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干部学院组织学员上历史课 课后讨论“官员职责”等问题—— 厅局级干部延安“学”史论今
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中央外宣办组织中外媒体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进行实地采访。在中央外宣办组织的这次采访中包括了美联社、路透社等30余家媒体。
法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9年全国干部培训学员总体数字是一亿两千万余人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为360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者为2500万人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6000万人次。
延安干部学院对国家干部培训产生了诸多良好影响。
厅局级干部现场上历史课
6月17日下午,在延安的杨家岭七大礼堂旧址,如潮的参观人群中,延安干部学院的厅局级学员分外醒目,每个人手里都拎着绿色或蓝色的塑料马扎。
与普通游客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来这里不仅仅是走走看看,而是要坐下来听老师讲历史。这堂由副教授马朝琦主讲的《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课长30分钟,讲述了这本论著诞生的由来以及刘少奇如何用一生去完成的经历。
马朝琦为这堂课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希望能通过半个小时的讲解传递给学员一个主题思想是:刘少奇的思想一点没过时,刘少奇用一生履行了这部著作中体现的要求,与劳动人民同甘苦共患难。
希望学员可以做到言行一致,而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观点交锋●
课后,法晚记者在和多位学员的先后沟通中发现了学员中存在两种交锋的观点,本报记者随后请该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对此做了点评。这种争辩从两个话题衍生。
热议1:如何看待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
学员甲:老一辈的经典著作里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去学习,但相对今天新形势而言,条条款款太多了。比如说提倡艰苦奋斗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穿打补丁的衣服。
学员乙:现代形势下依旧需要艰苦奋斗,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依旧过得很艰苦。
点评:现在谈艰苦奋斗,肯定不能像当年物质极度匮乏情况下那样:比如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要它有一点使用价值,都要把它尽可能利用上。我们现在的生活没必要这样做,人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情况下,消费达到基本舒适的生活是应该的。
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缺,并具有新的时代含义:不浪费、不讲排场、不搞奢华,这也符合现代社会环境保护的理念。
热议2:应该不应该搀扶一位老太太
学员甲:官员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不是要我去扶助一位老太太,而是在制定政策时做好为人民服务。
学员乙:扶不扶老太太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而不是你官员要不要做的事情。
点评: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岗位,有自己职责所在,首先应该把自己工作做好,做好了也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职责虽然不是去搀扶老太太,但需要具有这个意识。
在随手可以做的情况下,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模范,带头人。
文/记者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