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张正隆:挖出冻土下的抗联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11:38  环球人物杂志

  替3万英雄作传   只为回答两个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路琰

  日本侵华的那段日子里,人们每天早上醒来,都要面临一个选择:去做什么?有上战场的,有投靠日本人的,有委曲求全的,有回家过日子的,有做生意的,有卖淫的,当然还有嫖娼的。国破家亡的时候,你选择什么?1937年有这样的选择,今天也有。时代风云变幻,但实质并无不同。今天,你会选择什么?

  ——崔永元在2011年4月6日《雪冷血热》新书发布会上说道。

  作家张正隆的耳朵不好,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拿着麦克风跟他讲话,他还是没听清,一旁的崔永元俯在他耳边又说了一遍。此番来北京,张正隆是为了新作《雪冷血热》。他今年不过64岁,军旅出身,但此刻坐在记者眼前的却是位虚弱老人,佝偻着腰,说话也气力不济——长期的写作已经极大地消耗了他的健康。

  为白山黑水倾半生心血

  张正隆是东北人,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当年叱咤东北的“胡子”(土匪)、肆虐关外的日本人、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幼小的他,从此在心中埋下了喜欢军事史的种子。

  上学时,老师说中国人都是勤劳智慧的。可是张正隆却想不通,既然是勤劳智慧的,当年怎么会落后、挨打?血性的百万东北人,怎么就会被日本奴役了整整14年?“我很早就想写家乡这些事了。”

  上世纪80年代,他当上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的宣传干事,接受上级委派的任务去采访老兵,真正有了动笔的机会。1989年,他撰写的纪实文学《雪白血红》描写了从抗战胜利后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这一段时期的战争历史,这部极具争议的作品为他带来声望,也令他沉寂多年。

  此后20年,张正隆利用业余时间自费采访,除了《枪杆子1949》等少数作品外,他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了这部新作《雪冷血热》上。

  抗联的牺牲最为惨烈

  《雪冷血热》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7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东北百姓身上的那些事,惨烈,英勇,江山热血,悲情无尽。

  这本书前所未有地还原了东北抗联 14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书中所述抗联战士,除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广为人知的英雄外,也罕见地呈现了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朝鲜人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以及抗联战士赴苏联生活的不为人知的历史。张正隆的笔触还描写了国民党、教师、地主、土匪等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在日本侵华时期的生活细节。它是多年来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写东北抗联的著作,被称为“为天地作证,为历史立碑,为英雄作传”。

  张正隆自己说:“《雪冷血热》上下两卷100多万字概括起来只有10个字、两个问号——抗联是什么?中国怎么了?”

  “在人类的反法西斯舞台上,没有一支军队像抗联这样艰苦。”张正隆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苦的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而参加了长征的陆定一说过,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14年中,东北抗日联军的牺牲奋斗,最为惨烈。”

  张正隆向记者讲起他看到的资料:“在东北要人命的雪夜里,抗联战士裂肤断指,每过一个冬天都会有大量的非战斗减员。1932年11月19日,日本关东军多门师团强占齐齐哈尔,夜间强行军,途中气温骤降,6000人冻伤,占全师团的1/3,保障有力、装备精良的关东军尚且如此,一无后援、二无根据地、三无领导的抗联部队会是怎样的境遇?冻死、饿死的,比战死的人还要多。抗联的战士们没留下几座坟,就是因为冬季冻土难刨,以雪掩尸已经算是体面,抗战胜利后,当年的忠骨难寻,活下来的人想给死去的战友烧炷香都没有地方。

  “日军为了消灭中国抵抗力量,在东北到处实行集团部落建筑,大量制造无人区,将平原和山区零散居民强行驱赶至一处居住,一个部落收容80至100户(400—500人)。断绝了群众和抗日军队的关系,这样的集中营在东北被称为‘人圈’。日本人还收缴民枪,进行经济封锁。没有粮食时,抗联战士甚至捡过敌人走后留下的马粪中的包米粒吃。

  “很多时候,抗联的战士们看上去跟野人差不多,东北一年有半年飘雪花,无吃无穿,脸都没法洗,男女兵分辨不出来,反正都是锅底色,唯一的区别就是女人不长胡子,小孩看见他们就说鬼来了。”

  张正隆眼睛里都是痛惜:“我还听老兵说过,有两个小伙子明明手里有枪,还被狼给吃掉了,因为他们饿得连拿起枪的力气都没有。”

  谈到“中国怎么了”,张正隆更是激动,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当年我们都说大中华,小日本,但大中华为什么被小日本欺负了?东北汉子这么高大魁梧,这么强壮,怎么就被日本人给统治了呢?”

  开篇“九一八事变”,张正隆记述了当晚东北军自上而下的反应,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那一刻正与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坐在北平前门外中和戏院的包厢里,欣赏梅兰芳的《宇宙锋》。士兵奋起反抗,但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命令:“不准抵抗。”张学良批复:“隐忍自重。”蒋介石指示:“相应处理。”张正隆用采访到的当年一位东北军士兵的话,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东北军算是把脸丢裤裆里了。”

  40个县一个一个地走

  《雪冷血热》里面每个事件和人物都有出处,张正隆为此进行了15年的采访,采访记录的字数足足是成书的两倍。为了写这段历史,他跑遍大半个中国,完成了大量的文献整理和实地采访。

  “抗联活动的东北40个县,我一个一个地走,一个地方最少待一个月,在当地的党史研究办公室里查阅文献资料。那些文献不知多少年没人碰了,一抹一手灰。拿近一看,一吸一鼻子灰。”张正隆说。

  找人采访更难。“抗联最后被打散,也就剩了千把人。等我采访的时候,还在世的也就100来人了。每采访一个老兵,就从这个老兵那里再千方百计找一两个新的线索,一点一点顺藤摸瓜地找下来。”

  为了写出真实与细节,有的采访对象,张正隆先后去采访30多次,直到对方说:“你把我的骨髓都榨干了!”有的老人谈起往事很兴奋,一兴奋就不得了,会引起失眠,甚至有可能心脏病复发。这更让张正隆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刻不容缓。

  有一次,采访一名叫张瑞麟的老干部,“他大脑萎缩,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但那段最苦的岁月他没忘记。不过他说话已经不清楚了,他老伴坐在旁边给我当翻译。”

  10多年间,张正隆往返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重庆、广东。采访结束后,他又用5年时间,每天伏案15个小时,一字一句地用钢笔写文稿,再由女儿代为输入电脑,连老伴也因此学会了打字。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环球人物杂志:您是怎么想到要写抗联这段历史的?

  张正隆:抗联抗日的14年,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并没有留下醒目的笔墨,而那些从历史中走来的老人,也将一个个消逝在历史中,这段记载民族魂魄的回忆就要被带走了。我要把他们写下来,这本书献给先人,也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以前经历过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

  环球人物杂志:在口述历史的采访中,难免存在错误和记忆的失误,您如何鉴别?

  张正隆:一开头判断不出来,有时被蒙蔽了,采访一阵子后就慢慢判断出来了。有人当了一辈子官,架子下不来,但你慢慢谈,他的架子就下来了。有的人是记错了,同一件事别人再讲,几个人都说不太准,如果是这样,多么好的素材都要忍痛割爱。细节要真实。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书中写到许多新鲜的观点,其中一个是东北地区的“胡子(土匪)”里,有不少是日本人?

  张正隆:对。他们在日本国内活不下去,跑到中国落草为寇。有一支马贼之歌这样唱道:“日本多狭小,满洲国土多辽阔。”这些日本“胡子”学中国“胡子”的“行话”,他们有些还关系不错。

  环球人物杂志:当时抗联的组成情况是什么样?

  张正隆:抗联这支军队很复杂。东北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无论饥寒交迫的无产者,还是衣食无忧的有产阶级、平日里烧杀劫掠的“胡子”,都不能不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欺压,都成了亡国奴。那时,你讲“反日”,没有不赞成的,竖起旗帜就能聚拢几万人马。抗联队伍里,有中共党员、破产农民、当地地主、溃散的东北军,甚至还有“胡子”。当时威震东满、吉东的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就是草莽出身。他说过这样的话:“俺不管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要打日本,就是好样的。”

  环球人物杂志:抗联经历了几个阶段?

  张正隆:“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赵尚志到北满,从民间发展武装队伍,一开始都叫红军;1932—1933年间,各地的游击队产生,之后陆续有了抗联1军、抗联3军……到1938年达到高潮,人数最多的时候有3万多人。1938年后是低潮,被逼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上世纪40年代前后陆陆续续跨界到苏联去,因为在东北已无处容身,这支部队实际上已经被打散了。

  环球人物杂志:当年的抗联军队中,来自朝鲜的士兵多吗?

  张正隆:抗联军队中有许多朝鲜人。毛泽东曾说过:“东北抗日联军实际上是中朝联合军。”1931年3月17日,《中共南满特委工作报告第二号》中说:“现在南满党员共二百人”,“中国人七,韩国人一百九十三”。1933年11月24日,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代表何成湘在给中央的《关于最近满洲工作的报告》中说:“总计全省党员共有2500多人(奉天、大连除外)”,“中国人40%弱,韩国人60%强”。

  环球人物杂志:抗联最后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正隆:抗联最终的结局固然跟实力悬殊有关,但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窝里斗”的劣根性。许多抗联的战士不是死于日本人的枪弹之下,而是死于伪满的出卖。《雪冷血热》下卷即从“他们的名字叫汉奸”起笔,展现了伪满政权从上到下的卖国统治:“把能卖的基本都卖了”;日本人给伪满人员发“特别机密费”,每年达百万元以上,由总务厅长统一掌管,每月分发;溥仪这个“皇帝”的每年帝室费用即达80万元,而当时的1元钱能买5斤左右猪肉。

  环球人物杂志:您怎么评价赵尚志、杨靖宇这些抗联里的英雄人物?

  张正隆:赵尚志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几乎注定就是悲剧的人物。他很有本事,能言善辩,性子却太直,脾气暴躁,一辈子跌跌撞撞,命途多舛。杨靖宇自有一股气在那里,他无疑是力挽狂澜式的人物。其他包括李兆麟、赵一曼,他们都是大英雄。英雄也可以是小人物,事实上更多的是小人物。像杨靖宇那样牺牲时肚子里只有棉絮和树根的抗联战士比比皆是。3万人只是一个瞬间,投身于这场战争的人都是英雄。

  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