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的跨越式重建之路
二王庙重开 都江堰古城重建
震后三年都江堰旅游复苏 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占GDP近半 恢复元气之快令人惊叹
系列报道3:旅游重建篇
三年前,满目疮痍的都江堰遭受毁灭性破坏。很多人认为都江堰将从此一蹶不振。然而,地震三年后,都江堰向世人展示出了雄心勃勃的旅游振兴计划——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重建古城只是其中的计划之一。
地震三年后,伴随着二王庙重开、都江堰古城重建,加上30亿元巨资的注入,都江堰市的旅游业迅速恢复,并且超过地震前的水平。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已占该市GDP近半。一个在地震中旅游业受到重创的城市如何在地震后恢复主业,又如何思考未来,都江堰带来了自己的答案。
文、本报特派记者 何涛、张强
图 /本报特派记者黄澄锋
清澈的小溪穿城而过,溪水旁是川流不息的车流。种满了绿树和花草的绿化带上装点着木制的水车。如今的都江堰市区,地震留下的痕迹似乎已无影无踪。
都江堰市区距离成都市区约56公里,市域总人口63万,城市人口达40万。公元前256年,李冰在此“凿离堆”,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座城市也因此而得名。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是都江堰市最重要的产业。但2008年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让这座城市遭受重创,地震造成3000多人死亡,40多万城乡居民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530多亿元,都江堰成为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
都江堰市的旅游业也在地震中损失惨重。都江堰景区内的祭祀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青城山新山门严重毁损,伏龙观、城隍庙、十殿、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老君阁、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等多处古建筑严重受损。
斥资30亿二王庙重开
2011年4月21日,历经近3年修复,国家文物局“灾后抢救保护一号工程”的都江堰二王庙正式对外开放。循着蜿蜒的石阶步行而上,曾在地震中被震塌的庙宇又立了起来,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如果不是在山门入口外摆放着地震前后对比的照片,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遭到地震损坏。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称,为了恢复古建筑原貌,抢修人员尽量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加以修复。二王庙重建70%使用原构件,重新修复的二王庙至少可以抗8级地震。目前,都江堰景区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每天有近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5月,距离都江堰市传统的旅游旺季尚有一段时间,但青城山景区已然一片忙碌。为了迎接今夏的游客高峰,景区里配置了新的自助语音导游系统,有中文、英语两种版本,预计在下半年将开辟韩、法语解说。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保守估计今年入境游客将会达到24万人次,比2010年翻一番。
为重振旅游业,都江堰市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恢复重建的投入资金总共30个亿,至少是震前30年的总和,或者是50年,以前每年的投入不到1个亿”。
重建古城 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除了恢复重要景点外,都江堰市还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旅游振兴计划——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古城区恢复重建就是其中的一大中心工作。
地震三周年之际,古城还在加紧建设当中。记者走进古城看到,一条名为杨柳街的商业步行街上所有的店铺都是仿古建筑,雕花木窗,绿水绕檐,石径通幽。
根据古城规划,恢复重建后的古城区以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为主,但其城市功能、商业业态则完全是现代化的。通过引水进城,形成“街街有水、户户亲水、游客玩水”的亲水体系。凡滨河地带,都将形成20米、30米、40米、50米的开放绿化空间。恢复重建后的古城区将成为都江堰城市梦想的发动机,造就都江堰旅游产业复兴引擎。
“熊猫驿站” 风靡都江堰古城
地震的重建不仅给都江堰市区带来的巨变,也让都江堰村落的发展进程提升了20到30年。据统计,灾后重建过程中,都江堰市有6万多户农民修了新房,每一户平均下来有两间空闲的房间。这12万间新建的舒适住房成为都江堰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助力。现成的田园风情与住房,大大降低了农民进军乡村旅游的门槛。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已有1019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
都江堰虹口乡高原村的熊笑英加入了“熊猫驿站”计划。她只要提供自家的两间房屋给公司经营,装修、经营、管理都不用操心,便可获得每间房屋收入的三分之一。
“熊猫驿站”这种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确保了农民利益。农民以空余房间出租入股品牌连锁,在房间的经营收入中占有35%的收益。根据虹口旅游发展实际和品牌经营预估,在6个月的旅游黄金期内,农房每间定价为140元,农民可获得收益49元/天,每个月以25天的经营时间计算,6个月农民通过加入品牌连锁可获收益7350元。
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依据依山畔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成功引入公司,按“商务酒店”管理模式,对农户和联建方空闲房屋进行统一装修、统一布置、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接待,率先搞起了乡村家庭连锁客栈。
都江堰奇迹:
旅游业恢复到震前水平
受地震影响,都江堰旅游曾一度陷入困境,但仅用两年时间,都江堰的旅游业就超过了地震前的水平。据都江堰市旅游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都江堰接待游客827.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33亿元,景区门票1.6亿元。2010年,都江堰接待游客115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门票收入1.74亿元。
都江堰市旅游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肖涛称,到2015年,都江堰市将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