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北京——什邡,相距千里的两个城市,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夜里,因重建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报选取三组故事,纪念地震三周年中援建故事,有留守的建筑维修人员,有因为援建耽误婚期的规划公司女经理,有北京医生接生的三个“地震宝宝”。
■ 人物档案
江永平 51岁,男,1978年入伍,成为基建工程兵,1983年转业,进入北京城建集团。2010年1月,到什邡市蓥华镇援建安置房,任项目部副经理。去年9月工程竣工后,留守至今。
没有不情愿,也没有主动为灾区人民服务的崇高,家人也没有反对。——北京城建集团重庆籍员工江永平谈留守原因
蓥华山下,广青路旁,廊桥流水,黑瓦白墙,20多栋5层小楼,围绕商业步行街,圈成一个新集镇,这就是什邡市新蓥华镇。
昨日上午,沿着环绕镇上的水泥路,北京城建集团重庆籍员工江永平又走了一圈。这条路是他们集团修的,2公里长,江永平每天都会走两趟。算下来,他快要走完4400里。
集团援建房竣工后他一人留守
江永平是重庆忠县人,18岁当上基建工程兵,服役5年后于1983年转业到北京城建集团。除到河南修过两年路,其余时间他一直呆在北京。
去年1月,北京援建蓥华镇安置房开工建设,北京城建集团负责修建9到21号住宅楼,以及戏台、廊桥和商业步行街。51岁的江永平,被派到蓥华镇,担任项目部副经理,主管房屋质量与生产。此时,他的岳母已瘫痪在床,留下妻子一人在京照顾,儿子此时正准备考研。
安置房4月12日封顶,9月28日竣工,几乎24小时全天候施工,江永平每天在工地上巡视、检查约10个小时,“晚上还要加班,盖这房子更要保障质量。”
工程竣工后,来自北京的100多人撤回。留下江永平等4名技术人员整理资料。去年底,其余3人也返回北京,只留下了江永平一人。
当天晚上,他炒了两个菜,没有喝酒,看看电视就睡了,“有点失落感,就一点点”。
在房屋的质保期内,江永平要负责安置房的维修,要单独留守两年。
“公司安排的,我是重庆人,也就是以前的四川人,饮食、气候都适应。”谈起为何留守时,江永平一直说,“没有不情愿,也没有主动为灾区人民服务的崇高,家人也没有反对”。
几秒钟认出电视剧中长安街
城建集团所援建安置房,如有任何问题,居民都会给江永平打电话,他就会协调安排工人去维修。“工人是当地请的,我主要是协调。”江永平说。
昨日一天,江永平和工人给一位住户更换了淋浴喷头,只有一个报修,他现在很闲。“质量没有什么问题,报修也少。”
闲下来的时候,江永平就会沿着环镇道路散步。“这绿地是我们铺的,这桥是我们修的。”每当遇到城建集团援建的项目,他都会说一说。
散完步,江永平回到住所。这是当地政府提供的一套两居室,45平方米,他和一名工人各住一间。他的屋8平米多,右边靠窗放一张双层床,刚洗过的衣服挂在床头,床上层放着一个旅行箱、两件叠好的毛衣和笔记本,还有未发完的通知;床下层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床对面是一张桌子,放着一台电脑,这是公司给他的唯一娱乐工具。
江永平说,闲下来他会在电脑上看电视剧,一天五六集。昨天,他在看《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时,发现其中一个镜头是车窗外的长安街夜景,尽管只有几秒钟,他立马认了出来,“还是会触景生情,隔两天就会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江永平说和当地老乡接触很多,关系很好,“出去耍,都能遇到熟人”。不过,时间久了,他的普通话水平急剧下降,四川话占了上风。“在北京说普通话,但这里很像重庆的老家。”
现在,蓥华镇很多家都在装修房子。江永平说,看到老乡不断住进新房,他最高兴。
快回住所时,当地人张辉明夫妇跟江永平打招呼。
“江工,等我装修完,来帮我看一下门锁。”张辉明说,装修后都会废掉装修时所用的钥匙,他担心钥匙会断在门里,因此想找江工帮忙。
“要得,到时你给我打电话。”江永平满口答应。
■ 北京援建数据
资金
北京对口支援什邡灾后重建累计投入资金70亿元,其中65.5亿元涉及民生等108个大项,162个子项。
房屋
帮助8.4万户受灾农民盖起新房,建设5073套30万平米城镇廉租房和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