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清华大学启动人才培养新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03:57  中国青年报

  4月,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迎来百年华诞。根据学校公布的发展战略,这所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兴业、治国精英的百年老校,启动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意在打造世界级顶尖人才,有望在新的百年中实现新的跨越。

  新百年,新探索

  4月14日,在刚刚修缮一新的清华学堂前,清华大学全面启动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选在百年校庆之际隆重举行启动仪式,可见清华对该计划所寄予的厚望。

  厚望还远不止一个启动仪式这么简单。位于清华园核心位置的清华学堂,青砖红瓦,式样别致,是一栋德国古典风格的两层楼房。学堂始建于1909年,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建筑,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支持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将在此处办公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等机构迁出,重新装修,使其成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教室和实验室。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则在此番用意中提到了“百年老建筑的精神文化和场地空间优势”。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理学院原院长朱邦芬教授说,把这项人才培养项目冠名为“清华学堂”,这不仅表明了校领导的重视和远见,也表明了全校做好这件事的决心和信心。

  与办学场地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办学的人。清华大学目前已成立6个清华学堂班: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这些班都聘请了知名学者甚至大师担任首席教授,由他们主持制定培养方案,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目前,上述这些班对应的首席教授分别为: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

  培训教师阵容豪华,进入这些班级的学生也是优中选优。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介绍,入选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每年大约150人,占每年新生数量的1/20还不到。清华的本科生本来就是各省份的高考尖子,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更是“尖子里面挑尖子”。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经过深入研讨,决定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推出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清华实施拔尖人才计划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清华面向新百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探索。

  回归精英化教育

  无论是从著名学者领衔的师资优势看,还是从招生过程中的百里挑一看,学堂班都无疑集中了清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在清华非学堂班学生看来,学堂班的学子所受到的教育,无疑是真正的精英化教育。

  在培养尖端人才方面,精英化教育无疑更具优势。朱邦芬院士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0年间只毕业了71位本科生、1位硕士研究生。那时候,数位教师围绕一个学生精雕细琢,成就斐然。在这72名毕业生中,有22位成为中国两院院士,两位成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力学班项目主任朱克勤教授说,“钱班”将会深入推行导师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配备最好的老师,担任导师的至少是长江学者以上的水平。争取“一对一”地给本科生配导师,让他们从大一起就和从事一线科研工作的教授学习。

  2009级钱学森力学班学生倪彦硕告诉记者,在“钱班”,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导师,并且每年可更换导师,以了解更多的研究领域。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有10门核心课程,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科研团队领衔。姚教授亲自讲授其中4门,其他课程大多由国外大学的一流专家担纲。

  与非清华学堂班的课程比较,“姚班”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大纲。学生不用上计算机系的专业必修课等与非学堂班重叠的课程,“姚班”学生也有自己单独的老师。2007级“姚班”本科生张晨去听过非学堂班的计算机课程,发现“同种课,‘姚班’更注重理论深度,而计算机系的老师更注重应用”。

  “我们的作业更难,更有挑战性。”从搜集论文、开展讨论,到选择切入方向,用张晨的话说,“姚班”的一次作业就相当于解决一个问题,对思维的锻炼特别大。

  在氛围营造上,清华学堂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高水平学术报告,获得与世界一流科学家交流研讨的机会。进入学堂班的学生,都有机会被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

  根据“姚班”的培养方案,“姚班”学生可以在假期集体去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一星期的交流,白天上课,下午讨论题目,晚上做题。交流的费用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承担,学生不用花钱。

  营造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事实上,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方式,清华大学也在探索中。

  顾秉林校长说,朱邦芬院士最近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重新认识清华提出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对培养一流人才所起的作用。

  朱邦芬院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他看来,一流人才主要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清华学堂班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这种好环境并不意味着要对优秀学生“多教一点、教深一点、早教一点”,而是对最有潜力的学生“减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他希望,学生既有仰望星空的闲暇,又有自我奋进的动力。

  朱邦芬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很成功,原因在于其立足点是创造良好条件,让最优秀的青年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索。他说,作为首席教授,学校让他有权批准学堂班的学生可以不上某门必修课,这让他很欣慰,因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减负”。

  “姚班”也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姚期智说,学生要拿到学位,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但其他空间应该充分给予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需要在大一、大二时,培养学生一种价值观,让他们知道如何安排时间”。

  钱学森力学班的模式则有些差异,这是一个可以本硕博连读的班。学生可以选择学习4年后拿本科文凭,或者5年后拿硕士文凭,或者8年后拿博士文凭。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升学没有压力。

  “钱班”学生倪彦硕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摆脱了“分数至上”的模式。“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鼓励他们做感兴趣的事情,只要课程能及格,他们不要受限于排名的压力,从而限制自己的发展。

  顾秉林校长说,清华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汇集到一起,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就是想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探索,让所有优势都转化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让优秀学生做领跑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动全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力争培养出世界级顶尖人才

  推行“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清华的期望值很大。

  主管此项目的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的目标是,“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将来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跻身国际一流的学术队伍”。

  朱克勤教授这样阐释“钱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培养大师级的人物,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世界级的顶尖人才。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作为普通人才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缺乏像钱学森、杨振宁这种量级的人物,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姚期智则对记者表示,“清华学堂班的理念,主要为了培养世界一流的本科生。将来也许有一天,其中的若干学生能够赢得一些世界级的大奖。如果我们希望在中国培养出自己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让他们留在中国工作,获得诺贝尔奖或其他世界大奖,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

  朱邦芬院士则表示,“如果中国将来要拿诺贝尔物理奖,很大可能就出在全国约20个高校的学生中,而招生掐尖最厉害的清华和北大责任更加重大。想到这里,我更加感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如果我们不花心血、不竭尽全力培养好下一代,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倪彦硕则认为,有期待是合理的,但不能急于求成。“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领导者有耐心,能接受失败。不是每一次实验都一定能成功,不要想着在自己的任内一定要看到效果。前人栽树,后人方能乘凉。”

  在张晨看来,当初自己坚定地留在“姚班”,是被姚期智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姚教授对数学的应用炉火纯青,他当时在黑板上讲解一个问题,对一些数学定理和小技巧的应用非常熟练,思路清晰,推导过程太严谨了,让我叹为观止”。

  “现在,眼看要过去4年了,我还是很崇拜他。”张晨说。

  本报北京4月21日电

(编辑:SN03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