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台风没有正面登陆,可舟山附近海面上,依然刮起了14级大风,惊涛骇浪还是导致一艘工程船走锚、沉落。
当时船上有7名船员,结果4人被附近渔船救起,1人落水失踪,另2名船员爬到船上的吊塔顶,等待救援。
于是,台风夜,一场风浪中的救援,争分夺秒展开。
工程船风浪中走锚,两船员爬上吊塔待援
“航工半潜驳2号”是一艘长约30米的无动力工程船,停靠在岱山长涂港,20岁的江苏小伙陈凡崎是船上7名船员之一。
“大概是晚上9点多的样子,我和另一名船员毛立俊在船长操作室里休息,其他人在甲板上加固船体。”陈凡崎说,海上的风越来越大,船开始不停地摇晃。
“走锚了!”陈凡崎后来突然听到外面的船员在大喊,他和毛立俊挣扎着站起来,可是,工程船因为没有了固定,开始随着风浪到处乱漂。
陈凡崎听到了一声闷响,他知道,触礁了。很快,船体下沉,操作室也开始进水。
终于,毛立俊砸破了窗户,先钻了出去,“操作室的水已经到我胸口了,还好爬出去的毛立俊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拉了出来。” 陈凡崎回忆说。
爬到甲板上的两个人发现他们的眼前只剩下一个吊塔。他们只能一起往上爬,钻进了最顶上的一个缝隙里。
探照灯打到船员身上,“灯光就是希望”
停泊在附近的一艘渔船看到了这艘工程船出事,一边救起了4名落水船员,一边打电话给舟山海事局搜救指挥中心。这时,是6日的晚上9点半。
不到十分钟,正在长涂港待命的“舟港拖6号”赶到现场施救;又过了10分钟后,“舟港拖10号”也到了;再过了一会,“东海救112”也到了。
负责现场指挥的是岱山海事处副处长张禹俊。“当时,现场的风力14级,凭我们肉眼看,事故船已经沉没,只有顶部的吊塔还露出水面,有两个船员紧紧拉着吊塔。”张禹俊说。
张禹俊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下令把救助船上的探照灯照到两名船员身上,“灯光先打出来,为的是清楚地告诉船员我们来了,这可以最大限度来激发船员的求生欲望。”
“渔船先靠过去,‘舟港拖6’负责值守,”张禹俊又下了第二道命令,“靠近遇险船,对两个船员大声喊,告诉他们不要紧张。”海面上风浪太大,陈凡崎和毛立俊事后回忆,当时他们什么都听不到,“不过看到了船,看到了灯光,我们就相信自己能被救出去。”
多次尝试失败,指挥员亲自下水送缆绳
风急浪高,救援船也上下起伏,要顺利靠近遇险船员,难度十分大。
最先上去的渔船,两次靠近失败。
“放救生艇”,张禹俊下了一招险棋。救生艇的吃水更浅,风浪中非常容易被打翻,可被困船员已经在风中等待了好几个小时,体力接近极限,再不靠上去随时可能出危险。凌晨1点45分,救生艇终于下水,张禹俊和另一名同伴在大风浪中尝试向沉没船舶靠近。
100米,80米,60米……距离越来越短,希望也越来越大,险情却同步增加。
第一次,现场突然风浪大作,救生艇不得不退了回来;第二次,再次尝试靠近沉船,依然遇险再次退回。
第三次尝试,终于在凌晨2点58分成功——救生艇靠上遇险船,张禹俊把缆绳一端系到自己身上,好不容易爬上了吊塔,来到了两名被困船员的身边……
整整5个半小时的救援取得成功!
遇险船员回忆:我们距离死亡一步之遥
昨天下午,陈凡崎和毛立俊在岱山的一家医院见到了落水被救起的其他4名同伴。
他们告诉记者,等待救援过程中,湿透的衣服硬生生被海风吹干,之后又下起了大雨,两人又一次全身湿透,加之巨大的海风和心里的恐惧、刺骨的寒冷,实在让自己有些支撑不住。
“毛立俊在砸玻璃时,两手都受伤了,我把衣服撕开给他简单包扎一下,防止失血过多。”陈凡崎说,为了求生存,两人在吊塔上相互打气鼓励,“我们最大的信心就是相信会有人救我们。”
“那时,我真感觉距离死亡只有一步,只要一松手,命就没了。”陈凡崎说,真感谢救援人员冒着这样的危险来把他们救出去。
医院的医生介绍,被救的两名船员身体状况良好。不过,另一名落水的船员仍未被找到,舟山海事局仍在搜救中。
渔船不慎触礁
玉环紧急施救
昨天凌晨,在台州玉环海域,也有一艘渔船遇险。
当时是在凌晨1点半左右,温岭一艘长约50米的灯光捕渔船,在玉环大麦屿港避险强台风“梅花”后,出港要返回温岭石塘,结果在途中触礁。
玉环县大麦屿边防派出所接警后,随即会同海事、渔政部门,联合开展海上联合施救。
当时夜黑、风大、浪急。经过1个多小时的航行,救援人员才找到了已经触礁搁浅的“浙岭渔26807号”渔船。当时,这艘渔船已呈45度倾斜。渔船船老大王宁雄说:“当时因天黑,加上自己对航道情况不熟悉,雷达又无法扫到礁石,结果造成触礁。”
经过施救,船上的9名船员全部安全转移。
本报通讯员 林楚炳 卢金跃 本报驻台州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