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人物纪实:火线提拔的北川农民副镇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2日02:01  红网-潇湘晨报

  瘦高、朴实、眼睛分外有神。

  5月2日,唐祖华在北川县曲山镇邓家安置点到处转悠。这个震后由农民火线提拔为副镇长的退伍军人,一直没闲着。

  他是个有“背景”的人: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参加北川县创业表彰大会,地震平静后,他捡起地上摄像机,第一时间拍下了现场画面,录像带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之后,他8次带领部队官兵和专家组参加抢险,6次上了央视……之后,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被破格提拔为曲山镇副镇长。

  本报记者倪志刚 四川北川报道

  邓家安置点

  前一天还是村支书,一个农民,第二天就成了曲山镇副镇长。

  唐祖华对角色转换适应得很快,2008年6月17日,报到,第二天,像模像样上班了。他的“阵地”是邓家安置点。

  “那个时候,说心里不忐忑,那是假的。”他当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以前,大家见了镇里的普通干部都喊领导,我当干部了,别人就不知道怎么喊我?喊名字吧,别扭,喊“领导”吧,还是别扭。

  邓家安置点是“最牛希望小学”刘汉希望小学所在地。唐祖华在小学驻扎下来,和几个大学生村官、刚参加工作的镇干部一道,负责13个村3000多位农民的安置。

  安置是个综合工程,最紧要的是防疫,对邓家安置点来说尤其如此。

  这里是北川最大的养殖基地,被堰塞湖大水淹死的猪和其他动物不计其数,大热天,很容易造成瘟疫。

  唐祖华是退伍军人,他立即想到,应该向驻地解放军求助,因为,单凭村民之力,缺少设备,缺少技术,根本无法快速处置。

  部队很快派出300人帮忙,架设光缆、处理动物尸体、消毒防疫。一天内,大家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任务。

  事情很快又来了。

  当时,大量受灾村民临时居住在绵阳九州体育场已经一个多月,上级要求各地把人员接回去安置。

  卸载物资、架设帐篷,这些事情都好说,最大的问题是,从外面撤回来的村民很迷茫,“什么都没有了,生活怎么办?何去何从?大家不知所措。”

  “开会啊,打气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我跟大家说,老县城废墟要建成地震博物馆,我们这里正好是老县城后大门,以后很多游客都要经过这里,肯定会有商机。果然,现在很多人开餐馆做生意了,做得好的,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唐祖华显得很有成就感。

  折腾的房子

  安置好才两三个月,冬天来了。上级要求是:不能冻死一个人,不能饿死一个人,不能烧死一个人。

  帐篷太薄,躲在里面过冬显然不行,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拆掉帐篷,再在原址上用木棒、木条、彩条布、石棉瓦、彩钢瓦搭建过渡房。

  很多人不愿意:刚刚才过几天安稳日子,又要“折腾”了。他们找到唐祖华:“我们过冬没问题,冻死也不找你负责。”

  阻力很大,唐祖华身上的压力也很大。他只好带着工作人员一户一户去拆,最后,村民只好接受,“你们别搞了,我们自己来。”

  过渡房住了三个月,更麻烦的事情来了。

  灾后需要一些相对平整的地方建安置房,北川山多,能够建安置房的地方实在有限,没办法,过渡房又要拆了,腾地方。

  上级的要求是,春节过后,7天内自行搬完,镇上建设要做整体规划。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唐祖华和工作人员春节前做了很多工作:早搬迁,早建设,早住新房。

  这个理由很有诱惑力,很多村民自己找车,搬到了另外的地方。

  但是,原住民的工作难做。按照规划,小镇要拆掉100多户房子。一位叫母成平的妇女,地震前刚建了新房子,地震后也没有倒,由于与整体规划相冲突,她的房子要拆。“她当然不同意,看到我一次就说一次、哭一次,哭了十多次。我心里也难受。最后,她家的房子还是拆掉了,我们帮她在原址附近重建了房子。以前,她家房子四周不通路,现在出行很方便,还可以出租。她很高兴,进了腰鼓队,看到我就笑。”唐祖华说。

  在完成这项任务前,唐祖华还搞了个创举:在会议室里,用一张大白纸标上要腾挪的房子,把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分配任务,每天晚上都开会,梳理情况,分析每一户的具体情况,签了协议的,就在房子上面贴一面红旗。“记得有一天就标了15面红旗。我们没有强拆一户。”

  建安置房的位置腾挪出来后,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又是一个大问题。众口难调。

  唐祖华心里也没底。他选了一个小村开始,“先易后难。”

  一个村一个村开会,一户人家一户人家说理,事情总算搞定。

  今年1月,房子建好了,如何分?又是一个麻烦事,每个人都有诉求。

  最终还是采用了摇号的方法,将房分到了户。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找到了唐祖华,原因是他们都分到了一楼,觉得不好。唐祖华没有办法,带着大家找到二楼、三楼的住户,问他们换不换,当然,谁也不同意换。唐祖华两手一摊:“那怎么办?都是摇号的。每人一套,又没多余的。”

  转型“非农民”

  离开了老家,离开了传统生产模式,农民们怎么生活?这是北川很多乡镇面临的问题。

  曲山镇将邓加安置点定位为旅游集镇,引导农民经商、打工,用第三产业养活自己。

  唐祖华的说法是,他们要向两个方面转型:扩大劳务输出,增大就业;做大旅游产业链,发展餐馆、住宿、运输等行业。对于特殊群体,要通过社保的方式实施救济。

  “年轻人倒是不怕,40岁以上的人就有点麻烦,他们打工不太方便,也没有地种。目前,转型还不错,很多人到新县城、老县城就业,卖旅游纪念品、土特产等。”

  “现在,连根葱连根蒜都要花钱买,挣不到钱的就日子难过。”大水村村民李青国说。他以前跑货车,现在开面包车跑运输。

  根据规划,邓家安置点的旅游业将于地震三周年之际全面开放。

  为了帮助村民快速进入状态,曲山镇还专门请了老师培训旅游业骨干,“我们有了多媒体教室,已经办过一期了,我也在学,以后陆续还会办。”

  唐祖华显得很自信。地震前,他是村支书,做过小生意、挖过金、修过路、搞过养殖。地震后,他“转型”成了“领导”,现在,他的责任是帮助乡亲成为“非农民”。

  “工作太麻烦,有时也想过不干了,但是不可能。临危受命嘛。”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