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章军
重视青年尤其是年轻干部,是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亮点。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尤其是年轻干部既提出了殷切期望,又指明了努力方向。他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连日来,“七一”讲话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青年中产生巨大反响。广大中青年干部和党建专家表示,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党历经90年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盎然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当代青年一定要按照讲话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事业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一个特征格外鲜明: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就始终把培养年轻干部作为战略任务。
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陈云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战略高度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保证了我国3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素莉说,探究过去30多年所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时,一定不能忘了这一条,“这一条作用至关重要,影响极其深远”。
她说,反面的深刻教训并不遥远。苏共长期执政过程中,把许多有文化的、才华横溢的人才排斥在干部队伍之外,把一些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干部视为“另类”,造成干部队伍老化、僵化,许多领导干部为守住既得利益求稳怕变、固步自封,丧失了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这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中青年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王素莉认为,中青年干部充满理想和抱负,追求新思想新知识,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是全中国青年进步的示范,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活力所在。
当代青年的进步“路径”清晰明朗
2010年,安徽省小岗村沈浩的先进事迹深深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当代中青年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可贵道德品质。
从总体上说,当代中青年干部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优秀群体,但不可否认,与事业发展要求承担的历史责任相比,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
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年轻干部最需要提高的品行和能力列前三位的是:作风上过得硬、品行端正;政治上靠得住、信念坚定;妥善处理复杂问题。
正在中央党校参加中青班学习的湖北省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认为,有些年轻干部的不足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作风漂浮,为了追逐名利权力,搞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老百姓意见很大;二是有的年轻干部缺乏抵抗诱惑的能力,面对权力、地位和金钱、美色,放弃了原则,守不住底线,腐化堕落甚至违反党纪国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这四点要求,可以说清晰地揭示了当代中青年干部成长的规律,是中青年干部进步的正确“路径”,沿着这条“路”走,才能真正成功。
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去磨练
不同历史时期,中青年干部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完全一样。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个宏伟目标将在当代中青年干部手中实现,伟大的使命已然担负在肩上,对于广大中青年干部来说,任重道远,容不得丝毫懈怠、片刻停滞。
王素莉说,理想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她认为,如何培养出中青年干部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也攸关事业成败。中青年干部健康成长,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样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的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练月琴表示,自己曾在基层一线锻炼过,在复杂环境磨练过,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现在虽然在省直机关工作,但以后如果组织有需要,“我愿意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去锻炼,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放眼神州,与练月琴秉持同样信念的当代青年越来越多,大批青年奔赴基层一线创业创优,数以几十万计的大学生村官正给广袤农村带去喜人变化,中央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亦收获丰硕成果……无数当代中国青年,正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宽广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