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接受南方日报采访,表示食品安全不会零风险,风险评估能加强管理
人物简介
吴永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牛肉膏接连曝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问题不断刺激挑战公众神经。到目前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主要皆因非法添加物或滥用食品添加剂引发。
目前,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最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新标准规定从下月20日起,市场上所售食品,不仅要在包装或外盒上标明所有添加剂名称,还需注明具体含量。
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本身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等,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三大主要问题。
在“如无必要不添加”已成为大众共识的情况下,能否对食品添加剂说“不”呢?
近日,卫生部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在“食品安全的科学传播”媒体座谈会上,就我国食品安全及食品添加剂问题接受了南方日报采访。
添加剂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的卤水点豆腐。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生活中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当然,第一要安全,第二要必需。
制定标准是用于保护,关键不在于是否和国际一样,而是有没有按照国际规则去制定。
营养学家说应当多吃鱼,动物学家说不能吃鱼,怎么办?结论是吃鱼造成危害的风险要远低于不吃鱼的风险。
安全和必要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前提
南方日报:现在老百姓听闻添加剂就色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以不用添加剂吗?
吴永宁:大家都觉得添加剂有害。添加剂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的卤水点豆腐。豆腐很美味,但喝卤水就会死掉;再比如馒头发酵,要用酶制剂或发酵制品,还要加点苏打,要不然馒头就酸;再比如巧克力,没有卤化剂是不行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现代人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没有食品添加剂,就不会有生活中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当然,食品添加剂不是随便加的,第一要安全,第二要必需。如果有其他的技术能够解决问题,也可以不用添加剂。
南方日报: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为了口味好就可以不顾老百姓的意愿?
吴永宁:使用食品添加剂是要把一个好的东西变得更好,不能掩盖缺陷,不得为了造假而用,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当然一定要有使用量限制。
非法添加物不算食品添加剂。全球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没听说过吃出什么病的。但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特别是不在规定名单上的,那不叫添加剂,而叫非法物质。不要把添加剂污名化,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往里加。在这个过程当中,卫生部必须要征求所有人意见,程序公正比什么都重要。
南方日报:滥用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有什么区别?要不要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吗?
吴永宁: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加入食品中就是非法使用;而滥用是规定用在面包里的添加剂用在了馒头上,叫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个就是超量使用;非法添加是指这个物质根本就不让加的却加了。
在食品的标签上要标注,标签再小也得把食品添加剂给标上。过去是标乳化剂就行,现在要标名称。我们没有太多自己创新的食品添加剂,国际上管理最严的是食品添加剂。
天然≠安全食品安全也需考虑中国国情
南方日报:天然的食物更健康,为什么天然有机的食物在我国得不到广泛认可?此外,我们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标准也存在差异,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到底以什么为标准?
吴永宁:很多人认为天然的就是安全的,但天然的东西也有致癌物。所以天然食品和安全食品不能划等号。中国人均耕地比例在全球是很小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提高产量需高投入,农药、化肥就不可避免。考虑食品安全的时候,也要考虑中国国情,这就是我们的标准和国际标准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吃大米比外国吃的多,我们大米标准就比国际高。我们吃肉比外国吃的少,标准可能会比国际稍低一点。
制定标准是用于保护,关键不在于是否和国际一样,而是有没有按照国际规则去制定。所谓规则就是科学技术、风险评估。要强调食品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过程。食品安全不会零风险,一定是有风险的。
南方日报:即使在遵照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加入食品添加剂,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对营养价值的破坏,该怎么平衡取舍?
吴永宁:这是风险与获利的问题。食品添加剂最重要的功能是改善口味,有些是有双重功能,也有营养。比如说茶多酚,有抗氧化功能,对身体有好处。举个例子,同样是安全问题,鱼当中有EBI、DHI,对大脑有好处,但会影响胎儿、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也会影响心脏。营养学家说应当多吃鱼,动物学家说不能吃鱼,怎么办?结论是吃鱼造成危害的风险要远低于不吃鱼的风险。
规范生产检验是发现问题但不保证安全
南方日报:在卫生部公布的151种非法添加物中有37种检测方法是暂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吴永宁:很多东西是不需要检测的,因为不让添加;有些东西加了是检测不出来的,要从行为上规范。比如说工业用碱是不允许用的,工业铅化钠是检验不出来的。再比如1万件产品中检测了9999个,有1个没有检测到,那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所以说,食品安全不是依靠检验,而是依靠规范生产。检验只是发现问题,而不是保证安全。这其中诚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食品的“食”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良”,象征一个有良心的人在生产产品。食品生产依赖良好的生产规范,良好生产规范首先就要求用良心、诚信去生产。
南方日报:2007年食品添加剂的国标里规定油炸食品膨松剂是可以含铝的,但如果有铝,不可能达到残留标准,但把铝剔除很多企业反对,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吴永宁:举个例子,油条我们吃了几千年,不可能取消掉,这就需要给它一个铝添加的限制量。先是由食品安全工业委员会评估、修订标准,此外就是预警,然后向社会公示食品安全状况。其中会有一个权衡,如果超量使用就是涉嫌违法。
监管难题食品企业多、小、散、乱成灾
南方日报:目前我国的食品生产状况是生产厂商小而分散,这对安全造成的风险有多大?为什么一时间能爆发出这么多问题?
吴永宁:我国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很多。国外为什么好管?把几个大公司管住了基本上就管住了。而中国食品安全的风险在于大小企业这么多,监督到每个企业的机会就少了很多。食品企业的准入门槛也很低,雇几个人就能开个小食品厂。如果提高门槛,老百姓的活路就成了问题,这就不仅仅是安全问题了。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食品企业多、小、散、乱,带来的直接的后果是政府监管难。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