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故宫否认瞒报宋代瓷器被损坏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03:57  新京报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其器形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其器形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正面)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正面)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反面)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反面)

  本报讯 昨日,故宫博物院证实,26天前(7月4日),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事故。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网友爆料后故宫发说明

  前日下午,网名“龙灿”的网友在微博爆料,“故宫又出大事”。

  “龙灿”称,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一件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一共才1106件,“现在,故宫、文化部下封口令”。

  这条微博被广泛关注。

  “龙灿”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消息源自一业内专业人士,不便透露身份,并称故宫出库程序存在严重问题。

  昨日,故宫方面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确有发生文物损坏事件,但并不是“摔碎”。

  故宫方面表示,7月4日上午约10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

  操作失误致瓷器遭挤压

  故宫方面称,事故发生后,科研人员立即停止仪器运行,保护现场,并向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故宫决定暂停实验室的全部测试工作,对该设备进行检测。

  经过实验室科研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检测,反复模拟实验过程,多次集体讨论,并请院外相关专家参与论证,分析事故原因,7月21日形成了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初稿。

  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

  ■ 探因

  样品台输错数 机器挤坏瓷器

  故宫相关负责人称一级品哥窑文物有57件

  故宫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究竟是怎样的操作,怎样失误导致事故?

  昨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等接受了新华社采访。

  失误

  样品台中挤坏瓷器

  记者:首先想知道,从专业角度讲,这次事故是不是一个低级错误?

  苗建民: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建立于2005年,这台设备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使用,当事人经常使用该设备,而且是最早接手这台设备的人之一。去年我们开始做宋代5大名窑的官窑检测工作,共检测了50多件完整器物,没有出现问题,非常顺利。

  通过科学的检测,还发现其中7件器物跟以前认识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有了进一步进行研究的计划。今年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哥窑的检测工作。遗憾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生了失误。

  记者:这个失误怎么发生的?

  苗建民:是这样的:检测仪器中有一个很大的样品台,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

  人员

  参加过正规培训有资质

  记者:能介绍这种检测仪器吗?

  苗建民:这是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我国至少有七八家机构都选购、采用了这台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普遍。

  记者:进行这种一级文物检测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资质?事故当事人是否具备这种资质?

  苗建民:这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我们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

  机器

  无再次确认功能有缺陷

  记者: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

  苗建民:这个有主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仪器上也还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

  修复

  经验丰富,修复没问题

  记者:这件被损文物定为一级乙,这是什么概念?破损程度如何?能修复好吗?

  娄玮: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是其中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是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我们院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

  ■ 说法

  专家:修补后文物等级下降

  称故宫受损瓷器价值至少数千万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五大名窑中,汝窑和哥窑的存世量最少,而宋代哥窑的存世量更是非常稀少。原北大资源文物学院院长,知名文物鉴定专家李彦君称,哥窑瓷器在国内留存数量有限,故宫哥窑藏品也不过十多件。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文物定级中被定为“一级乙”。

  2004年,国内拍卖的“哥窑双耳瓶”被一民间藏家出价1000万元“收入囊中”。3年前,美国拍卖的一件哥窑也已拍出近2000万元高价。故宫这件藏品的价值更是可想而知。

  “瓷器中最难修复的就是哥窑。”李彦君说,由于哥窑有天然开片的纹,开片深入胎骨,就算回炉再烧,都无法形成原样的纹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修复的。因此,即使修复后这件被损的瓷盘也不会再是一级文物了。

  本版采写/综合新华社报道 本报记者 刘泽宁 王佳琳 张晗

  回应哥窑损坏 故宫称未瞒报

  昨日下午3时,针对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珍贵哥窑瓷器在故宫科研中被损坏事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等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故宫方称事故不存瞒报,将深刻反思杜绝类似事故。

  【是否瞒报】

  调查时间长因事故复杂

  记者: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你们为何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机器的使用。

  我们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

  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

  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因为当事人输入的数据在电脑内部没有直接记录,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查资料,找可以间接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关记录。院里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们也成立了技术层面的类似调查组。

  通过不断地模拟、复制测试过程,在事实面前,当事人认识到是自己错了。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既牵涉到文物的损坏,又牵涉到仪器,涉及到人。遇到这种新的情况,院里很慎重。我们是很严谨地按照科学的态度把事情调查清楚,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情。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文化部和文物局?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文物法规定,文物被抢、被盗、丢失等等,应在第一时间立即报警,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需要报国家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处理,但没有规定时限。

  我院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我们这个处理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是否被动应答】

  完全为追求科学准确

  记者:网民质疑,最近故宫发生的失窃案、“会所门”,乃至今天的破损案,都是网上先爆料,你们被动应答。对此,你们怎么看?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

  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是否影响科研】

  杜绝事故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故宫博物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汲取教训】

  深刻反思改进操作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据新华社电

  ■ 链接

  突发事件两小时内应报告

  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应当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两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也就是说,故宫应该在事故发生两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文化部及属地管理部门———北京市文物局报告。北京市文物局在接报、核实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报告。

  《管理办法》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本报记者 刘泽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更多关于 故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