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为纪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那天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患的名单上剔除,每年这一天,各国的同性恋团会,扛着彩虹旗,走上街头,向全社会展示他们这个群体的存在,呼喊“反歧视”的口号。
根据学者的统计,同性恋群体占社会总人口比例的4%左右,保守估计,中国大约有3000万同性恋者。相比庞大的异性恋主流社会,他们属于边缘社区人群。了解、尊重、宽容、给与少数族群以权益保障和社会活动空间,是一个民主社会基本的条件。在中国,这个群体的利益一直被大多数人忽视,同性恋情感不被尊重。
从十年前开始,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就坚持在“两会”上提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提案,但都不了了之。在激烈争论声中,同性恋圈中的适婚人群,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来自父母、家庭、乃至社会的婚姻压力。
曾有人对这个群体做过描摹:他们大多是1970、80年代生人,经历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他们正处于中国传统的‘三十而立’的阶段,也遭遇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尴尬期。他们既不愿意暴露身份,同时又要面对婚姻与个人品质评价相挂钩的社会现实。
于是,婚姻困局成为同性恋者当前的主流问题。一部分同性恋者不得不找个异性恋者结婚,痛苦地生活,同时将这种痛转嫁给“同妻”。而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一种叫做互助结婚的模式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适婚同性恋者,以互助婚姻做伪装,获得爱的自由。
如果说,互助婚姻是同性恋者作为个体与社会无奈抗争的话,那么,一些同性恋者已经开始组织化地争取自己的权益,让更多的人了解同性恋,消除对他们的歧视,改善社会处境。
拉拉的婚事
一个拉拉和一个gay,在父母逼婚之下,选择了“结婚”。这只不过是彼此掩护的烟幕弹,充满妥协与无奈。
同志妈妈吴幼坚:我坚决反对同志和异性恋结婚
作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的母亲,吴幼坚发现,同性恋者的痛苦,绝大部分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在她看来,如果父母不能正视孩子同性恋事实,逼迫身为同志的儿女结婚生子,只会造就越来越多同妻、同夫的悲剧。
我们是拉拉队
在2005年“同语”组建时,中国女同性恋组织数目是0,而现在全国有20多个。中国同志也以群体组织的形式日益从“隐秘盛开”变为公开进入公众视野。
Les+,一本杂志的同志运动
作为一本关注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的杂志,Les+已经成为同志运动的一部分,它以媒介的方式,让一些隐性的个体找到了共同体。
维兰德·施佩克:是同性恋电影,也是政治
处理敌意、对抗、侮辱和不理解,对于一个同性恋者来说是一生的宿命,即使对于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主席维兰德·施佩克这样个性强悍的人来说,那也是永远的抗争, 甚至他做演员、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从事现在的工作都和同性恋运动联系在一起……
少数派的狂欢
新闻 //
观察
48 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学
调查
52 特权车,属于小学生
国际
55 空头町长
军事
58 “不存在”的海豹六队
人物 //
62 扎瓦赫里:基地新一哥
67 垃圾年代的摄影师
财智 //
焦点
70 更薄的新闻
创业
73 Tom的中国商人朋友
文化 //
关注
78 倒着活,直到遁入虚无
文学
82 你看见的我是你自己
生活 //
前沿
86 有间真的魔法学校
地理
89 这些邮戳是你的旅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