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语言专家谈新兴网络文体:包容多样中审慎使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2日14:5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陈彦全 任沁沁)1日上午,一则外交部微博招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3小时内被转载4800多次,引发网友热议。这则招聘微博由外交部官方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微博)”发布,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网络文体“淘宝体”。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裴勇俊李英爱宋慧乔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6名,有意咨询xx,不包邮。”

  这是继“淘宝体”通缉令、“淘宝体”录取通知书之后,再由官方发出的“淘宝体”声音。

  作为起源或流行于网络的新文体,网络文体通常是由于一个突发奇想的帖子、一次集体恶搞或者一个热点事件而产生,形式自由,特点鲜明,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较高的关注度。除“淘宝体”外,常见的网络文体还有“咆哮体”“诗歌体”“凡客体”“知音体”“校内体”“走近科学体”“琼瑶体”“红楼体”等。

  而当“淘宝体”们被运用于法律法规的宣传、招聘通知,乃至通缉令等严肃“场合”时,网民反应亦相当热络,“外交部好可爱”“警察叔叔好萌有木有!”……微博上的转发与留言一片火热。

  “外交小灵通在微博上用‘淘宝体’发布招聘信息,电话很快被打爆。我一直认为,网络语言对政府而言是一门‘外语’,不掌握这门外语就很难和网友互动交流。恭喜外交部又学会了一门‘外语’。”新浪网副总编辑在微博发言评论称。

  “用轻松诙谐的网络文体表达原来‘板着脸孔’的严肃话题,这种新兴网络文体从侧面反映了亲民意识的觉醒。”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

  不仅在微博上,网络文体也活跃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各高校的毕业典礼。

  “在任何时刻,你们都应该保持足够的宽容与理性,只有这样才不会为‘神马都是浮云’而空虚,也不会为‘梦想真的伤不起’而偏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讲话大受学生欢迎,该讲话的视频在网络上被播放超过35万次。北大校长的“咆哮体”和清华校长的“凡客体”等也引起了年轻人的很大兴趣。

  “特别有亲和力,特别感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届毕业生张格源说,毕业典礼演讲中穿插运用大学生熟悉的网络文体,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师长的殷切期盼,更能引起共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2亿,突破4亿大关,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

  “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的兴起不仅是网络发展的呈现,更是社会文化多元交融的反映。”夏学銮表示。

  “不过,网络语言赖以生存的‘家’还是在网上。”《咬文嚼字》杂志社主编、语言专家郝铭鉴表示,网络语言要进入全民的、全社会的话语系统还需经历一个规范的过程,要经得起语言发展规律的考验。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汕头金山中学高三语文教师闫葳说,网络文体的影响并没有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孩子们顶多只是用“淘宝体”“咆哮体”娱乐一下,平时学习中不常出现用这些文体写作的现象。

  “使用网络文体还是应当注意使用的场合。”夏学銮认为,执法机关和教育机构都应注意把握尺度,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传播效应,避免沦为媚俗。

  “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则指出,对待新兴的网络文体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采用任何网络文体都应当是自由的。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网络文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