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都江堰 涅槃重生的田园新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2日13:01  成都日报

  严斌/文

  灾难,必将在历史的进步中得以补偿。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曾经满目疮痍的极重灾区都江堰市如今已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短短3年里,勤劳勇敢、坚韧不屈的都江堰人将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田园城市呈现在关注她、支持她的人们面前。如今的都江堰,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超过震前,而且城乡发展更趋均衡,城乡环境优美。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都江堰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抢抓灾后重建的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创新思路 科学规划

  2010年9月底,都江堰市完成6万余户农房重建,完成了20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建成260万平方米城市安居房、廉租房,2010年12月,通过公开摇号完成18058套城镇安居房和698套廉租房、公租房分配,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成。

  在农房重建的规划设计上,都江堰市落实成都市委提出的“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发展性”的要求,确立了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依托林盘推进集中居住的理念,彻底改变了农村房屋夹道修建的传统。

  按照房屋建设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相结合的发展性要求,都江堰市着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农业,全力加快产业恢复提升,使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大观镇茶坪村、翠月湖镇五桂村、虹口乡等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农民住房建设与发展乡村酒店相结合,已形成了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连锁酒店,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产业发展 再上台阶

  经过近三年的封闭施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文物重建“一号工程”都江堰二王庙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工程于今年4月21日重新整体对外开放。二王庙的重新开放,标志着遭受重大损失的都江堰旅游业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旅游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恢复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都江堰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否已经打牢。令人欣慰的是,都江堰旅游产业在重建中得到了很大提升,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159.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亿元,分别较2009年增长20%、21%。并正式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国际化视野提升规划水平,以国际化品质做优旅游产品,以国际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以国际化标准强化旅游服务,以国际化取向开展旅游营销,以国际化理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这一目标,都江堰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已建成青城国际五星级酒店,泰逸等3家五星级酒店正加快推进;成功推出了《道解都江堰》、《青城》等大型演艺项目,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旅游载体建设,建成道教文化博物馆、水利文化博物馆等文化旅游发展设施,芒城遗址公园、民间收藏博物馆群、大熊猫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设施正加快建设。

  工业方面,都江堰加快了集中集约发展的速度,建成30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项目,拉法基三期等项目正式投产,江瀚工业等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工业集中度达到62.4%。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02亿元,较2009年增长22%。

  灾后重建还带动都江堰灌区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上海市的援建下,完成了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建成了崇义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都江堰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猕猴桃基地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猕猴桃、冷水鱼等列入成都市“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翠月湖镇食用菌生产基地、柳街镇草本花卉示范基地、安龙镇生态家园与川西盆景展示基地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发展特色高附加值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长期受益。目前,都江堰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万多亩,这些特色产业和基地,涵盖了全市44%的农村。201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较2009年增长5.5%。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