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报道,中国首善草根企业家陈光标高调慈善再次陷入舆论漩涡,有媒体质疑他给慈善注水,慷慨解囊、四海棒针、收获荣誉和赞扬的同时也因为高调招来不理解和非议。《观点辩论》26日辩题:高调慈善该不该受到高调质疑?热心公益却遭非议,是陈光标出了问题还是中国的慈善机制存在缺陷?
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民营企业家陈光标一直是一个争议人物。一方面,随着他一次又一次大方出手高额捐款,确实引起大家的敬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因为陈光标每一次的捐款行动都被称为是敲锣打鼓、摄影摄像加媒体专访,所以也被人称为是“明目张胆的捐赠”,这和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做好事要追求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有明显的冲突,所以也备受一些人的非议。最近有媒体发表了一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迷》的报道,掀起一场陈光标慈善注水门。这篇报道首先质疑陈光标的捐赠存在诈捐嫌疑,有很多捐款并没有看到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这篇文章还指责陈光标的高调做慈善是借捐款之名行揽项目之实。
昨天(25日)晚上,陈光标手里攥着一本近10公分厚的发票,摆着指头向记者逐字逐局解释了自己捐款的去向。
陈光标:我从来没有给任何媒体提供过捐赠成绩单,同时也没有任何媒体找我核实过,5年来我们家任何人从来没有收过老百姓一分钱,5年来所有的物业管理费、水电费、垃圾清扫费每年的费用都是我陈光标一个人付的,我没有收过人一分钱,包括我父母。向海地捐款这个也有,通过江苏省慈善总会向海地地震遇难的8名维和警察一家5万块钱慰问金。八家40万,这是我通过江苏省慈善总会捐出来的,这个有依有据的。剩下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中国红会捐过去的,中国红会都有。智利地震也是通过江苏省慈善总汇捐过去的一百万,智利地震,还有海地地震。江苏省光彩促进会的1000万捐过去以后,定向用于当时买了舟曲买了2000台电脑还有16台大型机械不是捐过去了吗?西南抗旱回收了56吨的废弃的矿泉水瓶子,后来给老百姓买的大米,前几天这个收据都在这儿。
每笔捐款都能找到发票,告诉大家确实都捐出去了。面对媒体的这些质疑,一向被称作狂人的陈光标面对记者也确实表示自己非常伤心。他很委屈的说,从事慈善这么多年,捐了这么多钱,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来说自己呢?
陈光标:伤害陈光标一个倒不要紧,但是伤害了一大部分中国这些爱心企业家,这个群体对中国慈善事业是一种重大的打击。因为中国慈善事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很多慈善人士一个群体都在我带动起来慢慢在做的,出来一个,打压一个,这样以后哪还敢做慈善,人在做天在看。
陈光标的慈善究竟是否注水,我们是否应该接受陈光标这种高调的慈善方式。《观点辩论》特别对话三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澄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
焦点一:陈光标的高调慈善是否真的存在注水现象?
沈骥如:力挺陈光标
陈光标的行为有他个人的特点,他是个性情中人,但是也是对我国现在慈善事业一些制度上缺陷的一种反抗。我不是专门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也看到报道,上星期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大吃大喝那个一万块钱的帐单,他们就说到,捐款的管理费要10%,这样的话100亿的话捐款管理费就要10亿,这个我觉得多少有点制度上的问题。
陈光标为了直接把钱送到需要捐款的人手里,他就高调的没有通过任何中介机构,就是直接送到需要援助的人。这样看上去是有点咋呼,有点比较锋芒毕露,有的人会说他是沽名钓誉。但是我觉得,首先我们还是应该肯定他的善心,至于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不能进行过多的演绎,说他要借这个机会来揽生意。他是搞环保的,他能通过捐款揽到什么生意,他揽到拉丁美洲的废品回收?所以我觉得倒是应该查一查我们慈善事业本身的机制是不是有一些问题。
刘澄:捐款是不应该受到非议的
很多人质疑陈光标,我一个基本观点是:捐款是不应该受到非议的。有些人说陈光标是不是高调,低调是美德,高调也是美德。做事情首先我个人的信条不打妄语,不要胡乱揣测别人的动机。他高调,按陈光标的话讲,可能是吸引更多人投入慈善事业中去。另外一点,我们也可以认作是不是做营销、宣传自己,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他做营销,社会要给他回报。给他什么回报?就是美誉度。陈光标作为中国首善,这就是社会给他最好的回报。如果他利用社会首善的名称,对他揽工程是不是有便利,我觉得有便利是应该的,社会必须对慈善予以正面的引导,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为什么质疑他?我觉得媒体质疑某种程度上不是针对陈光标,实际上是对慈善机构或捐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的做法产生质疑,不一定针对首善。现在有的人可能和慈善组织互相配合,慈善组织为了宣传募捐效果,捐了一千万可能说三千万,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所以现在有的媒体质疑陈光标捐款是不是到位了,因为过去确实有一系列人包括名人没有做到位产生质疑。我们但愿这事不要发生在首善身上。
但为什么首善也有这么多波折呢?因为我们社会对首善有一个比较高的道德标准要求,所以我倒觉得这也是给陈光标证明自己的机会。社会是以首善的标准来看人,所以也给陈光标先生提一个建议:以后遇到这个应该更严谨,保住首善的称号,为慈善事业更多的添光彩。我们是光彩事业,光彩不应该被谴责,但是行动更应该不应该有瑕疵。
于长江:可以质疑,但不应高调质疑
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叫“高调捐款”,要不要高调质疑?我是觉得质疑是可以,但是不要高调。捐款本身来说,高调低调都无所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性格,捐款这件事像任何一件事一样,都应该尊重个人的处世风格。愿意高调的人,做别的事情也可能高调。有些人由于他高调,不断制造出很多猜测,这个有点精力用错了地方。
实际上作为一个捐赠者,我们要有大是大非,有个大的是非观。不管怎么说,捐款这件事是好事。所以捐款这点,我觉得是首先是要肯定。我也同样认为,公众的精力不用那么多都盯着他联想他到底为什么捐款,而且经常愿意往负面的动机上去猜测、去演绎、去推理。社会因素很复杂,要是用这种方式来推理,每件事都能推理出各种各样可能的动机。
注意力为什么不放在这件事积极的方面,而一窝蜂的集中在到底捐了多少,诈捐没诈捐等。这个质疑本身没有错,但是干嘛要这么高调,干嘛要这么多注意力只注意这个事?质疑也要适度。这件事情的可疑性有多大,我们就多大程度去质疑。比如关于他的动机的猜测,说实在的,这个他就为自己做一点宣传,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他既然出了真金白银,捐了这么多钱。我们每个人遇到这个信息,第一个应该反思,我们自己捐了没有,我们同样的情况会不会捐?我们的注意力不妨往别的方向放一点。
焦点二:慈善和生意能不能捆绑在一起?
实例:前两年有一家非常知名的乳品企业在全国搞了一个慈善活动,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牛奶。据有关方面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捐出去的奶市值100万,成本肯定更低了,但是同期花了1个多亿在各大媒体打广告,宣传这个慈善行动。所以就引起了各方质疑:你究竟是在做慈善还是做生意
刘澄:把慈善当生意来做无可厚非
慈善是慈善,生意是生意,但是两者是可以有益结合的。也就是说我们做慈善,根本上也是想在慈善中得到什么。有的人是想拿慈善博名、博利甚至博一些企业的发展,应该说国家对慈善是有回报的,社会对慈善也有回报的,你慈善了就有美誉度了。
现在讲的是慈善营销,企业拿出这笔钱,他怎么发挥更大的美誉度,为他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美誉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捐100万而打广告用1个亿,有点本末倒置了;如果捐了1个亿,用几百万去宣传这个事,我觉得是可以的。
我也在慈善机构也兼任职务,但据我的观察,绝大部分的企业家在这种慈善中有他善心的一面,也有追求合理报酬的一面。这种报酬对企业而言首先要问,对企业发展有没有利。作为慈善组织来讲,怎么设计活动帮你更多出境,提高你企业的美誉度,对你企业捐这笔钱有所回报,甚至争取超值回报。最起码我们给企业一个基本的:争取你给我慈善捐的钱,回报率应该不低于广告。是最大的美誉度,是扬长久美名。
于长江:慈善事业增加了100万,这是基本事实。
慈善这部分毕竟是主动捐出来的,广告那部分就在我们目前的体制下,不管他捐不捐,他也可以做广告。这个钱做广告本身也是他可以花掉的。我们要看实际效果:一个效果就是他捐了这100万,至少慈善事业增加了100万,这是基本事实。第二,不管他捐不捐100万,他愿意花1个亿还是10个亿做广告,其实都是他的权力,我们不能干预。第三,他花这么多钱做广告,广告效果除了企业收益之外,是不是也有对社会的好处呢?他这样做了,至少是拿慈善来做广告,是不是也对其他企业家有带动的作用?至少他把慈善这件事也宣传了。
有些事情还是从社会公众的态度上来说:首先,我们要很务实地看实际效果,这件事情我们从哪个角度来说有什么错误?我们要有一个很清晰的角度。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法律也好,道德也好,他花多少钱做广告这件事和他用什么来做没关系。如果他不捐100万,他花10亿做广告怎么办?我们毕竟在这样一个体制下,除非我们这个体制变了,炒作自己的钱达到某个数法律就不准许了,那就可以。实际上这100万作为他的广告费预算,站到另一个角度,我们恨不能所有企业广告费中都有一个数,哪怕一个零头也行,给我们慈善,这不也是好事嘛。
沈骥如:利人利己是完全可以的
有的人办事损人利己,这是不行的;在陈光标的问题上或者慈善事业上,我认为利人利己是完全可以的。那个例子中企业捐了,同时做一些广告宣传,那个广告宣传是利己的。从国家的政策,你捐助了以后,可以有税收的抵免,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一点利益。而受捐助的人也从这个行动中得到一些好处,应该是利人利己的。
我们应该这样来看问题:捐了100万的牛奶,做了一亿的生意,有点本末倒置;另外陈光标也有点极端,他说他死的时候要把全部财产都捐出来,这个从我们的国情来看,现在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民族复兴也还没有完成,如果让所有的企业家都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出来,我觉得是只要利人不要利己了。企业就到你为止,以后不发展了。如果简单理解成我们捐助只能利人、不能利己就是陈光标的模式,这是不是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我觉得倒不一定。所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确实可以有很多的思考。
另外,陈光标为什么那么大张旗鼓,这是对目前的慈善体系运作缺点的一种表示。10%的手续费,这个手续费是应该收一点的,比如说我们从北京往四川运账篷要有火车,要有交通费,要人手发放,但是不是每笔都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