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国土局长谈汶川援建:再遇地震不必往屋外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5日08:41  南方日报
在威州阳光家园里,居民陆续进出,观看自己的新居。张由琼 摄 在威州阳光家园里,居民陆续进出,观看自己的新居。张由琼 摄

  今年进入7月以来,汶川依旧不平静:全县境内连续强降雨,汶川县境内多处陆续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国道213线多处塌方,“生命线”几度中断。

  灾后重建的汶川又一次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广东对口援建汶川3周年之际,南方日报记者重返汶川,发现尽管汶川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曾给援建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但广东援建坚持科学规划,入川伊始就对汶川进行全面的“体检”,为汶川重建打下科学的基础。

  在汶川县城威州,虽然遭受罕见的大雨及泥石流灾情,但坚固的威州城屡经考验,安稳屹立。汶川县县长张通荣如此评价,广州的科学援建让现在的汶川县城,更安全、更特色、更幸福。

  重建了一个安全的家园

  即使汶川刚刚遭遇了泥石流,广州援建人员却对工程安全满怀信心。因为所有的援建项目,他们一直坚持科学援建,用制度来推进援建工作,对援建项目实行规划

  7月17日,南方日报记者在威州巧遇重返威州的广州援建工作组成员,因为汶川刚刚历经泥石流地质灾害,他们到汶川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当地居民是否安全。

  “整个汶川的集镇都是安全的,群众的安全也是绝对有保障的。”汶川县应急办负责人称,“多谢广东援建的兄弟,帮助我们重建了一个安全的家园。”

  毫无疑问,在地震灾区开展重建工作,安全是对重建工程最大的肯定和最充分的赞美。

  即使汶川刚刚遭遇了泥石流,广州援建人员却对工程安全满怀信心。所有的援建项目,他们一直坚持科学援建,用制度来推进援建工作,对援建项目实行规划。“我们提出,应该把威州建设成更安全、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这就是我们的重建理念。”

  据公开资料显示,威州地处龙门山构造带,3条地震断裂带经过,地震威胁随时存在。在原址重建威州镇,怎么解决城区百姓居住的安全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威州镇是汶川县城所在地,也是汶川县人口最为密集的城镇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曾一度成为孤岛。

  时间追溯至2008年8月7日,广州市援建5人小组进驻威州。最先进入威州的广州援建工作组坚持把重建工作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提出“安全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相结合”的威州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原则。

  广州援建首先完成了威州镇的基础测绘工作,建立高精度的GPS测量控制网,为恢复重建提供了基础测绘资料。同时,根据县城人口分布情况,规划设计3个避灾场地,用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

  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管局局长、原广州对口援建威州前线工作组组长李俊夫介绍,广州援建首先坚持规划优先,汶川县城的援建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的支持,其中包括何镜堂、周福霖等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美国、波兰、日本等上百位海内外专家的支持。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等专家达成共识:广州援建汶川,运用世界眼光、现代规划,是城市灾后重建的世界范例。

  学校建筑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在威州,所有重建学校的主体结构防震烈度都达到8度以上。其中,汶川第二小学主体建筑皆进行了隔震设计,采用了隔震支座。汶川第一幼儿园运用了先进的建筑隔震技术,地面主体建筑被置于独立基础与特制隔震垫组成的隔震层上,能对地震力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建筑设计上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还先后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把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关。既有明确要求,又有奖惩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和目标的落实。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广州方面再三强调加强检查督导、样板示范、问题查处、舆论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功能实行第三方检测,严格施工监理旁站和巡检制度,多方位、全过程质量监控,确保每个援建项目都是优质工程。

  不仅如此,为了让威州更加安全,广州援建组通过规划选址严格避开主断裂带,所有援建项目都离断裂带200米以上。援建用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3个避灾广场,让群众有了就地、就近避让的场所,同时广场上适当安排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又是群众聚会、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援建还引进了当今世界上成熟的防震减灾技术,所有援建项目均以抗震8度或9度设防,采用橡胶隔震垫、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等隔震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度。

  李俊夫说,汶川援建是“阳光援建”,广州对口援建资金量大,不能出现一处豆腐渣工程,不能留下一句骂名,要确保每个项目都是清白无瑕、干干净净。“我们把威州当成自己的家,广州援建在威州盖了不少房子,可以抵御8级以上地震,万一再遇到地震,我们希望威州的老百姓不必往外跑了,待在屋子里就行,因为他们的房子建得很安全。”

  特别能战斗的援建团队

  广州援建工作组有7名博士,在威州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广州速度”,120天完成体育馆的建设,190天完成县人民医院的建设

  “做官是为了做事,做事不是为了当官。”广州援建者如此认为,“3年援建任务之所以能够一年半完成,就是因为我们的团队,特别能战斗,特别团结。我们的援建者,舍得离开小家庭,离开亲人朋友,离开舒适的环境,为了威州百姓,来到大家庭,这是舍得,是用心来援建。”

  进入实质性援建工作后,整个援建重新设计了组织结构和岗位,然后提交广州市委组织部,在后方招了18个人组成了新的援建团队。

  来自广州市财政局的3位处长组成了新的财务部,在解决资金审批问题的同时,也卡住了资金总盘子。整个援建资金根据援建项目分批划拨,财务部的账户上始终只保持3亿元的资金充裕。

  28亿元的蛋糕究竟怎么切,都是前期规划部部长徐明贵在负责,从所有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到概算都由其操作。工程部成了“单纯的加工厂”,只负责组织所有工程项目的实施。一旦超出概算,“财务部就要找你”。

  此外,纪检部门也参与到前方全程监督。办了10年案子、深谙工程建设“潜规则”的林瑞宏受命来到汶川,“给我的任务就是确保资金、人员、工程建设3个安全。”他说。

  这套“量身定做”的组织结构在汶川高效运作,所有人员的工作在分工的同时,还会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

  对这个团队进行总结测评的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评价,团队成员由于来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彼此没有升迁竞争,没有层级观念,因此在一种共同的目标作用下,真正成为了一个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援建工作组还有一个“之最”——— 博士最多,成员18人中,连同李俊夫在内一共有7名博士。

  为什么派出一支有这么多博士的队伍?李俊夫说:“汶川县城是在废墟上重建,规划、设计、建设的难度都极大……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层次的专业技能,是实现科学重建的保障。”

  不仅如此,广州援建工作组坚持以人为本,用人所长,做到事无巨细都规范有序和高效。广州援建在威州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广州速度”,120天完成体育馆的建设,190天完成县人民医院的建设。

  汶川县领导如此评价广州援建团队:“他们把科学的精神带过来,把科学的态度带过来,这是科学的援建。援建组在这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所以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也是组织可以信任的团队,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精神。”

  生活比灾前更幸福

  当夜幕降临时,居民们来到西羌文化街,坐在酒吧里,伴着旁边岷江的水流声,唱歌、喝酒、聊天,恍然置身于富庶的江南名胜。有关专家评价,汶川重建跨越了30年

  重建不仅仅是造房子这么简单。除了房屋质量信得过之外,广州援建设计的房子,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特色和建筑韵味,许多项目已经成为汶川县乃至四川省的标志性建筑,百姓非常喜欢。

  广州援建还提出,广东不仅要帮汶川站起来,还要帮汶川走向世界。

  文化和幸福工程是灾后重建的第三战役。记者看到,当夜幕降临时,居民们来到新修建的锅庄广场,围成一个一个圆圈,跟着大屏幕的画面和现代化音响设备的节拍翩翩起舞。居民们成群结队来到富有羌族民居建筑特色的西羌文化街,坐在街上的酒吧里,伴着旁边岷江的水流声,唱歌、喝酒、聊天,恍然置身于富庶的江南名胜。有关专家学者评价,汶川重建跨越了30年。

  汶川县委副书记龚明说,广州援建不仅盖了房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可持续的产业,广州在汶川县城建立了建材及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将这个中心建成阿坝州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建材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还打造了一批像西羌文化街、有地方鲜明特色的阳光谷城项目,让农民实现增收,依靠自我发展。

  3年了,广州援建者重返汶川,感慨良多。援建期间,“白加黑”、“五加二”便是他们生活、工作的真实写照。直到现在,他们才有时间去放慢脚步欣赏威州这座现代漂亮的民族风情小镇。

  威州镇镇长靳福超称,广州援建工作组用广州精神、广州速度和广州效率,为汶川的重建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因此,广州援建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急灾区之所急,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为灾区人民做好事。所以,我认为大家是用生命在援建,汶川能有今天来之不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更多关于 汶川地震 援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