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宝章
这里不靠山,不靠海,远离城市。但村民生活却很富足,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1.62万元。这里的村民人均不到一分耕地,却拥有18家企业和鳞次栉比的商场,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出8.5亿的巨大财富。这里只有2700多人口,却拥有全省农村唯一一座“国家一级”公众图书馆,藏书15万余册。这里就是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
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蓉中村街道上有一幅巨大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做幸福的蓉中人”。
什么是幸福?改革开放30多年,作为闽南侨乡的蓉中村比许多地方先富了起来,但各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民俗中的糟粕仍有市场。富裕并不等同于幸福。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对记者说,村两委意识到,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走进蓉中村,人们无不惊讶于它文化设施的丰富和完善。这里有福建省农村唯一的国家一级公众图书馆,全省规模最大的农家书屋、村综合文化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以及遍布各个自然村的健身走廊和篮球场。3层楼的李成智图书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藏图书15万余册,另有200多种杂志和30多种报纸。
从2007年开始,蓉中村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村级文化节。文化节后,蓉中村不少企业的订单都增长了二至三成。客户说,看了蓉中村的精神面貌,对蓉中村的企业更有信心了。今年上半年,蓉中村的产值达到4.9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以上。
如今,蓉中村的家庭才艺擂台赛、农民书法大赛、篮球赛、广场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文化生活丰富了,村民们精神面貌变了。村民李建民说:“光富口袋不是幸福。幸福不仅仅要有高收入,还要有精神充实的脑袋。”
风清气正人和业兴
“以前,我们跟别的村比富裕,现在要比谁的发展理念更先进,谁更风清气正、人和业兴。”蓉中村党委委员李坤峰说。
为了扭转蓉中村一度存在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基层组织在村民中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问题,蓉中村党委一班人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风清气正,而且要成为帮扶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要让群众有知情权。2008年10月,蓉中村要征地建设文化苑。“田地被征,以后就没田种地了”,“村干部有股份,拆迁是为他们自己好。”一些风言风语开始传出。村里决定召开群众大会。会上,村书记详尽地向村民解释了为什么要建设文化苑,同时也给村民妥善安排了出路,道理一讲开,村民都支持了。从此,村里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每个月,村两委都会把村务情况通过有线电视平台传到各家各户,农民足不出户,拿起遥控器,便能对政府的惠农政策和村务一清二楚。
为了让村民们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村党委还在党员中开展“一带三”活动,即一个党员帮带三位群众,做到经济帮扶,文化帮引,思想帮带。
完善制度改善环境
蓉中村文化苑小区环境优美,各种别墅、公寓造型亮丽。小区内有保安巡逻,装有监控探头等安防设施。村民李斯补说:“这是以前想都未敢想的事情。”
蓉中村农民的幸福生活不仅仅限于此。蓉中村为每位村民缴纳了养老保险金,为每位村民全额支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费用,村里所有50岁以上村民均享受免费健康体检。此外,蓉中村年满55周岁的女村民和年满60周岁的男村民,每年春节前都能从村里领到一笔慰问金。
蓉中村还建立了制度化、即时化、高效化的多元调解机制,覆盖全村的先进电子视频监控设施,600多名村志愿者服务队以及村团支部、村妇联、村工会、村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共同编织了一张平安蓉中的网络。从2005年至2010年,蓉中村连续6年实现刑事案件、信访案件和封建迷信活动案件的3个“零案发”。村民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民主法治满意率、民事纠纷调解处理成功率实现三个100%。
“能量虽小,奉献为大;村庄虽小,民生为大;职务虽小,责任为大。”从2000年至今,李振生和他的党委班子,一直认真践行着对村民们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