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党90周年·中国聚焦)从历史和现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探秘中共“圣地”的领导干部培训机构
新华网延安6月20日电(记者田野 周而捷 梁爱平)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党员干部童卫东坚信自己在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的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他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走的群众路线对今天在新疆地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童卫东将在被外界认为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党员干部培训机构——延安干部学院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在中国,类似延安干部学院这样的重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中共中央党校等数所。有一所还设在另一个革命圣地井冈山。
培训期间,童卫东和他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多个行业的近百名厅局级干部,听取和讨论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经验,参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曾经住过的窑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深入社区农村进行调研。
在延安干部学院,所有课程都经过精心设计。学院还会按照不同班次类型和干部素质设置不同课程,学员在上课期间可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会设置议题供学员探讨和互动。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而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介绍,延安干部学院自2005年开办以来,已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560多期,培训干部28000多人。
在一间能够容纳20余名学员的教室,教授杨志和正在给学员们讲授《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历史经验》。记者在现场看到,授课人特地针对课程制作了课件,并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课程的内容摘要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照片,用词简明扼要。
“学习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理想信念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现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世界眼光和知识领域。”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说。
然而,授课人多是学者出身,欠缺在一线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教学时不免遇到一些难题。“有的教师放不开,来的都是(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说的不对怎么办?”陈燕楠说。
尽管授课人不能为学员提供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标准答案,陈燕楠认为,授课人的长处在于理论分析,通过历史的经验替学员打开思路,推动学员自己思考,找到学习的路径。
此外,他说,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为学员创造一个研讨的氛围。
据杨志和介绍,学员们最常问的问题包括毛泽东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价值和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此外,学员们也高度关注包括腐败在内的社会问题。 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例,陈燕楠说,教师在处理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需要做到“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和从理论上的认识到实践的应用”。
“延安时期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为什么那么融洽?现在遇到什么?怎么去解决?(教师和学员)完全敞开式地讨论,让学员分析现实,找到问题的答案。”他说。
为了加深学员对课程的印象,学院还将延安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旧址旧居利用起来。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曾在这里居住并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的旧居大多保存完好。
站在墙壁略微发黄的枣园中央书记处礼堂外,教授焦连三在没有任何文字材料的情况下即兴讲授了逾半个小时的课程《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在他的对面,坐着20多名厅局级干部,他们分成四排坐在自己带来的小马扎上。在讲到精彩之处时,有的学员点头表示肯定,有的则认真地做着记录。在南泥湾教学基地,学院将旧址参访、现场体验、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进村入户调研和观看《南泥湾》口述历史纪录片等形式融为一体,使整个培训寓理于史,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与学员在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期间享有充分的自由相对的是,他们在培训期间的行动受到了严格的管制。培训期间,除非学员有身体的不适,否则不得请假离开学校。此外,学员一日三餐必须在学院食堂吃自助餐。
这样的全封闭式教学未免有些枯燥。因此,学院设立的“激情教学”——唱红歌、扭秧歌,就成为了最具感染力的课程之一。身系红绸、手拿彩扇扭秧歌,激情澎湃地在高声齐唱红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员甚至还会赶赴黄河壶口瀑布高声齐唱《黄河大合唱》。学院认为,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员“重温血与火的年代,激发革命激情”。“这一切让人充满激情。”一名在操场上扭秧歌的中年干部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