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恩宁路居民发《公开信》支持自主更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03:49  金羊网-新快报

  

恩宁路居民发《公开信》支持自主更新

  

恩宁路居民发《公开信》支持自主更新

  

恩宁路居民发《公开信》支持自主更新

  建议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文 何姗 实习生 林思敏

  ■摄影:黎湛均

  昨日,恩宁路已有130居民联合签署《恩宁路居民给社会各界的公开信》表示支持自主更新模式,呼吁支持尽快出台“业主自主更新的详细规划导则”,《公开信》建议:更新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公私结合、商住结合、新旧结合等等形式。建议采取逐步整治的方式。

  新恩宁路改造规划获全票通过,摒弃基本全拆思路,第一次允许当地居民采取自主更新方式参与旧城改造,恩宁路居民认为这是恩宁路新规划中最能体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的一大亮点。

  恩宁路居民代表表示,该《公开信》全部签署完毕后将交给相关部门参考。以往,就恩宁路改造规划,恩宁路居民也曾多次发出各种公开呼吁,但均以反对和质疑为主,本次《公开信》是自恩宁路改造启动以来,唯一一次表示支持的《公开信》。

  《公开信》建议,根据不同形式的建筑和规划具体要求,自主更新可采取业主自行筹资形式,联合注资形式,政府出资为主、居民出资为辅形式等多种方式解决。业主也愿意采取拆除重建模式以配合规划要求,重建资金根据规划的具体细则,在保证规划要求和业主权益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以“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逐步整治,渐进改善”来做好恩宁路历史街区的保育、整治工作。

  此外,该《公开信》还在呼吁尽快“将恩宁路片区定义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育”,“尽快公开规划的全部内容,就各环节全面进行公众征询,征求公众意见,为下一步做好详细修建性规划倾听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依靠居民自主更新来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的模式,在广州来说尚属首次。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称,以前旧房改造都是政府或开发单位征收,全盘包办,但这次恩宁路保留下来的房子很多,需给予政策支持,由原住民自己改造,这也是国际上正在摸索的历史建筑保护新方法。

  王东表示按照新思路,广州老城区改造可以保留老建筑,但允许其使用功能转变,尽量给原产权者政策,不一定要赶他们走,这种模式在广州来说是具有示范性和挑战性的,真正做到了有机更新,既不是完全不动,也不是不顾一切地改造。

  未来:旧城改造可以怎样改

  鼓励居民自己修缮是好方式

  目前广州30年以上的区域,就被定义为旧城区,旧城区就面临更新改造的问题。因为很多建筑这时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原有规划的道路、公共设施等也面临无法承受需求的局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赖寿华说,这时探讨和实践旧城区的更新模式显得十分迫切。

  著名建筑师林兆璋说,恩宁路不仅要保留区域肌理,有危房就去维修,鼓励居民自己修缮是好方式,不能说旧的东西就一定要拆。维修更新,不是拆旧的建新的,因为这样才能真的保持恩宁路的肌理。同时,一层的房子经过改造,可以变成三层、四层的房子也没问题。

  除了目前恩宁路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造方式外,未来的旧城改造还可以是什么样?

  政府要设定政策门槛制定法规

  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旧城改造模式,以何种模式进行自主更新,其政策如何制定等,才能摸索出一条成功新路,显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赞成业主自主改造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与建筑设计所所长李少云博士认为:“政府只要把规则设定清楚就可以了。”在旧城改造中,政府应该放宽政策,鼓励业主自我更新,自主处理危破房,只要不超出政府的规定要求,这个政策政府还是需要给的。因为不给政策,不意味着业主就不会违章做,反而会失控。当然,这会增加政府管理的较大负担。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强调,“住户的自主更新就是保护其空间又保住那一群原住民的好方式。”他主张,从单栋建筑,到街区的改造,应该大家都有话语权。但是目前法律意义上,还不允许居民住宅的自我更新,如外立面的改造需要规划局审批。对于老房子的翻建、改建、新建都有法律要求,包括内部结构的改造都需要报建,都有法律约束。鼓励联合改造对整体形象有好处,因此政府要对合法的规划应给予许可,这些要由政府制定好规则,制定相应的法规。”

  改造的主体是它的使用者或者所有者。但是想改造的时候,必须经过相应的法律程序。这样可以约束他的改造行为,使他对这个地区的破坏降到最少。

  居民提改造要求专业机构评估

  李少云建议,旧区改造,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动态的评价机制。首先要给居民提出改造需求的畅通渠道,要鼓励他们提而不是抑制他们提。

  应由专业的机构参与评估、鉴定,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标准,确定这里到底能不能改?改造中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最后形成决策,再委托专业机构做出改造方案交城市规划部门审批。

  居民可联合开发商重建房子

  李少云认为,对于一般地区,在不违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应允许危破房居民采用多种形式,如联合开发商采取拆除重建的形式来完成更新。关键是不要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国有土地使用年限也是个不容忽略的政策门槛。

  但是,李少云也提醒说,自主更新虽然要鼓励,但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容易运作的,从设计、报建、建设、验收对于一般居民都是很大的难题。当然也可以委托一些专业的代建机构来负责。

  住户联合改造专家参与指导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则强调“住户的参与机制,鼓励业主联合改造”。

  他认为,居民的自主更新,不一定是单个的、个体分散性行为,可以是一个社区里,有一个机制去商议、综合后形成大家共同的想法,大家的诉求,要求改什么,从而形成统一、有力的意见。国家也应该赋予相应的法律支持。这个社区里面,多少人以上参与并支持这个计划,政府就应当对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予以法律保护。

  李少云认为,也可以自己和人合作筹钱建设。例如我有200平方米的房子,筹集点资金,找个人合作,给合作者100平方米。这样可能做不大,却是一个好的机制。

  所有的住宅改造都应自主更新

  李建军为此展望说,中国所有的住宅区的改造,都应该朝自主更新的方向走。几十年后,哪怕是滨江东的高楼也要更新。这些住宅区将来完全要以自主更新为主,否则政府背不起!

  实际上,在旧区的改造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许可,就是说允许不允许他改造?允许他怎样改造?而这个改造的方式可能是很多种的。

  公众支持房屋自主更新

  恩宁路改造规划发布当天,新浪微博网友“木子国强”发微博赞叹道:“恩宁路改造终于有了拍板规划,这意味着恩宁路古建筑历史可得以保护,可以让后人有实物去怀念先人,政府这次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从善如流顺乎民意。赞。”

  在西关长大的郭小姐表示:“支持改造,喜欢自己装修自己的房子,我们可以按照政府的规划进行装修。”

  恩宁路的老街坊陈伯认为:“自己的房子还是自己维修好,我们愿意按照规划要求出钱出力。把部分危破房拆除后,这里的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密度也会降低。”

  恩宁路民间关注小组的成员也提议:“我们可以一起去修,我们自己去聘请一个设计公司过来,按照政府的规划要求,在政府的大框架之下,我们去跟建筑设计师协商怎么去搞,出了这个图纸之后,然后拿给规划局、房管局等相关部门审查,如果觉得不合理,我们一定修改。”

  尽管面临公众的一片叫好之声,旧城的自主更新之路,依旧不会那么平坦,面临的各种问题不仅将考验政府的智慧与能力,也将考验公众的素质与能力。

  自主更新不等于该拆的不拆

  未来的居民自主更新是否意味着所有房子都应修缮?尤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政府应制定什么修缮建设标准去保护其历史风貌?旧城改造什么该拆?什么该留?拆后应建什么?

  即便是旧城区内保留和修缮区的建筑也不能是一刀切全部予以保留,那些不符合居住要求的危破房,有损整体历史风貌的建筑,哪怕那些质量尚好、修建时间不长的建筑等也应当拆除,重新修建成符合现代居住或商业要求的与整个街区历史环境相符的建筑,或改建成为绿地、公园等公共区域,也成为不少人士所持有的观点之一。

  哪些应拆?安全、使用有问题没有历史文化价值影响风貌

  对于恩宁路建筑的保留与拆除,许多专家都有着不同的意见。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赖寿华表示:“老的建筑、有价值的建筑,我们应该尽量保护好它、修缮好它,而且让它发挥出一种跟现代城市生活结合的新的功能。”

  但是,对于那些既没有使用价值,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就可以拆掉了,例如以下三类就需要拆除:

  第一就是安全有问题的危破房建筑应该拆除。

  第二就是在使用功能上面有问题的,它不符合现代的生活条件,改造、水电方面都是有问题的,应该拆掉重建。

  第三个是在比较重要的地段,没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会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也应拆掉。

  李少云博士表示:“那些既无历史价值,又无建筑艺术价值,又影响风貌的,那就可以拆。”他举例说:“对于五六十年代或者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是否拆看它有无历史意义。其中有些‘文革’时期的历史建筑也有历史意义。如60年代的电影院,包括毛主席语录,很有历史信息就可以不拆。质量上没问题,但和街区风貌不相符合的,可以拆除。因为恩宁路保护的是1920年之前的风貌,每个历史街区保护有其目的的。”

  李建军教授则认为:“对于确实有安全隐患、结构老化,维护费用过大,还有一些从外形上看传统性并不是很强的建筑也许需要改造或者拆除。如果认为保护一个建筑就认为不能动,不是这样一个概念。”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却认为,在恩宁路,有清代的建筑,有民初的老房,也有解放初期的居民楼,还有改革开放后的6层宿舍楼,有些虽然不是文物或者风貌建筑,但广州各历史时期的特色建筑都应在恩宁路上展示。因此他并不主张在诸如恩宁路这样的地块去拆掉与上世纪30年代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拆除之后建什么?继承传统元素适合传统文化

  李建军认为,对于拆除的危破房,建什么也需要专业的评估。“空间可以适当改造,如确实破败的,难以保留的,在继承传统元素的前提下,新建也好,改造也好,都是可以的。但是这需要设计师去更多的思考,尽量多地在里面保留适合传统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的空间。”

  一位建筑专家认为,旧城更新应优先引入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功能,尤其是与传统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例如书店、中药铺、当铺、茶馆、小型博物馆、画廊等,文化空间。同时为居民和游人服务的建筑,例如小型的餐厅、咖啡厅、唱片店等,休闲空间。还有一些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小型绿化和户外场地,功能空间。还有一些促进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会空间。

  广州旧城改造三个阶段中的原居民安置方式:

  ●第一阶段,由于当时的政策,导致大量的拆迁户被集中安置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整个社会的边缘化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当时的同德围社区,也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第二阶段,2000年开始要求每个房地产的项目,要保证30%的回迁率,最高不超过60%-70%。问题是,在同一个小区由于回迁户、购买商品房的人在收入、购买力、以及对于物业的目标要求不同,发生了社区的冲突。

  ●第三阶段,从2001-2002年之后,采用货币化安置而不回迁。拆迁户愿意到哪里住买房子是自己的事。对于没有能力购买的,政府有限价房可以选择。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