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发改委称2010年前听证会代表系该部门自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03:42  东方早报

  该市发改委称2010年后现场抽签选听证代表 承认公众热情降低

  2010年以前,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是通过消费者协会接受报名,然后向发改委提供报名名单,最后由发改委自行确定人选。2010年以后,开始采用现场抽签办法选取听证会参加人。

  早报记者 黄志强

  成都市发改委昨日就“听证专业户”事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承认,2010年以前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由该部门从报名者中自行确定。

  该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何亚军表示,对于听证会报名人数偏少,“部分热心市民抽中几率较高”的现象,他们也在考虑采取措施提高听证会质量,保护公众参与的热情。

  否认修改听证代表发言

  “听证专业户”廖冰虹此前曾表示,自己的听证意见曾“被莫名抹掉了”,听证会笔录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淡化反对意见,夸大赞成意见”,当廖冰虹提出笔录不是发言的主要内容时,工作人员提出让廖冰虹“支持一下工作”。对此,何亚军回应称,“绝不存在修改发言的情况”。她说,每次听证会都请了专门的速记公司,对所有的发言做笔录,她表示笔录中有可能出现不完整的情况,但每次签字前要求听证参加人自己确认无误。

  何亚军表示从2002年听证会程序规范以后,成都市价格主管部门一共组织和受委托举行了16次价格听证会,每次价格均上涨。他解释说,因为要调整价格才开听证会,所以实际上是“逢涨必听”,“自然垄断产品或是公益性服务价格要涨价,都需要开门听证,为决策制定做参考。”

  会向上级反映相关问题

  针对成都市听证会频频出现老面孔,何亚军归结为听证会报名人数不够、公众关注不够、没有看到听证公告、热情降低等原因,何亚军介绍说,每次听证会公告都是在举办前30天通过当地主流媒体、“中国成都”官网以及发改委、物价局的工作网站发布,在此前举行的16次价格听证会中,“听证专业户”胡丽天参加了4次、唐厚义5次、张见远1次、廖冰虹2次。

  何亚军还称,每次听证会都会给代表发放200元“调研费”,“俗称车马费”,但此前胡丽天明确称没收到过任何费用,唐厚义则称仅收到过一次。

  对于很多人质疑听证会参加人产生程序不透明,何亚军承认,2010年以前,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是通过消费者协会接受报名,然后向发改委提供报名名单,最后由发改委自行确定人选。2010年以后,考虑到报名人数增多,为了公平起见,满足社会的参与热情,成都发改委开始采用现场抽签办法选取听证会参加人。

  何亚军最后强调,成都市发改委关于价格的听证会是严格按《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来操作,“我们将在提高听证会质量方面下工夫,但具体措施正在考虑,办法是由国家层面制定的,我们会向上反映。”他说。

  根据2002年实施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听证会代表可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2008年实施的取代上述办法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消费者代表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其他群众组织推荐。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更多关于 听证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