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社科院委员建议节能减排列入城市竞争力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12:36  中国网

  陈栋生:很高兴能够参加第九本《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会,我觉得前八本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不仅使各个城市知道自己在竞争力世界中站在什么样的位次,而且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什么地方,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因为现在“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就把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关于城市是在第20章,还有许多城市的“十二五”规划,我看到不少内容就是这本蓝皮书曾经反复研究强调过的。比如说,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城市群的问题,这本蓝皮书在2008年第6版中的主题词是“城市群”,第9本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央关注提高保障民生的问题,所以把幸福感补充进来了。

  陈栋生:我建议今后第10本、第11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低碳城市的建设,第二是数字城市的建设。低碳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的承诺。而且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有12个约束性的指标,当中有7个是和节能减排减碳相关的。所以我想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直接为国家深入规划实现服务,我想把此作为一个新内容补充进去。信息化社会、数字城市,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也补充进去。

  陈栋生:围绕这本书的主题词,就“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发表一点儿联想。实际上应该从新思路来讲,倾斜和平坦是矛盾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也是一个很诚实的发现。刚才高所长讲到农民工子女在北京上学收不收钱,从公平正义上看是不应该收钱,但作为财政学家,主张分析财政收支的,他就认为应当收钱。其实这样的矛盾,我们每天、每时都碰到。比如说北京政府在前不久为了平抑房价、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就卡外地人买房子、卡外地车进京,我就想到这本书后面写的,它不仅仅是在市场失灵时发挥行政力量的优势,我也可以说它是在发挥行政力量的劣势。为什么?从北京人来看它是行政力量的优势,从河北人来看这是行政力量的劣势。如果石家庄、保定也用这种办法,对北京的车开到那边也用同样的办法,那就会冒火星。所以我说城市化就是在这个利弊当中前进的。而不是我们过去讲结婚典礼就是奏凯歌唱欢歌,实际上就是利弊共生。对利弊共生的问题,从科学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需要精细化,需要复杂的授权。但也需要模糊化,两化相结合才会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意新研究。这是我从标题中得到的很大的启发。谢谢!

  谢寿光:下面我们请发改委肖金成副所长发言。大家欢迎。

  肖金成:很荣幸也很高兴,我参加过多次发布会,我也是关注这个蓝皮书的读者。我们所研究城市、区域,我们不仅把这个作为一个资料,而且也作为我们研究对策的依据,我们很多研究报告用哪个城市、哪个区域,都把蓝皮书的摆位作为一个新的依据,应用性的理论也很强。现在已经是第9本,非常不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大量的数据分析,很多指标不断的完善,我觉得也非常不容易。还提到了很多观点,而且我也非常赞同这些观点。比如说规划适度倾斜的空间结构,改革城乡和区域分割的制度和政策,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的全国一体化、均等化,关注并重点援助边缘区域,提高城市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我们最近在研究的观点,这也是在鼓吹的观点,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非常正确的。

  肖金成:由于时间关系,我提一些建议,蓝皮书已经出了9本了,有大量的数据,也建立了数据库,我觉得下一步我们要探讨规律性的东西,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市建设,还是区域发展,现在需要探索它的规律。因为很多规律很难认识,尤其是在城市化、城市建设方面,我觉得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还没有被认识,或者没有被大家所接受,所以我们说对城市化的误解,对城市发展的误解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城市的规模是大好还是多好?城市化水平是高好还是低好?城市化的阶段是怎样的?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每个学者也有自己的理解,每个官员也有官员自己的理解,媒体的理解也是不同。在这个方面所有的研究,在这个领域分歧是最大的。我感觉在接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分歧、不同的理解,这要从规律上来认识。倪鹏飞做了这么多的研究、有这么多的数据,将来还要把世界的城市,我觉得规律性的认识不仅要从中国的城市发展变化来分析,还要对全世界的城市变化、城市化的发展统一进行梳理和认识。

  肖金成:我们要有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我们现在规律性和主观愿望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大家都是从主观愿望出发,都是希望世界更美好、城市更美好、农村更美好,但很多东西很难十全十美的。比如说倾斜、平坦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平”,这样会很好。但客观规律,它不会平,很可能是倾斜的,很可能是曲折的。这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发展的矛盾。

  肖金成:比如我们现在追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就会带来很多大家不愿意看到的问题,比如说“城市病”,它是不是一个客观必然的现象,“城市病”是不是能够解决?我觉得陈老师已经说出了结论,城市化的进程是利弊共存。利在哪儿、弊在哪儿?利有多大、弊有多大?这些都是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解决、还没有认识得很清楚。比如说很多城市提出“美丽的城市”、“幸福的城市”、“绿色的城市”、“田园城市”等等,这都是很美好的。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大家面前。但同时又提出了“低成本的城市”、“低门槛的城市”、“集约化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结果肯定是有不美好的。如果把大量的农民堵在城市门外,我们很可能实现美好的城市的愿望,但农民的问题怎么解决?“三农”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新的矛盾,所以我们要从干净的空气和干瘪的口袋进行选择,你可能拥有干净的空气,但是干瘪的口袋,我们如何进行选择,这是人人都要进行选择的。这也是对倪鹏飞未来研究的一个建议。我觉得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下一步要对这些认识加深。我觉得对于区域城市化、在社会上的问题要有一个共识的过程。谢谢!

  谢寿光:感谢肖所长。下面有请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讲话。

  李雪松:谢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会议,这是对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前面专家学者做了很好的发言,我是做数量经济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所以城市竞争力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丰富我们各方面的知识。

  李雪松:这个报告大概有三个特点,第一,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做数量研究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把定量结果如何定性分析好、解释好。实际上很难,而城市竞争力报告用的数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指标体系,怎么报告,理论研究、区域报告、主题报告、重点城市报告,非常丰满,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方面面进行结合,结合进行解释。

  第二,这个报告每年都试图把热点问题提炼出来进行深入分析。每一年热点问题在不断转移,但这些热点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同时大家又想探索它的规律,所以这本书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好。

  李雪松:第三,倪鹏飞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杰出的青年才俊,蓝皮书不断创新,每年都有创新。今年的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方法论上,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比如说引入幸福指数,今年又把数据库、网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同时还有一些学术观点的创新,这些热点问题如何给予认识、给予解答,提出了建议。

  李雪松:关于促进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这个主题也特别切合中国的现实,关于这个主题我谈三点意见:

  李雪松:第一,中国城市化内生动力非常强劲,这是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也是“十二五”到202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这是推进城市化。但有这样的一个动力,有这样的地方政府的优势还不够,需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们国家的规划纲要里提出到2020年能够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怎么样基本实现呢?在宏观上需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激励机制的顶层设计,需要对于地方官员的考评机制进行调整和财税体制更快的确定,这样才能使得城市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把地方的积极性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激励的导向结合好,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李雪松:第二,这个报告提出要关注警惕并解决“城市病”,这抓住了城市化中国发展阶段的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在人均GDP在“十二五”期间将在4000多美元到8000美元左右,到“十二五”末期人均GDP有可能达到8000美元的阶段,正是消费升级的阶段,正是汽车进入家庭快速推进的阶段,这样对城市的交通会构成重大的压力。当然“城市病”还有其他的问题,当然交通压力已经凸显出来。比如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肯定是一个很大的制约。这本书今年特别关注“城市病”问题,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都明确提出要重点关注“十二五”期间解决“城市病”。这些问题通过蓝皮书的发布,也是呼吁社会各个方面研究解决“城市病”问题。

  第三,这也是课题组提出的建议,指标体系一些结果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指标,客观指标还好解释一点儿。但主观指标,特别是幸福指数今年是一个尝试和探索,对于它的解释还要进一步探索。还有对一些特别对客观性指标也有值得挖掘的地方。刚才肖所长也提到了规律性的认识,规律性和一些指标的结果怎么样更好的结合,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把它做好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最后,我也希望城市竞争力的蓝皮书和课题组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谢谢各位。

  谢寿光:感谢雪松所长。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孙久文:我很高兴能够参加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发布会,我一直在做城市和区域的研究,谢寿光主持的城市竞争力的报告的研究已经进行到第9本,非常不容易,形成了国内外的一个品牌,这就更加的不容易。这个报告这些年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做很多的东西,有些人做一届,有些人做两三届,但是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做品牌的人就更少了,这是倪鹏飞主持的城市竞争力报告的难能可贵之处。因为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讲三个看法,供课题组参考。

  孙久文:第一,关于倾斜与平坦的关系。因为今年的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主题是“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我觉得这个提法很新颖,也很形象,我十分赞成这个提法。因为我们从去年聚集经济的要求来看,适度的倾斜这是很必要的,而且和肖老师刚才讲的对于城市发展规律聚集确实就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倾斜的程度到底是多大比较合适因为不可能无限的倾斜下去,我们从东部地区来看,刚才我看了城市竞争力报告里讲的“地倾东南”,整个国土是向东南倾斜的,“地倾东南”,三大都市圈,现在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0%以上,我从前看过牛教授主编的城市竞争力发展的报告,这里有非常详细的分析。现在国土已经倾斜了,下一步如果我们要让这种倾斜的国土能够平坦起来,我的想法就需要我们在东部地区再打造若干个和东部的三大都市圈相抗衡的大的都市圈,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国土逐渐平坦起来。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继续从倾斜和平坦的角度去研究。我觉得现在要看倾斜是具体现状,平坦是未来需要奋斗的目标,我们理解这样的一个关系。

  孙久文:第二,关于大的城市病和虚假城市化的问题。报告里讲了“城市病”的问题,我很赞成。现在国家的城市中大的“城市病”有蔓延的趋势,前些年我们谈到“城市病”的时候,基本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其他城市的“城市病”还没有太明显。这几年“城市病”的蔓延很厉害,尤其是一些中等城市的堵车也不见得比北京差,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小县城在繁忙的时候照样堵车,环境的问题不用提了,有些小城市的环境比北京这样大城市还要差很多,“城市病”在不断的蔓延。

  孙久文: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有虚假的城市化,或者叫“伪城市化”,有一些小城镇在提升城市化的指标把农民集中起来,集中起来以后又没有办法为进城的农民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这些农民就又回去种地,继续当农民,只是在城里居住而已。我看到山东有一个地方的经验,中央电视台介绍,在乡镇弄一个公交车,把农民一个个的拉上,到地头去种地去。还把这个当做经验来介绍,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现在城市的问题应该是有两方面都需要重视,“城市病”的问题和虚假城市化的问题都应该共同去解决,形成一个比较和谐的、健康的城市化的发展。

  孙久文:第三,关于加强城市经济的学科建设问题。侯教授也演示了数据库,这这都是哲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城市经济问题我们都看到了是很重要的,但城市经济这个学科还是很薄弱的。我们可以从高校的学科目录当中可以看到,现在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当中,区域经济学二级下面所包含的一些学科,现在连二级学科都不是,在二级学科下面,在国务院的学科目录中有一个括号,谈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是这样解释的。实际上是一个三级的学科,我们大家想一想,现在城市人口已经接近50%,农村人口也是50%,关于城市和农业的学科是什么样的呢?农业经济管理是一级学科,下面农业经济等等的二级学科有好几个,这从学科建设上是很不均衡的,我想下一步怎么样继续加强城市经济和城市学科的发展,我觉得也是大家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一个共同的任务。我想建议今后更多的加强理论和方法之间的交流,这个报告也看到已经对城市经济学科的发展做了很多的工作,做了很多的贡献。下一步还可以在城市基础经济对一些基础问题的研究上加强研究。第9本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谢寿光:感谢孙久文教授的发言,他谈到的我们都深有同感,尤其是学科体系中国在自身的理论里是掌控分类体系中是最为落后,水平最为低下。其他学科都存在这个问题,说明中国为了城市学科方面,作为学科出版结构也会和大家共同努力去合作,积极推进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最后的应用成果,尽我们自己研究的力量。今天所有的发布会和研讨会的议程都基本结束了。

  谢寿光:今天我们新闻发布会主要集中在倪鹏飞博士的成果,下面请倪博士做一个回应。

  倪鹏飞:我讲三点,第一,特别感谢今天出席会议以及没有出席会议的关心、支持有关的领导、专家、老师,我今天特别感动,今天到会的,包括李扬院长,我们的所长还有谢社长,以及研究员,对我们的研究给予了真诚、无私的支持,给予了很高的勉励。我们知道这个报告还有很多问题,还是很粗浅,但大家强调的都是好的方面多,善意的批评有,但总是想到不要挫伤我们的热情、激情,其实我非常清晰,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各位领导给予的无私的支持。

  第二,今天的发布会无论是领导还是诸位学者、老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觉得非常宝贵,我也记了好几张纸,但中间我出去了,由于中国网速录师有记录,所以我想回去之后上网还会补充。这里面有许多的真知灼见,尤其是说到一些思想观点,还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有一些方面使我们茅塞顿开,有一些方面是我们希望今后做的,比如让我们这个竞争力报告要和国家的战略、世界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温和起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尝试这的问题,我想未来的报告会更好,比如说学科建设,比如说要把握认识,主要致力于城市化发展规律,站在更高、更宽的视野上认识发展规律,这也是我所想的、我所期望的。我们竞争力报告已经发布了9次了,过去我们的指标体系、数据不是齐全的,是需要完善的过程,我们致力于那个方面的工作。但现在我们的指标体系以及各方面的支持,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着眼于学术水平的提升、着眼于政策建议的提升,要真正发挥引领决策参考方面的作用。所以今年这个报告,我做了一个尝试,尽管在学术和政策两者互相有冲突、有矛盾,但我们的定位要在这两个方面擅长,这体现了我们两个定位以及我们作出了艰难的选择,尽管两者有矛盾,不一定很好协调,但我们就要把它协调进去,政策、学术两者都要做,而且要良性循环、互相促进。未来不管报告怎么分,都要着眼于这两个方面,这是一个过渡,明年这个报告的政策性会更强、学术性也会更强。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倪鹏飞:第三,刚才有的专家和媒体也问了报告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幸福感指数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要把这个指标完善进来?因为我们这个报告的定位就是要引领城市的发展,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少起到一个决策参考的作用。客观上就应该包括这个内容,我在1997年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就非常详细探讨了关于GDP和居民的福利问题,那里强调了货币化的收益和非货币化的收益,包括GDP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好在哪里,我们那时候可依赖的数据还是客观的数据,没有力量也足够的费用来支撑。现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部门都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报告要定位引领社会发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都没有把这个问题包括进来,那引领就会滞后。所以,尽管我们花了很多钱,投入很大,但是我们还要做,很不完美,特别是调查的范围可能有限。今年的竞争力指数我预计会有一些争议,但是可能数据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再一个像我们竞争力第一次发布的时候,是和人的观念有冲击的,不是经济发展程度好,一定觉得很幸福,尽管外面的人、落后城市的人看了先进城市的人应该很幸福,但是未必,要做这样一个回应。一是我们的研究调研要严谨,二是大家不仅把思想和心胸放得更宽一点,更全面一点,不一定非要按照您所想象的你认为的那样去做,当第一本竞争力报告发布的时候,觉得和我想象的差距很大,后来逐渐这个报告在他的头脑里有印象了。希望今后包括幸福感指数在内的,更多的人跟着报告走。

  倪鹏飞:我再补充说一点,关于这个数据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长期持续努力的一个结果。现在国家当然数据很充分,尤其是全球城市的比较研究,可比性数据是非常少的,这个我非常清楚。中国特别是环球城市研究之所以滞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可比较的数据,我们做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重点就在这里,我们这几年里就致力于这个研究,尤其是对全球500个城市做这个样本,做这个研究。我不是在夸大,我认为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对全球城市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贡献,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布以后,世界上权威的专家都引用了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我还可以告诉大家,即将出版的联合国世界城市的发展状况就开始引用了我们的数据,开始引用我们的报告,可想而知,这个研究很重要。我们作为学术研究,应该以开放的心胸建立这样一个平坦,来与全世界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我们也在努力,加强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刚才几位提的很好,院里所里都在提这个工作。过去主要是应对那个方面的努力现在有条件了,未来可能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加强研究的一个前提是数据库要建设好,特别是有10年的时间建立数据,再过一段时间会更好的,我们会进行很系统分析。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专家、领导和老师的期望,我们想把未来在城市竞争力报告以及与城市相关面的研究引向深入,引向学术方面,能够对全国、全世界的学术发展和政策制定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媒体的朋友们,实际上媒体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很大,同时我们也特别欢迎一些有识之士对我们的报告提出批评,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就是批评的结果,当时做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时候就没有包括港澳台,那时候媒体就问为什么不包括港澳台,那时候压力很大,包括调研等等,后来就包括港澳台了,他们又说你做一个包括全球的,我们都是在批评的程度上做的。我们希望媒体界的朋友们持两个观点,宽容,学术需要宽容,如果不宽容我就没法办干了。批评,你要敢于批评,我们在做这个学术研究的时候,也是保持这样一个心态,它就像倾斜与平坦是一样的,两者既矛盾又统一。

  谢寿光:回应也非常充分。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城市 竞争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