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线奥的斯扶梯全部停运
昨天,地铁4号线内奥的斯电梯停运。大兴线站内扶梯也停止使用,地铁工作人员称正在进行设备检修,何时恢复运行尚未确定。记者走访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10号线看到,这些线路的扶梯正常运行。
全线奥的斯扶梯暂停使用
京港地铁称,事发后,公司第一时间停运了全线所有奥的斯(OTIS)公司生产的电梯。
昨天下午,记者在4号线看到,各站奥的斯扶梯已停运。
大兴线内,每一站的站内扶梯贴着“设备检修,暂停使用”通告,乘客只能走楼梯。
多名地铁站工作人员介绍,扶梯“昨天是正常运行的,今天开始检修设备”,所以目前无法使用,暂不确定扶梯何时能够恢复运行。
至于是否是因为4号线事故才检修电梯,工作人员均称“不清楚”。
地铁4号线列车运行正常
京港地铁公司表示,电梯出现故障后,公司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看望伤者并慰问,事故未对4号线运营产生影响,列车运行正常。
其他地铁线扶梯未受影响
昨天下午,记者在地铁10号线农业展览馆站看到,两部上行扶梯只有一部贴有生产厂商“上海三菱电梯”的标志,两部扶梯都贴有安全检验合格证,下次检验日期为2012年。
在呼家楼站,等候上车的乘客聚集在屏蔽门,车门刚一打开,上下车的乘客就混在一起,秩序较混乱。近百名下车乘客堵在扶梯口处,队伍排了近4米长。记者看到,几乎每级电梯上都站了两名乘客,后面着急的乘客不时推动人群。
10号线和1号线换乘的国贸站内,记者发现大部分乘客都直接乘坐扶梯,一旁的走楼梯却很空。
西单站的大多数乘客也选择乘扶梯出站,只有一名年轻女子走到电梯口时突然转向旁边的走楼梯。她告诉记者,听说4号线电梯出事后有点害怕,“还是走楼梯安全,累就累一点吧”。
2号线、5号线的乘客也以乘坐扶梯为主,只有少数乘客愿意走楼梯。
■后续
京港地铁开通微博致歉
昨天上午,西城区和京港地铁均开通微博发布4号线事故消息,京港地铁在微博对死伤者及家属致歉。
昨天上午9时36分,名为“北京西城”的微博发消息称,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故障,致29名乘客受伤,1人死亡。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发后,网络上的各类消息引起市民恐慌,虽然事故责任单位属于其他部门,但考虑到属地原则,他们为了第一时间发布真相,所以及时在微博发布简短消息。
昨天下午,京港地铁开通微博接连发布事故消息、善后事宜并致歉:“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京港地铁在此向事故中遇难的一名乘客表示深切哀悼,向事故中受伤的乘客及家属表示诚挚的歉意及慰问,我们将全力保障所有受伤乘客得到有效医治。”
约10分钟后,京港地铁再次向死伤者致歉慰问,称将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事故处置和善后处置工作。
■乘客反应
“爬楼梯太累,
还是乘扶梯吧”
市民苏女士说,地铁扶梯常常人满为患。宣传乘扶梯时,乘客应靠右站,留下左边急行道,但多数乘客并不注意这个细节,“大家通常都挤着站,人挨着人,一点空隙都没有,有时还站不稳,也是安全隐患”。
记者随机采访的十余名乘客均表示,尽管知道4号线电梯出事,但走楼梯太累,他们仍愿意乘扶梯出站。市民王先生称,这只是一次意外事故,没有必要因此不乘扶梯。陈先生说,电梯故障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有扶梯时,他还是会乘扶梯,“乘扶梯要方便得多”。
■延伸
市质监局:全市检查自动扶梯
全市自查特种设备
未自查需书面说明不达标设备不准用
地铁4号线的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后,市质监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展开事故调查处理,并组织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大检查。
目前,本市共有电梯12.6万台,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4万台。为确保乘客乘梯安全,市质监局已向各区县质监局(分局)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发出《关于立即开展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铁、车站、机场及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管理。督促电梯维保单位安排专业人员,立即对本单位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安全自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不带隐患运行。
未自查需书面说明
《通知》还要求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立即对所维护保养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开展全面检查,及时将安全隐患排查的情况报所在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此外,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结合本区特点,对辖区内地铁、车站、机场及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自查情况进行为期两周的安全督查行动。
对于督查中发现未开展安全自查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责令限期开展自查并报送书面情况。
不达标设备不准用
对于未经定期检验、检验不合格或者达不到安全运行条件的设备,一律不得继续使用。据悉,2010年7月1日实施的《重型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技术要求》结合人员密集场所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持续运行时间长、载荷重等特点,对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主要部件设计使用寿命、主体结构和控制功能、驱动系统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钱卫华 文静 实习记者 苏晓明 甘昕鑫 徐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