,我不得不把这句话稍微改一下,这个世界不是缺少丑,而是缺少发现丑的眼睛。如果我们的摄像头、如果我们的记者、如果我们的眼睛再向别的地方看一看,会不会还有其它的个案出现呢?事实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已经看到,比如说从毒奶粉到瘦肉精到地沟油,然后现在到馒头,下一个主角、下一个个案又会是谁?如果个案天天出现的话,让老百姓怎么去相信?
主持人:
我们究竟是缺少发现丑的眼睛,还是看到了也有可能视而不见。比如说类似食品安全问题发现的逻辑,都是先有线人曝光,或者被媒体曝光,然后查处,然后可能一段时间销声匿迹,接着可能卷土重来。
王锡锌:
对。这里面的确是看到,我们在过去几年里面发现和查处了很多的个案,这个名单可以说越来越长了,但是就像你刚才说的我们所有的查处,好像都遵循一种完全相似的流程,不同的只是变换的这种食品的主角,在这里如果我们要去归纳它的话,其实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执法的怪圈,发现一个个案,然后我们好像马上道歉,然后及时地整治,然后告诉大家,可以放心食用了,有的可能还做一些示范。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怎么样,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地能够引起警惕,要能够让老百姓真正相信,对这些个案的查处,我们不仅仅要去发现,而且是发现了以后必须要真正地用拳头去治理。
主持人:
现在我们可能都在追究一个问题,当这样问题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在反复地问,症结究竟在哪儿?是监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还是什么呢?
王锡锌:
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不是我们这个演播室里面现在可以看到,可以说今天所有的评论、所有关注这些食品安全的人们都在问同样的问题。我们对食品安全监管不能说政府不重视,不能说民众不关注,事实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我们有非常严密的监管,看起来非常严密的监管,我们也有要求行业的这种道德的自律,我们也有侵权责任上面的所谓惩罚性赔偿,但这一切可能暴露出两个问题:
第一,所有这些监管标准、措施,是过于温柔还是足够到位?从现在来看可能这些监管的措施,还是显得太温柔了。
第二,即便是这么温柔的措施,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能还没有到位,这样打折扣的,执法的折扣标准过于温柔,至少表面来看,至少是问题的症结之一。
主持人:
为什么监管方式不是狠狠一记重拳而是温柔一刀?稍候我们继续。
(播放短片)
张玲 中央电视台记者:
从我们接到的线索来看,不是今年接到的,前几年就有,不光是上海有,外地也有。
解说:
染色馒头,一次媒体曝光,引发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围剿,而从温州、厦门等地陆续查出类似的染色技术,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似乎又是一个所谓的行业秘密。
张玲:
像这个染色馒头的事,就是一个一线工人出于良心,实在看不下去了,而且卖给老年人,于心不忍,然后在大超市,消费者那么信任大超市,这样我们就跟他联系。
解说:
正是因为一名一线工人的反省,让黑心馒头得以暴露在公众面前,为何这么明目张胆并不高明的制作手段能够存在呢?
办公人员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
像面头的话,一个月就抽查一次,反正他们抽查归抽查,都是我们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一般不让他们去车间。
记者:
哦,这样。
办公人员:
他们来的时候,我们把车间的门都关起来,不让他们进去。
解说:
当所谓的潜规则被曝光,谁来买单呢?监管部门道歉,商家赔偿,制售企业被查封,还有依旧蔓延的馒头信任危机,而正当染色馒头事件聚集了无数社会谴责的同时,另一种神秘物品又跃入了公众视野,这就是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
合肥市政府新闻办:
13日,在我们《安徽商报》上写了一个关于神奇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的报道。14日,我们在整个市场上由各家部门都对这方面进行了督查。
解说:
在安徽,工商部门在检查时发现,很多小吃店、大排挡、小面馆,使用这种牛肉膏,可以把鸡肉、猪肉轻易加工成为口感以假乱真的牛肉,而专业医生指出,作为食用香精的一种,牛肉膏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致癌。更可怕的是随后在江西、福建,以及山东等地的多个地方,这似乎也是一种公开的秘密。而在福州,记者被告知这种膏,不仅有牛肉味的,还有鸭肉味的、鸡肉味的。又是一个行业秘密,又是一个潜规则,又是全国各地加紧排查,这样的事件演进和染色馒头如出一辙,其实又何止是这最近的食品事件呢?
去年3月,时任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的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我国每年有两百万到三百万吨地沟油流回餐桌。该报道一出,立即引发各界强烈关注,然而戏剧性的是,报道出来两天后,何东平教授否认了这一说法,而这中间才仅仅相隔两天。
蒋昕捷 《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说一天之内有50多家媒体给他打电话,包括境外的,然后各级领导、各部门也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压力很大,他说他的压力主要在这个数字上。
解说:
尽管有了这个戏剧性的变化,但对于地沟油的围剿却在全国各地全面上演,整个餐饮业因此在春天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那个曾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百分之三百的利润终于得到清算,也因此不少地方的企业联合起来对外承诺主动清理队伍,今年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再次成为全国工商部门的工作重点。
主持人:
法律法规有,惩罚措施有,但是跟企业获得的巨额非法利益相比,每一次的惩罚都像轻轻掸了掸土,为什么会这样?王教授的观点。
王锡锌:
这就是我们今天主题里面特别要强调的,如果说从馒头个案来说,治理一个小小的馒头其实是需要重重的拳头。刚才我们说了,从行业的各种各样的质量标准来看,从监管的措施来看,我们其实都是有的,为什么看起来很管用的这些规则,真正使出去,变成了花拳绣腿?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是有一个其实刚才片子里已经谈到,比如说有抽查,但是抽查怎么来抽查,抽查进行的时候,由食品加工厂的人把食品拿到办公室。
主持人:
心照不宣地走走过场。
王锡锌:
执法人员来看一看,好了,完事了。同样的,我们在关于瘦肉精的个案调查中也发现,有些检验的人员,实际上只要收钱以后就盖章,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规则在这里其实形同虚设,更可怕的是那些法律的规则变成了一种寻租的工具。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讲,行业的潜规则真正只是行业自己内部的吗?不一定,还有行业外的,因为如果没有行业内外的这样一种联盟的话,其实这个潜规则很难运行,而且要运行,成本也会很高。
主持人:
但是常常我们看到,即便是按照规定处罚了,按照上限去处罚了,对于企业来讲也只是一个非常轻的拳头而已,为什么不能制定一个五百万、五千万,甚至更大的处罚额度呢?
王锡锌:
没错,就像我们新的《食品安全法》在制定的时候,许多人都看到了一个亮点,就是有所谓的惩罚性赔偿,但是我们看了一下《食品安全法》里面惩罚性赔偿是多少呢?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带来赔偿的话,原价的十倍,试想一个馒头多少钱,一个馒头我不知道多少钱,大概几毛钱,那么十倍是多少钱,谁愿意花那么大的时间、成本去为十倍的赔偿去做呢?因此惩罚性赔偿真正的拳头在这里,说白了,就是真正要发现一起,就要让这种制假的、销售的等等这些企业能够受到重重的一击,甚至致命的一击,这仅仅是从赋予消费者的一种拳头,让它有力。同时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部门也要有拳头,这个拳头是两方面:第一,监管者必须能够使出重拳;第二,对于监管的人员,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去监管,甚至用监管的法律、权力来寻租的话,也要对这些人有重拳。我觉得重拳是直接的监管产生效果的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重拳还会真正塑造一种道德重建的基础。
主持人:
说到重拳,我就想到,上海染色馒头,卖馒头的联华超市在一周之后才有了回应,才有了所谓的道歉,怎么看这个表态?
王锡锌:
这个过程里面其实是这样,因为许多时候,在媒体曝光、内部人爆料之后,需要看这个事情后续会怎么发展。如果说有媒体的关注、有公众的讨伐,这可能还不一定会引来道歉,真正引来道歉的可能是监管的部门真正地开始出拳了,这其实表明出拳是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