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三兄弟”的悲欢离合
最近三年里,翡翠价格涨了20倍。如果从1992年这个市场形成算起,那就是100倍啦。
主笔/沈嘉禄
在珠宝一条街上,无论装潢气派的店铺还是大统间里的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商家都在津津有味地选择中意的货品,成捆成捆的人民币汇聚在此,绿色的石头被携至四方。每个店铺或摊位的货品价值都不低于千万,每天的现金流量不低于10万,高的可超过百万。生意清淡时,老板娘就拿出十字绣来一针上一针下地打发时光。
近年来翡翠涨势陡起,令消费者与投资者直呼“看不懂”,那么除了原材减少的原因,流通环节的作用又如何体现呢?请允许记者用一个案例来求证这种奢侈品的增值路径吧——
这是一块重4公斤,表皮光滑但并不惊艳的毛石,2005年春天的一个暴雨后的上午,在玉城毛料市场被一个经验丰富的解玉师傅发现,但他尚不能确定,就告诉他的朋友——一个翡翠店老板,遂以2万元买下,回家后也不当回事,搁墙角积灰尘。一个月后被另一个商家看到,以5万元买走。切开后发现满是翡色,水头也佳,大喜过望,卖给另一个商家,得20万元。这个商家请家里的老工匠做成三件挂件,花了四个月。成品为两件灵芝,一件佛手,每件重约40克,摆到自己在珠宝街上的商铺待沽。一个月里,两件灵芝被一香港客买走,一件佛手被一北京人买走。三件挂件总成交价为58万元。
2009年,这个老板看到翡翠行情猛涨,而比这三件更好的翡翠原料实在难找,就对它们产生了思念之情。他打电话给香港客人,表示愿意加价一倍赎回。不久,香港客人再次来瑞丽淘宝,将两件灵芝返让给他,成价交是80万元。后来他的朋友,一个来自福建的企业家出价120万买下。
但当他得知还有一个同门兄弟流落京城后,心有不爽。于是翡翠店老板费了好大的劲联系到北京客人,又专程飞到北京,加价两倍赎回,转手再卖给福建朋友。这样,福建企业家终于使同门三兄弟在分手两年后重逢。现在这三块翡翠挂件价值210万元,而且据说在整个市场里再也找不出如此漂亮的满色翡翠了。
前不久,有一个上海翡翠收藏家表示愿花300万收藏这三件宝贝。但福建企业家无意出让,因为上海的行情告诉他,这三件翡翠挂件的市值至少800万。他不缺钱,他图的是一个兄弟团圆的吉祥故事。
在翡翠市场,记者还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比如有人在某商铺买了一件翡翠,并不急于拿回家,而是仍然放在原处,加价五万十万待沽,获利部分与店家平分。就是说,一件东西没有移动位置,就能在流通过程再次实现增值。
还有些商铺拿不到顶级的货品压阵,就从朋友那里借几件上品翡翠放在醒目位置,价格谈得拢就卖,谈不拢就显摆。有些商人自己没有铺位,但不妨碍他做生意,他可以将自己的货品分散到各个摊位寄售,由于网点分散,获利也不难。
柯文聪副会长对记者说:“最近三年里,翡翠价格涨了20倍。如果从1992年这个市场形成算起,那就是100倍啦。”翡翠鉴赏家王黎明说:“柯会长的评估基本属实,而且越是好的东西,涨得越凶。在商品价格一路上涨的趋势不改的情况下,翡翠的行情还将一路狂奔,终点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老百姓喜欢翡翠的话,买个一般的玩玩就行了,千万不要当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