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专题 > 正文
本周三,在山东济南一个不大的超市里,两个二十来岁的女孩正要买饮料,其中一个拿起了一瓶果汁果乐,却遭到另一位女孩的阻拦:“没听说过台湾塑化剂吗?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最后两个女孩买了两瓶矿泉水走了。我相信在本周,这样的对话不仅山东有,其它地方也会有;这样的怀疑不仅我们这儿有,其他的地方也会有。原因是,台湾食品厂商引爆了塑化剂风波,到6月3号早上,台湾地区已有341家食品生产厂商被发现使用塑化剂,被查封的产品数量已高达848种,当然,这名单还在拉长,更可怕的是这塑化剂已经潜伏在食品生产中有30年之久。《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进口的危险。
短片一:一位母亲堵住的黑洞
【音乐:热闹的台湾夜市,采购的超市、忙碌的小贩,香喷喷的美食,小摊上的食客等等】
解说:
5月23日的台北街头,像往常一样热闹非凡。餐厅里人头攒动,糕饼店生意火爆,冷饮摊也是大排长队。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天,整个台湾的食品业会经历一次剧烈的“地震”;其强度之大,为30年来所罕见。而这场风暴的源头,则来自两个月前,一名普通女质检员的“意外”发现。
东森电视台记者:这个杨技正其实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妈妈,她是在3月的时候收到台南市卫生局号称可以减肥的效素,应该说乳酸菌。但是经过一期检测以后发现有不正常的波长。
解说:
“技正”是台湾地区公务员专用的职称,而这位“杨技正”正是食品检验的从业人员,52岁的她有两个孩子,因此对儿童食品颇为关注。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
东森电视台记者:\台湾的FDA的检验室就是那么几种,只要检查某几部分,但她就发现有一部分不太对劲,她就继续追查更多部分下去
解说:
这位细心的母亲花了两个星期进行研究,最后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这是一种致癌物质,还被普遍认为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很快,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
【现场:赖俊杰被询问:是我的错,是我的东西】
台湾新闻:制造塑化剂的工厂被查封,企业主被带走……
解说: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昱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
【发布会】食品安全官员:下游厂商目前包括统一企业,美达食品公司及泰华油脂公司
民众:碰到这种问题,就让小朋友少吃啊,以前都是让他们经常吃,可是现在会顾虑比较多。民众:果汁什么的好像都会有(塑化剂)都不敢喝(那怎么办,如果来超市买饮料的话)就买水啊
民众:快的话大概两个月吧,久的话应该是半年吧(才会去买这些东西 )对啊
解说:
5月31日,台湾“终止食品含塑化剂行动”正式展开,在稽查中,事态如滚雪球一般,涉案的企业和产品涵盖了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胶锭粉状5大类食品,甚至连保健食品、儿童口嚼片和奶粉都纷纷“落马”。短短一个星期,台湾30年来苦心经营的食品安全口碑就遭受了致命打击。
【政府官员】社会整个都要动员起来,那么才有办法,因为这个影响的范围实在太大了。
解说:
本周,塑化剂风波还在持续发酵,台北著名的“士林夜市”也遭波及,50多家冷饮摊贩被查出购买含塑化剂的浓缩果汁而遭到处罚,一些无辜店铺也因此大受损失。同时,台湾地区出口到菲律宾、韩国、美国等地的食品也开始下架检查。席卷全台湾的塑化剂风暴远未结束,而这一切,都开始于那位执着的母亲。
东森电视台记者:台湾的民众其实真的不晓得这位杨技正到底是谁,因为FDA非常保护她,所以特地没有把她的名字公布,也没有把她的长相公布。政府赞誉有嘉,也希望可以给她一些奖励或奖金,希望鼓励这样的工作人员更多一些。
白岩松:
又是一个不该用在食品中的添加剂被用在了食品中,又是一次利益面前的突破底线,一切丑恶与悲剧都有相似之处,但有两点还是在此次塑化剂风波中显出一些个性来。第一,是潜伏期长达三十年,作为1975年就通过了食品卫生管理法的台湾,为何在这三十年来没有作为,任其把有毒的物质变成了一批又一批商人的财富,为什么?第二,这次塑化剂从潜伏状态被大白于天下,不是来自媒体,也不是来自专业人士,而是一个妈妈,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如果不是这位妈妈作为个人的执着,并得到了上司的支持,今天我们喝着含塑化剂的饮料,正在谈论一些什么呢?
短片二:两个学徒制造的危机
解说:6月2日,广东东莞,一家名为昱延的食品公司被查封,同时被查扣的还有6吨含有塑化剂的有毒添加剂。这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尽管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法人代表姓朱,但企业的网页上留下的联络人却叫赖俊杰,这个名字,与台湾塑化剂风波的罪魁祸首——昱伸公司的老板一模一样。
解说:赖俊杰,这是一个今天在台湾已经家喻户晓的名字,5月23日台湾检方对他的抓捕拉开了向塑化剂宣战的第一幕。这名现年57岁的企业主经营着台湾最大的起云剂加工厂。起云剂也叫乳化剂,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可以让饮料中的营养物质更好地与水结合。正常的起云剂制作必须用到棕榈油,而赖俊杰却用价格只有棕榈油五分之一的塑化剂来做起云剂。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 罗友志:在所有的饮料厂商里面必须要用到起云剂,把它的味道跟水混合在一起,让整个饮料有它的风味在。但是他们是加入了有毒的塑化剂之后,才让起云剂变得有伤害人体的可能。
解说:塑化剂是一组化工原料的统称,它们共同的作用是增加塑料制品的柔韧度。拿他做食品添加剂,虽然短期内不会致人死命,但从动物实验的结果看,确有致癌风险,最可怕的是,这东西对儿童的影响远超成人,会导致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
赖俊杰:因为大家都是文章这样抄,我也不知道会这样,我的错误。
解说:赖俊杰的昱伸公司目前排名台湾起云剂生产企业第一名,第二名的宾汉公司属于他的同门师兄陈哲雄,两人30多年前在同一个师傅手下,学会了用塑化剂代替棕榈油的“独门秘籍”,不同的只是,赖俊杰用的塑化剂毒性更强,价格更低,所以销量更好,但他的师兄陈哲雄产品卖得更高端,客户中有不少知名大企业。
(5月27日,陈哲雄夫妇被捕现场,媒体质问陈哲雄妻子:到底有没有掺有毒的?)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 罗友志:这两家工厂的特征都是其实厂房都相当的小,甚至像住宅的家庭工厂的感觉。不过事实上所有台湾90%以上的饮料,起云剂来源全部都是这两家厂商。它就算是小,它可是掌握了统一康师傅这些大厂所有饮料的起云剂来源。
台湾新闻播报:烧杯里的乳白色稠状物就是加了塑化剂的起云剂,一个加DEHP,一个加DINP,从外观几乎分不出来,只有DINP的颜色比较白,DEHP颜色略带乳黄,但气味差很多,DINP类似白胶的味道,DEHP则有腐坏的牛奶酸味,其实光用闻的就令人反胃。
台湾民众:如果食物加入这两种味道,我都不会去喝它或吃它。
解说:赖俊杰自己供述,2006年之前他添加的是一种毒性更强的塑化剂,06年之后才开始用今天被查的这种塑化剂,这个消息更让台湾人忍不住惊呼,30年来不知受了多少毒害。而最新检查报告显示,一款在台湾非常畅销的儿童益生菌饮品,竟然成为塑化剂含量“冠军”,超过标准2000多倍,妈妈们本是为孩子健康加分,却变成了下毒手。
台湾民众1:现在什么东西还能吃还能喝,就不知道。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 方洁如:很多知名大厂,被点名的含有塑化剂的大厂其实又卖给了更多下游的厂商,挂的是下游厂商的名字,还没有曝出来,现在每天都有每日一曝,所以每个民众都非常担心。
解说:塑化剂风波已经影响到包括中国大陆、美国、欧盟在内的15个国家和地区,大量台湾产食品饮料被下架,市场预估,相关厂商今年损失将超过15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0多亿元。媒体直感叹,一对师兄弟毁了台湾食品的好声誉。更多的人在发问,两人造假的手法算不上高科技,为什么那么多年都没有人发现?
电话采访 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局副局长 许铭能:其实在平常对食品的部分,这个本来就是禁止添加的部分。所以不会去很注意,人为添加的这样一个情况。
解说: 6月2日,台湾相关部门通过了《食品卫生管理法》部分条文的修正草案,对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不法者,最高罚款由现在的30万新台币上升到600万新台币,刑罚方面,最高可判处30年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人体伤害,则可能按照杀人未遂追究。赖俊杰和陈哲雄二人,就将成为修法后的第一批受罚者。
白岩松:
科技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飞速进步,人们下棋已经终于下不过电脑了,这让人拥有了一丝幻觉,在高科技的面前,食品安全似乎应当有保障,危害物质无处遁形。可事实却一次又一次抽着我们的耳光。只要我们人群中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放低、并且突破道德和经商的底线,科技再高也当不了我们的保护神。甚至相反,会成为黑心商人的摇钱树和保护伞。比如这次塑化剂风波,塑化剂是三十年前两个学徒放进去的,可三十年里,硕士、博士、博士后不也让塑化剂横行了三十年吗,为什么?一个如此具有讽刺意味的过去,又在提醒我们,面对未来,我们该有哪些改变呢?
短片三:写给未来的安全
现场:销毁
旁白:推土机把原本应该上架贩卖的药品倒进焚化炉,全都是高单价的健康食品,真的像在烧钱一样,市价高达三四百万。
解说:彻查流向、销毁成品、拘捕嫌犯,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雷霆行动,但所有这些都无法挽回消费者脆弱的信心。
超市—顾客:最后还是喝自己带的水好了。
电器—顾客:自己打比较安心,但是比较麻烦一点,不过就是为了健康。
解说:喝白开水、自己动手榨汁,在塑化剂的阴云之下,更多的台湾消费者选择“返璞归真”。这些虽然只是一时的应急反应,但也在提点消费者,自己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农大食品科学学院 李里特教授:日本他专门训练小孩三岁的时候就可以洗黄瓜、切黄瓜,五岁的时候就会做鱼了,像你们会做鱼吗?不能把自己的胃交给食品工厂。
解说:“食育”,即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在李里特教授看来,这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而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尤其在当前食品工业化的消费环境中,“食育”将成为保护自己的盾牌。
农大食品科学学院 李里特教授:现在该是时候了。因为在一个商品化广告泛滥的一个世界里边,如果说消费者自己没有这种独立的保护自己的意识,没有一点常识的话,很容易在交易面前吃亏。
现场:夜查士林
店家:这是爱玉,目前布丁、爱玉跟养乐多都有检验,然后这几个都还在送检中。
解说:台湾当局对塑化剂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从5月31日凌晨开始,所有五大类食品厂商,必须自行送检、自掏腰包、自证清白,证明一个上架一个。
旁白:厂商送来的样本堆积如山,甚至就连感冒糖浆、珍珠粉、以及水果酒、杀虫剂都送来一并检验,而每件样本,厂商都得自掏腰包,付两千到三千费用。
解说:每一个上架的商品,都必须附上检验书和切结书,所谓切结书就是承诺承担一切后果的保证书。台湾当局这一次在危机中采用了“有罪推定、自证清白”的治理思路,这种成本极高的做法在日常监管中能复制吗?
现场:餐饮单位公示添加剂(重庆)
老板:我从5月份就一直不了解这个情况,我们又没有使用添加剂,所以就没有张贴这个进行公示。
解说:5月31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餐饮行业公示添加剂的大限,但从检查结果来看,店家或以保护秘方为由拒绝公开、或仅仅标明食盐味精走走过场,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科学世界》副主编 史军博士: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一个东西是绝对安全的。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就是把这个信息尽量地让它透明化,我摆出来了,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选择不选择是消费者的事。
农大食品科学学院 李里特教授:不管是新化学品也好,旧化学品也好,或者已经使用多少年的化学品也好,最关键的就是要透明。也就是说建立严格的非常规范的食品标签制度。
解说:无论是危机处理中的“自证清白”,还是日常监管中的“强制公示”,无疑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食品加工行业,这或许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旁白:台南成大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追踪76名孕妇,由尿液和血液中验出的塑化剂浓度比美国人高4.5倍。研究中心发现,浓度增加的孕妇大都有在涂妊娠霜。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教授 黄港住:在婴儿时期或者在童年时期,接触了这类塑化剂,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发育,从而影响之后精子制造的数量。
解说:一夜之间,这些科研数据都被媒体翻了出来,总给人一种事后诸葛亮的感觉,这些一度停留在庙堂之上的实验结果,怎样才能在平日里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农大前副校长 李里特教授:我也关注到一些发达国家最近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也有一些改变,像日本,它就是前些年成立了一个消费厅,就专门代表消费者的利益。以前没有这个机构,这个消费厅它不管产业,它就是完全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
解说:怎样的社会合力才能制衡企业盈利的冲动?谁,来代言公共利益?还在延烧的塑化剂风波,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现场:带小朋友就诊
家长:就怕孩子雌性化
家长:会怕 大人也会怕
阿婆:真的好怕
白岩松:
一段时间以前,在谈到食品中滥用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这种行为时,我曾用投毒一词来形容这种行为。当时,还有人认为投毒这个词是不是重了,不过一段时间过后,更多人认同了投毒这个说法。仔细想想,在食品中放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东西,不是投毒是什么?而他们投毒,我们又该如何惩戒他们?这一次塑化剂源头在台湾,但是我们大陆的食品加工厂没有这样的行为吗?我们清白吗?或许在防范和下架来自台湾的这方面食品的同时,我们也该有一次负责任的自查自纠。毕竟,海峡两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仅仅一水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