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当前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17:32  CRI透视中国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7%,低于去年同期11.9%的增长水平;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高于去年同期2.2%的增速。一边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一边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再创新高,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会朝着滞胀的方向运行?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近期内不会出现滞胀局面,但通胀压力依然高企。

  “滞胀”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二战以后,尤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高速增长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到了七十年代,“滞胀”已经家喻户晓。八十年代,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对“滞胀”进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先生解释说,经济滞胀的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个方面,通货膨胀率很高,第二个是经济增长速度很慢,第三个就是失业率很高,这是它的表现。但是实际导致滞胀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结构性方面的原因,就是原来的供求结构不适应发展了,或者是市场机制方面的原因,或者是政策方面的原因。”

  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经历了一段典型的经济“滞胀”期,后来通过收缩货币等政策调整,慢慢走出了经济恶性循环阴影。那么,中国第一季度的诸多经济数据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也将面临滞胀的问题呢?赵锡军先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滞胀”之忧:“因为从我们讲到的经济滞胀表现三个方面的指标来看,两个指标是属于比较积极的。比如说经济增长。滞胀是经济增长几乎是零、负增长,我们是9.7%,全球排名很靠前,而且我们今年预定的目标是8%,这个指标说明也不是滞胀。第二个指标是就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业状况是改善的,跟滞胀的就业不佳、失业增多是不一样的。所以,总的判断目前来讲,不是说要担忧经济滞胀,担忧的是(经济)可能偏热。”

  业内人士指出,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运行情况来看,近期内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投资方面,各地投资积极性较高,投资动力也较强;消费方面,尽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是这个水平仍然比近几年同期平均水平要高;进出口方面,尽管出现了季度逆差,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还在复苏之中,进出口的增长仍然会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水平。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自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也是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表明中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赵锡军先生指出,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仍将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来讲,价格上升确实压力比较大。由于前两年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宽松的政策和刺激性政策实施的时期比较长,规模也比较大,到今年它的后续影响就显现出来,我们要消化这些影响。另一个就是国际价格变化,国际上很多商品、原材料、能源的价格节节攀升,对于我们国内也构成了压力。所以,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我们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面临压力,我们要不断采取(措施)尽可能缓解价格上升的压力。”

  (作者:尚娟  责任编辑:盛玉红、常海宽)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