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访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车俊贤
在西藏军区成都太平横街干休所见到80多岁的车俊贤老人时,大概是一辈子都在部队的缘故吧,老人思维敏捷,言语干净利索。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亲身经历和平解放西藏光辉历程的老将军,为我们讲述了十八军五十三师进军西藏的赫赫功绩。
团建工作如火如荼
十八军在进军西藏的途中,为了解决物资供给,曾在甘孜修筑机场,之后又修筑了川藏公路。车俊贤那时候在五十三师师部宣传科工作,之后又在青年科工作。“那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部队建立团组织,当时叫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当时团组织是个新事物,部队的青年多,刚开始我们宣传科的工作是宣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基本知识,着手建团的准备工作。青年科的工作是帮部队建立团支部。当时,全国正准备召开英模大会,我们还在积极收集五十三师在战争年代表现突出的英雄人物的资料。在建团的工作中,我们先在五十三师警卫连开展了建立青年团的试点,我们给战士们讲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任务和作用。试点成功后,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办法,后来在全师推广,在各连队建立团组织。”
“在开展团建工作时,我们首先加强对青年的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这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比如修路、做群众工作等。青年战士要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服从这个中心任务,发挥青年的作用来保证完成任务。当时,修路英雄班张福林班成为我们做青年工作宣传的典型,也成为部队青年战士学习的典型。”
后勤工作蒸蒸日上
后来,车俊贤到了拉萨,在西藏军区警卫营当教导员,主要任务是在拉萨担任军区和区党委的警卫任务。1957年又调到了军区后勤部工作。“那时后勤物资供应是实物供应,比方说你需要一本笔记本,不用给钱,拿着专门供应物资的‘存折’去领,领到后从‘存折’上划掉就行了,没有现金流通。”
“当时有不少印度、不丹、尼泊尔的商人在拉萨开店,商品全是骡马运输过来的。我们的贸易公司全部是转账,要买点挂面、纸烟、副食等,你先把商品选好,把存折递上,从上面扣掉就行了。市场上银元很吃香,特别是外国商人,他们只要银元。用银元可以买手表、照相机、毛线等。部队对使用银元控制很严格,要不然银元全流到国外了。那时解放军可以到外国人开的商店里买东西,他们也不欺负解放军,比较讲信用。”
车俊贤给我们回顾了那时候拉萨市场的基本情况。
“在军区后勤部时,我曾在西藏军区兰州接待站呆了几年。兰州接待站主要负责过往休假、出差同志的食宿,以及中转火车票的购买等。此外还有一年一度新老兵进出藏的接待任务。那时的接待任务重,但有季节性,一般冬春季节的任务重。部队四川籍的兵多,当时还没有宝鸡直达成都的列车。从西藏出来后,要从兰州乘火车到宝鸡,再从宝鸡转车到成都。接待站就在宝鸡设了个点,安排五六个人负责买火车票,让进出藏的官兵们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那时候兰州到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还没修。甘肃柳园也是个比较重要的物资中转站,那里比较艰苦。也有同志进藏时从那里下车。为了保障官兵们中转顺利,我们在柳园也安排了几个人,负责食宿接待。过了几年火车通到了西宁,我们接待的重点也随之转到了西宁。但是作为基地,兰州接待站依然存在。那时候,西藏军区在西宁、兰州、宝鸡、柳园的四个接待站由兰州军区代管。”
驻防亚东守卫边防
“1968年,我到了亚东。当时155团大部分、157团一部分、还有炮兵两个营,共四、五千人守边防。当时亚东边防事务直接跟总参作战部电话汇报,并直接转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有什么指示,也是直接由总参作战部转给我们。”
车俊贤回忆起他在亚东驻防时的一些往事——
“记得在亚东时我还兼管亚东县政府的一些事情。那时‘文革’已经开始,县政府处于涣散的状态。我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搞生产。有个群众干事边巴,西藏工学院毕业的学生,给我当翻译。我的藏语水平只能说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问问路、要点水喝还可以,要说政策上的一些东西就难了。我给群众讲‘要稳定,边防不要乱,首先要把生产搞好,要把日子过好’。那时,边防非常重要,不管不行,不能让老百姓自己先乱了。为了稳固边防,我还到边境线一带的夏日村、静日村访问老百姓。那一带的群众有一些不安稳的情绪,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急,要安心,有部队在这里不会有事的。’由于经常到群众中做工作,慢慢地,也有了效果。”
“在亚东驻防时,我们都租住在老百姓的家里。我住在仁青冈的一户藏族老乡家里。我还记得房东是个五、六十岁的老阿妈,每天都要给我送酥油茶。我们在亚东县的下司马镇也住过。”
说到这里,老将军问记者到过亚东没有?去过仁青冈没有?当记者把在日喀则驻过多年记者站的经历告诉老将军时,老将军顿时来了精神。他关切地询问起仁青冈的情况,当得知2006年7月亚东口岸恢复开通、仁青冈边贸市场建成并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后,老将军十分高兴。他一遍遍地问:乃堆拉的路怎么样啦?边贸市场繁华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老人感慨地说:“以前我们驻防时,天气好的时候,夜间都能从乃堆拉山口看到山那边的情况。那时候兵对兵、炮对炮,中间一道铁丝网,只有邮差可以往来。”
爱民部队受民拥戴
和平解放后的西藏,不管在哪里,部队官兵和群众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好,鱼水情深。谈到这个话题时,老人连用了“对!对!对”一连串的肯定词,不住地强调:“那真是鱼水情啊!”
“和平解放前,老百姓深受三大领主的压迫。在经历了长期的黑暗后,又亲眼看到了解放军的爱民行动。解放军给群众背水、打扫卫生、背柴火,而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这么好的部队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以前见过的军队都是欺负老百姓的军队,对他们吹胡子瞪眼的,所以老百姓从心里感激解放军、拥护解放军。那时老百姓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他们自愿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给解放军。当然,部队的纪律很严格,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队的官兵们也和藏族群众相处得非常好。我们不管是和藏族群众还是和上层贵族,都能以诚相待。我在拉萨时有很多藏族朋友,都经常走动,逢年过节到各家去坐坐。大家关系都非常好。我和阿沛·阿旺晋美、金中·坚赞平措等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关系非常好。”
回顾自己在藏工作的三十多年,车俊贤用“心情舒畅”来概括。他说:“那时候部队上下都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有什么话都互相说出来了,大家推心置腹,没有戒备,不分你我,很实在,这样的人际关系处起来很舒畅。”
西藏高原终身难忘
1986年,车俊贤从西藏军区副政委的位置上退了下来。离休后不到十年,车俊贤再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西藏。“1995年自治区成立30周年的时候,我到了拉萨。拉萨的变化可真大啊!体育馆、博物馆都建起来了。成批的援藏干部也到了拉萨,拉萨的人也多了,跟我们那时相比,变化很大。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时候,我因身体原因去不了,就叫儿子代表我去,还嘱咐他要替我给谭冠三政委的坟添添土。”
老将军告诉记者:“我一辈子的事业在西藏,特别关注西藏的发展变化。现在火车通了,青藏铁路经过的那些地方我都比较熟悉,像沱沱河、五道梁、纳赤台、格尔木、西宁这些地方我都工作过一两年。我现在有时看些有关西藏的资料,阴法唐政委来时也介绍些情况,带些《西藏风情》、《西藏大事记》之类的书籍。现在年龄大了,视力也不好了。有时儿子带回些光盘,我就看看光盘来了解西藏的情况。”
车俊贤,1929年出生于江苏邳县。1941年参加革命,当时在新四军四师九旅彭雪枫的部队。解放战争时在豫皖苏军区独立旅。进军大西南时,这支部队改编为十八军五十三师。进军西藏时,在十八军五十三师159团三营,随即担任十八军155团三营教导员,参与修筑川藏公路。西藏和平解放后,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兰州接待站工作、任52师政委。(王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