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周恩来总理经济秘书孩子回忆周恩来邓颖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09:53  解放军报

  中南海,西花厅,工字楼,这不是几个普通的词,对于我来说是值得一生拥有的一份亲情,一份来自童年的美好时光,一份让我终生受益的感悟,一份珍藏于心中的宝贵回忆。

  1954年的夏天,在父亲顾明被调入周恩来总理身边任经济秘书一年后,我在中南海工字楼出生,从此便注定了我一生将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我从一个孩子的懵懂视角里,感受到西花厅周总理办公室这个严肃的称谓下,是一个由共和国总理与他身边工作人员组成的和睦大家庭。在这里,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称周总理为周伯伯,称邓颖超为邓妈妈。这亲切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而他们也总是亲切地称我们为孩子们。特别是周伯伯,由于他有着早为人知的惊人记忆力,甚至能叫出我们的名字。记得那年春节,我照例去给周伯伯、邓妈妈拜年。各家的小孩来了不少。周伯伯正好有外事活动。就在他急匆匆要走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站成一排,目送他走。令我们不曾想到的是,他对于我们这些孩子也像对待大人一样握手话别,还不停地叫着每个人的名字。当他走到我跟前时,我说:周伯伯好。他微微弯下身,握着我的小手,微笑着对我说:“小英,你好。”我当时高兴极了,心想他那么忙都没忘记我们这些小孩子。同时也很吃惊,前后那么多孩子,周伯伯都能分得清,真了不起,真亲切。一种洋溢着亲情的暖流,瞬间充盈了我幼小的身心。一次,我跟随父母散步至中南海的花坛边,已近黄昏。我们忽见对面不远处周伯伯和邓妈妈也在散步。而且正往这边走来。我看见周伯伯、邓妈妈,便天真地跑上前去,大声问周伯伯邓妈妈好。他们都笑了,一边问我好,一边慈爱地拍拍我的头,当我转身,跑向父母时,只听周伯伯关心地跟邓妈妈讲我。周伯伯大声地说:“怎么那么瘦呀。”周伯伯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孩子这种充满温暖的关爱,在西花厅这个大家庭里,举不胜举。周伯伯的关怀,让我们稚嫩的心灵感受到人与人的真情与友爱。如今想来,恍如昨日,历历在目。他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爱的种子,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懂得:什么是真情与真诚,什么是关爱别人,什么是和睦与和谐。

  和毛主席一样,周总理也总在夜间办公。父亲等西花厅工作人员,除了白天办公外,晚饭后还要去西花厅上夜班。这就注定了我们这些西花厅工作人员的孩子和父辈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样,无论在学校还是在食堂,同龄的西花厅的孩子们,都按年龄自然分成一拨拨,年龄相仿的在一起玩儿。当时,由于我刚上小学,识字有限,看不了书,但我从小是个故事迷,爱听人讲故事,尤其是爱听大人讲故事。一次,父亲从总理那里给我借来一本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们》。由于年龄小,我看不懂,就缠着父亲给我讲。父亲哪有时间呀,在我的一再央求下,他终于答应,利用晚饭后、上夜班前的间隙,每天讲15分钟。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日积月累,那充满科幻、美妙奇异的故事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知识的种子,让我感到会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要多识字,才能早点像大人一样看小说,因为它比小人书精彩多了;原来周伯伯家有这么好看的书,所以他能管理国家。也许从那一刻起,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一种来自于童稚的求知欲便在我心里扎了根,它注定了我终生对文字、对社会科学的挚爱……

  时隔十余年后,我随父亲与全家人再一次去看望想念已久的邓妈妈。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当我又一次走进那留下我们童年无数小脚印的西花厅院落时,觉得那里依然如故,一切仿佛回到了原来,那种来自大家庭的温暖与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坐在那熟悉的椅子上,听到邓妈妈那熟悉而亲切,清晰而温馨的话语,兴奋而激动。我庆幸在阔别了十余年后,又可以回到这个家来看看。它是那样的朴素,那样的一尘不染,所有的家居摆放,都和我儿时记忆中的一样,只不过有了电视。当晚我们陪邓妈妈看了新闻,正好那天报道邓小平在美国访问的消息。我们高兴地鼓了掌。邓妈妈说他(指邓小平)在那里很成功。我们在这里也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是的,这个夜晚不仅愉快,也很幸福与难忘,我随即拿出我久已备好的一份礼物,那便是我走出大学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后,做的一件我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事,就是参与整理与收集周恩来总理对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讲话汇编,共四辑。当我向邓妈妈汇报并说明时,我看到邓妈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她说谢谢我时,我由衷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一个轮回。当年周伯伯的一本书,让我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如今我用所学的知识,能为纪念周伯伯尽一份力,我感到这是一种回报,一种来自心灵的告慰。后来连我也未想到的是,在《周恩来文选》中选用的关于判断极左思潮的一段话,正源自于我们收集的这份材料,因为它是文字记载的关于周伯伯批判极“左”思潮最早讲出的一段话。每当翻开《周恩来文选》看到这段话时,我就感触颇深。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对于我是一份真切的感受。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一到炎热的夏天,中央就会实行暑期办公,也就是到北戴河去工作。这时,我们这些孩子们也刚好放假。有一次,父亲告诉我们准备行装去北戴河,我们知道他要跟随周伯伯在那里办公了,而且要带我们去、到海边去,对于在中南海长大的孩子实在是件幸事。因为从小我们就在中南海的游泳池里学会了游泳,而且还互相攀比谁游得远,游得长。如果泳技不佳或不会游,是要被笑话的,能到大海里去游泳那不是一件太美好的事了吗?我们便迅速打点衣物。当然必带暑假作业,还有泳衣,其他物品尽量少带。当我们坐上专列,看到车厢上写着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时,都会由衷地感谢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做的周到细致的安排。特别是到达后的住房安排,谁家几个孩子,怎样住合适,怎样安排妥当,都井井有条。记得有一次,因为安排上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周伯伯还亲自过问了。他还说一定要把孩子们安排好。

  一次,我们这些小孩子想去看邓妈妈,就径直往西花厅走,但大家都知道周伯伯办公常常通宵达旦,不敢惊扰他,就规规矩矩、蹑手蹑脚地往里走。邓妈妈也小声招呼我们进去。说来也巧,那天,周伯伯刚从外边开会回来。这下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乐了,可以在这儿多玩儿一会儿了。正好周伯伯要审看一部纪录片,我们便被留下来陪看。一会儿,邓妈妈从屋里走出来,拿了一小罐糖果,给我们每人一块。她走到周伯伯面前,也只给了一块,绝对人人平等,也绝对先人后己。他们总是先想到我们。如果小罐子里还有,邓妈妈也总是会问孩子们谁还再要。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一个伟人的高尚人品,一个伟人的崇高情操,正是在这点滴小事上凸现出来的。他们就像是无形的榜样,告诉我们,什么是高尚的人生境界。

  中南海西花厅的生活是朴素的,它教给了我们什么是艰苦朴素。在这里,人们不崇拜穿着打扮,但却崇尚朴素整洁的装束。大人们的衣着总是干净整齐。我的童年,是捡着穿姐姐们的衣服长大的。由于长个与腿长,我的裤腿经常要被接一截。记得有一次在小学下课玩跳皮筋时,老师走过,看着我说:“你还穿接腿的裤子?还不让你母亲给你买条新的?我当时不以为然,回答说,这又没坏,还能穿呢!3年自然灾害,我们在中南海学会了挖野菜,做野菜丸子,学会了节约每一粒粮食,知道了红薯面和人造肉的滋味。那些年,由于营养缺乏,大人们有的都浮肿了。记得母亲的浮肿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大家仍然很乐观地去对待。食堂里的大师傅们居然能搞粗粮野菜的制作展示,大家还兴致勃勃地去品尝。那些年周伯伯和邓妈妈过得也很艰苦。他们有时有一点肉,也是与每家分享。也正是从那时起,养成了我们省吃俭用的好习惯。即使现在生活富足了,我们也不会去浪费。时至今日,这些有益的人生经历,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们以一颗平实、真诚的心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以质朴高尚的情操去陶冶自己的人生境界,以朴素无华的生活态度,去拥抱明天,奋斗今生。

  敬爱的周伯伯和邓妈妈,西花厅长大的孩子们永远怀念您二老!谨以此文献给建党90周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周恩来 邓颖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