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6日电(记者连振祥)针对舟曲贫穷与自然灾害叠加的实际,一项将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相结合的新式扶贫模式今年已在舟曲县开始试点实施。
“过去扶贫突出产业,相对忽视了基础设施。”甘肃省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张森说,“将产业扶持与防灾减灾结合起来,一个重要目的是要避免因灾返贫的恶性循环现象,为我国扶贫探索一种新模式。”
舟曲农村人口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自然灾害频繁,缺乏稳定收入的基础,长期处于脱贫和返贫的徘徊之中,尤其是受“5·12”汶川特大地震、“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重创,农村贫困面高达80.2%,多年的扶贫开发成果毁于一旦,原本已脱贫的群众又陷入极度贫困状态。
今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决定,在舟曲县拱坝河流域,首次试点连片开发与防灾减灾的扶贫项目。
拱坝河流域属舟曲县南部山后片,是舟曲藏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包括曲告纳、拱坝、插岗、武坪和博峪5个乡,藏族人口占85.23%。
记者了解到,这个扶贫项目将在5个乡的30个项目村实施,涉及农户3517户,总人口16842人;贫困户1740户、贫困人口10466人。项目总投资17779.55万元,其中国务院扶贫办投入扶贫资金3000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投入小额信贷资金3000万至4000万元,甘肃省、舟曲县按1∶5整合资金,综合规划。
舟曲县扶贫办主任尹永政介绍,项目每年实施10个村,分三年实施完毕。
根据规划,项目建设以产业开发为主,同时建设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核桃、花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果和纹党、大黄芪、柴胡、当归、板蓝根等药材为主的产业开发。与此同时,在一些地质灾害严重的乡村修建护村护田河堤17220米,以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甘肃省扶贫办表示,这个新的扶贫试点项目实施后,预计到2013年基本解决拱坝河流域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15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提高拱坝河流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使生态环境向良好方向发展,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