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河北香河土地增减挂钩乱象调查:被暴力建无粮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9日08:54  中国经济网

  河北香河土地增减挂钩乱象调查

  “农民被上楼”系列调查报道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作为该省新民居建设示范试点县,依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拆除旧村庄、置换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的“新农村建设”系列工程正在展开。

  4月19日至5月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该县60余个村庄,对38个村庄的土地增减挂钩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发现:香河县耕地见减不见增,约4万亩耕地被闲置或修建厂房、商品房等,其中涉及基本农田;5年间,政府建设用地审批超过11888亩,出让土地5063亩;被拆迁的旧村庄,尚未见真正复垦。

  在香河,在“土地流转”名义下,农民“上楼”之前,便失去了耕地。

  “老百姓以后干什么?吃什么?拿什么来养楼?”这是香河县农民对本报记者说的最频繁的一句话。

  2007年国务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即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农村建设用地腾退后复垦为耕地,置换城镇建设指标。

  良田被“周转”并遭强铲强占

  “以农为本,新农村用心说话。”香河县钱旺乡成自务村,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潮东香苑外墙标语还在,但施工已经停止。成自务村的村民,已经自发约定打着“还我土地”的横幅,轮流驻守工地大门,不让施工车辆进入,原因是:正在盖楼的这个地方,是成自务等村的耕地。

  “都是好的水浇地。”村民们介绍说。

  村民所讲的“好的水浇地”,也就是“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亩产吨粮”。除了种植小麦和玉米,部分村民还会种植蔬菜,供北京等地市场,每亩收入至少6000元,“大棚(蔬菜)好多(收入)3万元一亩。”村民李生(化名)等人说。

  依据官方的说法,潮东香苑是钱旺乡16个村街未来安置的“新民居”,占地约560亩,除了占用成自务村的耕地,还涉及钱旺村、大六王村、小六王村等村的耕地。

  根据河北省《关于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用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冀国土资发20099号),对建新拆旧的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需要新占农用地的,可采取先占后补的方法周转使用。上海绿地施工的潮东香苑,就是使用了“周转用地”。

  “周转用地”的申报,需要征求被占地村民的意见。但成自务村村民告诉本报记者,至今没有任何人或单位来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潮东香苑560亩土地性质的转变,据村民李生等人向本报记者回忆,大约始于2010年3月15日开始的土地流转,当时说流转时间期限截至2027年9月30日,每亩地每年补偿1200元。他和李牧(化名)等人,连土地流转协都还没有签,强行铲地的事儿就出现了。

  据村民李生讲述:就在小麦收割前几天,2010年6月10日左右,夜里两点多钟,听到外面的狗“汪汪”地叫,不知道怎么回事,起床到门口一瞅,发现外面好多人在铲地,可能有16辆铲车。刚要开门出去,就被人堵住,让他不要到地里去。第二天,村民们发现,麦地已经夷为平地。

  李牧是当地的种菜大户,承包了20.3亩耕地。他告诉记者,他一直没有同意土地流转。因为之前村里已经不止一次耕地被铲,他和同村的几个人就在蔬菜地里搭了房子,守护着菜地,地里正种着韭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2010年10月一个下雨的晚上,他刚刚离开菜地,就听说有铲车下地了。等他跑回去时,连房子带蔬菜大棚,全部被铲平了。

  地方官员强推农民耕地

  五百户镇十百户村,也是新民居试点村。香河县城乡规划局公开信息显示:“十百户村规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对外销售,另一部分用作村民回迁。”

  十百户村800亩左右的耕地,原来80%是种植蔬菜,“黄淮海综合治理开发区”的石碑尚在,而如今,约300亩盖上了厂房,约500亩正在闲置。和成自务村一样,耕地盖厂房和闲置,始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土地流转”。

  贾振海等6户村民,直到现在还没有同意流转,与其他村的“征地方式”类似,采取强制措施。他告诉记者,2008年9月,耕地里的一些灌溉设施被卸走,导致村民“没法浇地”。2010年11月5日,五百户镇副书记张广义、经委主任杨涛、人大副主席王立国等人,推平了十百户村的150亩左右耕地,他地上的2000多棵杨树和桃树也全部被推倒。

  贾振海用手机录下了当天的冲突:

  杨涛:“广义,让立国铲地!”

  贾振海:“你为啥铲我地?”

  杨涛:“施工建设,回迁楼。”

  贾振海:“条文呢?”

  杨涛:“有条文。”

  贾振海:“给我看看。”

  杨涛:“我没有,这儿没有。”

  贾振海:“我还没签字呢。”

  杨涛:“回去!用那车子铲他地!”

  (推搡的声音)

  在蒋辛屯镇北六百户村,村庄已经基本腾退完毕,连同周边的小马坊等村,村民已经搬上了新民居“潮北新城”。潮北新城占用的,也是北六百户村耕地,而村民告诉记者,除了每年每亩1000余元的土地流转补偿款,以及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每年1000元的养老金以外,这块耕地,他们没有获得其他补偿。

  “土地流转”变异为“以租代征”

  2010年4月,新华街道北岗子村,甲方村委会与乙方村民签署了土地流转协议。该协议载明:“为加快土地流转,解决种地难问题,……乙方承包的土地归甲方临时租用,统一管理”。

  一年后的2011年4月,村民则收到了一纸《告知书》:“(村民承包的土地)因县城统一规划和新农村改造的需要,即将被征用。……村委会已将该土地转让给三强集团,由三强集团负责投资建设。望你……30日内……到村委会与三强集团协商补偿事宜。逾期不到,则视为你放弃要求补偿的权利,到期相关单位有权强制拆除地上建筑物。”落款为北岗子村民委员会、香河县三强集团和新华街道办事处。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村民纷纷质疑:一个以“土地流转”为名的“临时租用”,一年后怎么就这样突然变成了“征用”,且“相关单位”“有权强制拆除地上附属物”?

  此外,记者在淑阳镇杜屯村调查发现,当地镇政府直接将农民的土地租赁过来,并协议规定:日后可以征占。

  杜屯村的村务公开栏里还留有一张2010年6月24日杜屯村委会与淑阳镇经济委员会签署的《协议书》,将91.04亩土地交给淑阳镇经委经营,期限自2010年7月1日至2060年6月30日,补偿标准每年每亩为1吨粮(1000市斤小麦和1000市斤玉米),可兑换现金。

  根据协议,村委会(甲方)的义务包括:“土地内地面附属物的拆迁工作”;“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条件成熟时,须协助乙方依法办理征占地和改变用地性质手续”。

  而作为乙方的淑阳镇经委,“可以进行基础设施、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建设”,“如遇国家征占地有补偿的,同样享有补偿权”,“可以将土地转给第三方”。

  杜屯、郎庄、孟庄、前套、后套、池套,被称为淑阳镇“东六村”,属于淑阳镇工业园起步区范围内。

  在钱旺乡达古庄,村民许建仁指着本村的耕地对记者说:达古庄800余亩耕地,已经只有30来亩在耕种了,740.359亩,已租赁或流转给了钱旺乡政府。

  2003年至2010年间,钱旺乡政府或经济委员会,以兴建钱旺工业园为由,与达古庄村委会签署了四份《租赁协议》和一份《土地流转协议》。租赁或流转期限分别为30年至50年不等,租金在每年每亩1000元至1200元。

  不管是《租赁协议》,还是《土地流转协议》,乙方钱旺乡人民政府或钱旺乡经济委员会,均为甲方达古庄村委会约定了如下义务:

  “乙方在土地开发、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因村民或村级领导成员的不合理原因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承担。”

  “甲方应把协议用地周边的所有道路无偿提供给乙方使用,不因任何原因(不可抗力除外)阻碍乙方对周边道路的使用。”

  “协议土地上的建筑障碍物(如坟头、机井、低压电线等),甲方负责协调处理,所需费用由乙方担负。”

  “甲方不参与也不干涉乙方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允许乙方与其他经济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和经营活动。”

  协议还约定:“甲方协助乙方办理协议用地相关手续”,“如乙方提出终止本协议,……该地块内建筑归乙方所有”,“协议期满,乙方投资的地上物及设施归乙方所有”。

  就是这些《租赁协议》,许建仁说,如果他没有拿到,“整个钱旺乡(农民)都不知道(土地流转)是怎么回事。”

  4月下旬,本报记者在达古庄采访时看到,部分耕地仍在闲置,可以看到荒草和土堆,公路沿线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周边红砖垒起的围墙虽被推倒,但根基还在。

  许建仁告诉记者:“最近国土部在查处,风声过了,还得继续建厂房。”

  新华街道白庙村,原属淑阳镇辖区,村民陈凤(化名)2007年后突然没有了粮食补贴,2010年4月,村民们去县财政局查,结果,“财政局的人说,我们没有(耕)地了,只有村会计宋玉中名下还有20亩地,白庙其他人都没有地。”陈凤说,“据说白庙有475亩耕地,从国土(局)查,连园地有500多亩呢!”

  在白庙村口,记者看到“白庙村全民创业辅导基地”的牌子,规划图显示,创业基地占地420亩,45家企业入驻,是全省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但村民们表示,至今都不知道这些企业是通过什么手续入驻的。

  徐伟(化名)2010年8月20日得到的香河县国土资源局的《答复意见书》称,白庙村创业辅导基地内的“欧乐凯丽门业、永顺沙发厂占地的有关批准情况”,“经查实,没有备案,也无登记材料”。

  村民还不知道怎么就成为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是白庙村的100余亩机动地。

  包括蒋新屯镇匠庄、姬庄,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批文显示已经有土地转为建设用地,但当地村民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尚不知情。

  暴力打造“无粮县”

  “耕地没了,上楼以后费用忒大,养不起楼。”淑阳镇郎庄村民崔建华说。这几乎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农民抗拒“新民居”的主因。

  安平镇延福屯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的土地基本全被流转了,现在政府和村委会提新农村改造,绝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反对,“我们的(耕)地都被圈着呢,俺们一提耕地的事儿,他们都不让俺们说这个,说村庄和耕地是两码事”,“俺们这钱给得不合适,地也没了,哪够吃饭啊?”

  由于蔬菜和树木的收益远大于流转时的土地补偿款——1200元左右,种植蔬菜和树木的农民,是最不情愿被流转的。

  淑阳镇孙家止务村王敬华一家,连口粮田和承包地共有8.2亩,栽种了1000棵速生杨和950棵梨树,杨树最大的直径34厘米、树高28米左右,梨树再过一年就要结果子了。他们还在树间种上了一些菠菜和韭菜。

  王敬华告诉记者,如果在市场上卖,杨树每棵价钱在60元至500元不等,梨树大约每棵要卖20元。

  在2009年村里开始流转后,王敬华还没有和任何人签署任何协议,却突然招来横祸。

  “2011年4月4日(晚上)九点,我家院门被不明身份的人封堵,并把门给锁上了。房屋后门也被不明身份的男子给封堵。我全家被吓得整夜未睡。第二天早晨起来到口粮田一看,我家口粮田上的所有树都被伐倒了。”王敬华说。

  王敬华说,报警以后,时隔四天,案件还没有进展,却突然来了一伙人,用车把锯断的树木全部装走,并且打伤了他们一家人。

  北京军区总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王敬华之子王似海“被人殴打时出现意识模糊,记不清当时情况”,诊断为“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右枕部脑挫裂伤、头部外伤、右枕部皮下血肿、头皮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右肾多发结石伴积水,右桡骨远端骨折”。王似海至今尚未出院。

  钳屯乡李辛庄村,村民现在都不知道,村东北、香五路西侧约200亩基本农田,现在是否改变了土地性质。

  4月23日,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就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石碑后,推土机进进出出,基本农田上,却是渣土堆和刚刚被推倒的围墙。

  本报记者在中国土地市场网上查询到,一幅标注为“香五路西侧”、151亩的新增建设用地,已被挂牌出让给河北建设集团香河盛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均价8万元/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有村民说,这应该就是李辛庄的土地。

  然而,本报记者采访了3位李辛庄村民,他们均表示不知道这块土地将要干什么,只知道已经土地流转后闲置了5年,现在,施工单位正在“挖好土、填渣土”,为建设做准备。“填上渣土,以后地还怎么种?”村民们说。填渣土和阻止填渣土的“斗争”,就在李辛庄上演。

  4月23日,在北六百户,记者看到耕地上堆积着砖头、钢管等建材,地里间或长着麦苗,而附近的农民正在地里一边放羊,一边拿着袋子割麦苗。

  在钱旺乡,记者看到了两块“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石碑。在通唐公路南侧的石碑介绍,“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于2007年4月完成,治理面积1.5万亩,总投资848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2万元,群众自筹241万元。在北大街的石碑则载明,同样是1.5万亩的综合开发和治理农业示范项目,在2003年完成,总投资为357万元,其中群众自筹79万元。此外,大河各庄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151万元。

  两个“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包括新打机井、铺设电缆等,如今,这些“综合开发”的土地大部分被闲置或正在施工,而当地的机井,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被废弃。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村民一致介绍说:土地流转时,当地政府或村委会通常会搬走变压器、截断电线杆、绞断电线、填埋机井,农民“没法种地”,有的地方,甚至在土地流转协议签署前就断水断电。

  本报记者在香河县采访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沿着大香线、通唐公路、香五路、双安路等干道,已难见到整片的农田——不是闲置,就是已建或在建工程。

  根据本报记者实地走访目测和村民统计,在香河县,仅统计范围内的38个村庄,被闲置和施工占用的耕地约4万亩,其中超过一成修建了厂房等。

  当地百姓流传一种说法——香河正计划成为“无粮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农民 上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