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特派记者 张子森
方碑村的房子看起来很像城市人向往的别墅:上下两层,白色,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分立在新修的水泥路两边,干净整洁。
龙学荣是方碑村四队的,家里有五口人,新建了150平方米的房子,总共花了13万。她列举这13万的来源:借了北大2万元;国家补助3.2万元;借了国家3万元;其他是借亲戚朋友的。她把北大放在首位,足以显示出来自民间力量的“北大教授试验”对他们重建房子的作用。
“他借给我家2万元用于重建房屋,不要一分钱利息,只要3-5年还清就行。”对于急需用钱的村民来说,这2万块钱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对这位远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充满感激之情。
村支书李付军说,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志毅的借款模式来源于“孟加拉国尤努斯乡村银行模式”。
2008年重建开始后,何志毅和志愿者们在方碑村发现,通过政府补贴、借款、自筹等方式之后,村民们遇到一个普遍问题:重建款有1万-2万元的缺口。
何志毅找到李付军,摆出了两个方案:捐款和借款。李付军考虑了很长时间,选择了借款。
李付军想得很多:“如果是无偿捐款,村民会产生惰性,认为天上是可以掉馅饼的。而借款则能刺激他们出去工作,重新让生活走上正轨。”
对于李付军的选择,何志毅也有同感:“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大家看电视,一流泪、一冲动,就捐钱。时间一天天过去,冲动总会平静,我们希望有一种理性的方式,让灾民的住房能早点建起来。”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何志毅想到的并不是简单的直接捐助,而是一种借钱重建的模式,一种理性代替冲动的扶助方式。此后何志毅调研数月,拿出了一份“一帮一”灾后乡村家园重建计划。与他一起奔波此事的还有南开大学白长虹教授、北京大学王立彦教授、张红霞教授、王其文教授、张俊妮教授以及上海交大的颜世富教授。
计划的正式名称叫“一帮一方碑村灾后重建项目”,但何志毅更喜欢叫它“村试验”。他通过联系教授,发动身边朋友与同学,最终筹到了200万元,通过NG0组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在绵阳的分支机构“绵阳市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以“一帮一”的形式,无息借款给方碑村218户村民修农房,借款金额1万、2万、3万元不等,分3-5年等额还清,并逐户签订了借款协议。
这些借款连同国家补助、村民自筹的钱,统一交纳给由五位村民代表组成的群众理财小组,村里负责统一重建家园,借款的每一笔使用都很清晰。
村里有专人负责管账,但从村支书李付军到队长,谁都无权动用这笔钱。在到达规定还款日时,村民也要把钱交给五人理财小组,由他们还给借款人。
今年4月15日,方碑村举行了集体还款仪式,70多名村民当场归还现金20万元,加上之前归还的现金及转账13.26万元,共计归还33.26万元,占应到期归还额36.2万元的91.9%。
李付军介绍,还款当日有9户村民未能及时归还借款,其中4户因家里遭遇特殊困难而被允许缓交,5户因年初饲养投入资金过大无法周转而缓交。
李付军认为村民会还上钱,“这是一种重建模式的尝试,之前我压力很大,现在我放心了,我相信得到民间资助的村民会讲诚信的。”
试验之初,很多人质疑农民的信用,这种救灾借款能还吗?何志毅却坚定地认为:中国农民的诚信度不差,关键在于方案设计和操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