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写:走进陕西灾区新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15:31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5月10日电(记者梁爱平、蔺娟)“我最喜欢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给我们上课,有动画、卡通,还有图片,特别好玩。”陈佳敏,陕西宁强县高寨子镇罗村坝小学五年级学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她就读的罗村坝小学61间校舍全部垮塌,经过灾后重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她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陕西省宁强县34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和损失。全县266所中小学中就有230所学校受损严重,其中有32所全部被毁,造成校舍垮塌,形成危房23万平方米,占到校舍总面积的70%。

  2009年秋季,在天津援建方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宁强县设计现代、质量一流的66所学校投入使用,62所学校的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许多老师感叹,新的学校教学设施在震前想都不敢想!

  在新建的罗村坝小学,记者看到,红白相间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呈“品”字形排列,醒目而有朝气。一些教室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清脆得可以冲破蓝天。教学楼里每间教室门口,都贴有一张“班级名片”,名片中包括班主任寄语、班级之星、班级宣言、班干部简介等。每个教室都配有一台电视机,和电脑连接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动画和视频等。

  罗村坝小学校长胡自立告诉记者,重建的新小学7度抗震,不但面积比以前大,有餐厅,宿舍楼,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教室和各类实验室,教学条件比以前好很多倍。

  据了解,地震前宁强县全部19所初级中学没有一所学校试验设备达标,有的学校只有一个自然仪器室,教育设备严重缺乏。震后重建中,宁强县按照中央下拨的重建基金,投入近3000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器材12万件(台),并为全县学校配齐了必备的音、体、美、实验、图书等部室,为学生创造了安全、舒适、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罗村坝小学学生餐厅,一张彩色的“每周食谱”格外引人注意。食谱显示,学生每天可以吃四餐,分别是早餐、中午餐、下午餐和晚餐。伙食也很丰富,回锅肉、红烧肉、烧豆腐、鸡蛋、花卷等,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吃到肉菜。

  “以前是每日三餐,没有晚餐,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晚上8点多还去校门口买一些垃圾食品吃,我们就增加了晚餐,有花卷、汤等。”胡自立解释道。

  在新建成的宁强县天津中学,新校园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17个单体建筑挺拔、大气,桔红的色彩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严谨简洁,又活泼生动。校园内,4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排球馆、馆藏10万余册图书的图书馆,能容纳300余人的学术报告厅……大学拥有的硬件设施,这里一应俱全。

  在宁强县,不管在县城,还是大山深处,最抢眼的建筑总是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宁强的孩子们正享受着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虽然对于三年前那场地震的记忆并不能忘记,但却逐渐在远去。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