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WTO裁定我国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违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21:2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于当地时间昨天,向WTO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的规定。专家说,这份裁定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这次的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下一个目标就会锁定稀土。

  事情始于两年前, 2009年的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说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种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以及价格和数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随后墨西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的贸易争端请求。

  此后,按照相关程序,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分别于2009年7月份和9月份就原材料出口问题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但鉴于通过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世界贸易组织于2009年年底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就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进行调查。

  WTO专家组对我国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裁定违规是不是合理?从这一案例中,中国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这一裁定又是否会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带来巨大挑战?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对此话题进行评论。

  主持人:现在WTO专家组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出口关税和入世时的承诺不符,原材料出口限额的设定也不符合WTO的规则,并认为中国不能提供证据证明这种出口管制是和国内原材料生产和消耗管制结合,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请您一下,中国对这九大原材料的出口都进行了什么样的限制,为什么要限制呢?

  韩晓平:这些原材料的污染都比较大,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都比较大的产品,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为保护环境而减少这些产品的出口。这些产品的出口并没给中国带来实际的好处,因为中国许多小企业之间互相的竞争,把价格压得非常低,给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迫害,所以中国一直想遏制,防止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也跟这些年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整体政策相关。但是国内采取的这些对策存在确实一些问题,一些事情本来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解决,但我们依靠更多的是政府的行政命令。既然我国已经参加了WTO,就必须要接受人家的裁决,专家认为你不符合市场了,你采取的限制更多的是行政命令,这就使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变得非常被动。

  主持人:您觉得裁决的报告是不是合理呢?

  韩晓平:国际上请第三方的专家来评估,这些专家都认为我们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因此不管合理不合理,既然已经加入了,我们就必须要遵守规则,要经受他们这种裁决。所以我们只能进一步的改进,可以通过资源税,环境税,或者一些特定的出口限制来解决,这些特定的限制可能不是行政上的限制。另外,通过提高价格,比如说制造黄金的企业要出口的话,限价就没有任何优惠,支付的类似于环境污染的费用应该更多。如果支付完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能卖得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别卖了。

  主持人:那您预测未来的结局会怎样?

  韩晓平:我想既然WTO这一次胜利了,说明我们在管制上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了。WTO还会继续这样做,但我们也要考虑,尽快及时的进行调整。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更加被动,因为我们确实不能让黄磷、焦炭这些高污染的产品在中国到处破坏环境,最后却以低廉的价格倾销到国外去。在WTO这个机制下,你卖得太低了也不行,这样的出口限制也不行,那就是把价格提高,反映真实的成本,把造成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都断在成本中,全部支付完以后,这个价格可能是之前价格的好几倍,这个时候如果还愿意买,那就随便买吧。

  主持人:现在还有分析认为,在这次的裁定后,稀土可能成为下一个锁定目标,您觉得会是这样吗?

  韩晓平:我想会的。对于稀土要采用更多行政手段的话,也会让人抓住把柄。我刚从内蒙古回来,碰到内幕商业厅的领导,他们说稀土确实在当地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所以地方有这样的想法。用怎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对于破坏环境的开采者就要加重罚款,来还原原有的环境。如果不能还原,不使用人为的办法关闭,或者限制出口,而是用其他的行政手段解决,因为企业确实造成了污染,就应该进行补偿,这样可能就会更加有利。

  主持人:更多的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韩晓平:是的。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