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孰轻孰重的争鸣成为焦点。这场讨论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加剧,一部分人先富、暴富与大部分人不富、还有一小部分人贫穷的矛盾更加凸显,公众对于收入分配、共同富裕话题更加关切、敏感。
实际上,当前“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的争鸣,不仅仅是对效率与公平理论上的探讨,更折射出价值判断与执政理念,甚至左右政策选择与改革走向,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显示,88%的受调查者认为,这场争鸣很有必要、很有价值,有利于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凝聚共识,实现科学发展。
关于“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公众怎么看、怎么想,对其相互关系有什么样的理解;当前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何在;西方发达国家调节国民收入有什么办法;重庆在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上的探索有何深义,专家学者等怎么评价;等等。围绕上述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本期策划,分上、下两篇。
上篇主题为:转型中国的“蛋糕”逻辑。包括问卷调查、理论回顾、专家分析、国际借鉴等多方面内容,站在时代的、历史的、国际的坐标上,深入探讨转型中国如何处理“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的关系,收集舆情民意、回应公众关切、提出对策建议。
下篇主题为:中国模式的重庆探索。集结归纳重庆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主要做法,刊发知名专家对重庆实践的评价与建议,揭示重庆经验的普遍价值与启示意义。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公众怎么看
调查结果显示:
★88%的受调查者认为 围绕“蛋糕”的争论很有必要,有利于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
思路,凝聚共识
★45%的受调查者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先分好蛋糕更重要
★6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不稳定或动荡”是做大蛋糕的最大风险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7月21日至7月28日,共8天
调查人数:23238人(包括分地区随机调查与网络调查)
网络问卷:20138人(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人民论坛网)
地区随机调查:3100人(由北京、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湖南、陕西等
七省市人民论坛调研基地、调研点随机调查)
数据加权处理:网络问卷占权重70%,地区随机调查占权重30%
公众如何看待围绕“蛋糕”的争论
88%的受调查者选择“很有必要,有利于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凝聚共识”
近日,关于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分好蛋糕”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对这次争论看法的调查中,88%的受调查者选择“很有必要,有利于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凝聚共识”,仅有10%的受调查者选择“没有必要,这是个两难问题,争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专家指出,“做蛋糕”和“分蛋糕”之争实际上就是效率与公平之争。自有经济活动以来,效率和公平就紧紧扭结在一起,成为人们回避不了的一个两难问题,这一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得愈加凸显。我国改革开放一段时期内,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战略,促进了中国经济“蛋糕”快速做大。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更趋明显,“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孰轻孰重成为学者争论、公众热议的焦点问题。
近期,重庆市、广东省两位主要负责人关于“蛋糕”的论述各有侧重,更是被网友广泛引用,引发又一轮讨论高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强调,“与其他地方‘先做大蛋糕再分’不同,重庆这几年的发展思路则是倒过来,先将蛋糕分好,再做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现在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强调要注重民生问题,但是要做大蛋糕我们仍然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
高达88%的受调查者认为围绕“蛋糕”的争论“很有必要,有利于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凝聚共识”,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梳理、归纳受调查者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反映了贫富差距已是当前公众的最大关切所在。许多受调查者强调“贫富差距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两位地方主要领导同志的“蛋糕”论因具体语境不同,在表述上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本属正常,但随即引发国内媒体和网络热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公众当前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切。有受调查者指出: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与财富分布不公已经触及了公众容忍的底线,再不扭转这种局面,公众不会答应。
二是只有充分讨论才能扭转部分官员单纯“效率至上”的错误认识。有受调查者表示,当前不少官员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异化为单纯的“效率至上”现象值得警惕,这样的讨论有助于转变这些官员的执政思维,让他们在“做蛋糕”过程中重视“蛋糕”的分配。有受调查者表示,当前官员不仅要在口头上,更应该在实践中“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三是“蛋糕”争论所反映的问题是关系到政策选择的价值判断问题,只有充分讨论才能形成共识,推进下一步改革。有关专家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定位和指导思想也在不断深化。从“兼顾效率与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更加注重公平”,党和政府在效率与公平这个重大问题上,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索。当前,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拉大,百姓不满情绪增加,一方面是综合国力仍不是很强,经济实力急需继续提高,政府也面临着决策困境。当前的“蛋糕”争论无疑有利于政府了解民间声音,继续探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厘清下一步改革发展思路。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政策如何取舍
52%的受调查者认为“二者互相促进,在‘做大’的同时可以‘分好’”
45%的受调查者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先分好‘蛋糕’更重要”
在当前发展阶段,您如何认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52%的受调查者认为“二者互相促进,在‘做大’的同时可以‘分好’” ,45%的受调查者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先分好‘蛋糕’更重要”,2%的受调查者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先做大‘蛋糕’更重要”。该调查结果对当前的政策选择有怎样的启示呢?
52%的受调查者认为“二者互相促进,在‘做大’的同时可以‘分好’”,说明公众对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期待。从主观意图上来说,每一个负责任的执政者都希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使两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但由于效率与公平不仅存在着相互统一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一面,不控制过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影响社会公平,而如果调控过度就会抑制市场竞争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这使得政策选择常常面临两难困境。因此,许多执政者不得不根据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优先战略。在当前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没有变,如何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回应群众的期待,需要更高的政治智慧,创新理念与方法,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
45%的受调查者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先分好‘蛋糕’更重要”(仅有2%选择“先做大‘蛋糕’更重要”),说明在现阶段公众对公平的价值诉求已经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各级决策者只有重视并回应公众的这种要求与心态变化,才能做出更符合民意的政策选择,才能真正构建社会和谐。有受调查者表示,当前整个经济不断发展,但有些人的日子却越来越难,希望政府能够多些惠民措施,让每个人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与此同时,在“您认为分好‘蛋糕’对做大‘蛋糕’的影响程度如何”的选项中,有55%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大”,有25%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即有八成公众认为分好“蛋糕”对做大“蛋糕”影响大,表明公众对贫富差距的容忍度已越来越低。这无疑值得执政者深思与认真对待。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最大风险与阻碍
65%的受调查者认为“社会不稳定或动荡”是做大蛋糕的最大风险
71%的受调查者认为“权权、权钱交易等腐败所造成的灰色收入过多”是分好蛋糕的最大阻碍
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关键的是要防范应对好各种风险与阻碍。
在“当前哪些风险会阻碍继续做大蛋糕”的调查中,65%的受调查者选择“社会不稳定或动荡”,58%的选择“收入差距太大”,55%的选择“政策上折腾”, 52%的选择“能源资源价格过高”,分列前四大风险。这些选项得票率都超过五成,反映了社会不稳定、收入差距太大、政策上折腾、能源价格过高等因素都是未来我国经济继续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克服,“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比如,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很多因素,都是社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显现”, 如果不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社会结构性矛盾”就难以消除,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稳定”就难以实现。只有分好蛋糕,改革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稳定。
“在分好蛋糕过程中,当前重点要破除哪些阻碍”这一调查中,71%的受调查者选择“权权、权钱交易等腐败所造成的灰色收入过多”,65%的选择“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用于民生的比例太少”,52%的选择“税务较重且不完善,减小低收入人群税收负担”, 46%选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使工资增长与GDP增长同步”,分列前四位。选择“权权、权钱交易等腐败所造成的灰色收入过多”这一项的受调查者最多,说明“分配”的调整不仅需要经济制度的改革,同时也需要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需要执政党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坚决打击官商勾结、规范“灰色收入”、治理腐败等。
在科学发展的框架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一协调起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专家指出,实际上,效率和公平都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两个价值取向。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物质财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同样,保障人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政治平等,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尽管效率和公平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目标,但都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没有人性的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也不是没有物质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扩展,而是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效率的提高还是公平的增进,都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方域指出,要在科学发展的框架中,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一协调起来。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在科学发展中,就既能调动老百姓“做大蛋糕”的积极性,使我们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又能围绕民生“分好蛋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体现的不仅是执政理念,更是执政智慧与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许这最能说明“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最终落脚点在于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马静、刘建)
■(责编/肖楠 美编/李祥峰)
观点争鸣
关于做大蛋糕优先还是分好蛋糕优先,实质上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选择,对此,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和效率与公平兼顾。”这三种观点暗含的意思是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因此,只能在公平和效率之间进行不同程度的选择和组合,根据公平或效率在组合中的比重,分为重效率论、重公平论和效率与公平并重论。
重效率论:效率本身就意味着公平,效率决定公平
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本身就意味着公平,效率决定公平,凡是有效率的东西必定也是公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宾斯和弗里德曼等。
罗宾斯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分配不公平,这种现象无法消除,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而减轻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平的主要手段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对再分配过程进行干预。
弗里德曼认为追求效率所体现的结果不公平本身就是公平的,而“一个社会把平等——即所谓结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使用强力来达到平等将毁掉自由,而这种本来用于良好目的的强力,最终将落到那些用它来增进自身利益的人们的手中。
在中国,持这种观点的研究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效率型经济,它要求把效率放在首位,同时又要求兼顾公平,以平稳地在体制转换中实现公平原则。效率优先可以带动公平,只有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以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重公平论:不公平会降低人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这种观点认为公平决定效率,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导致机会的不公平,进而导致收入并非与努力程度成正比,如此就会降低人们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主要代表人物有勒纳、米里斯、罗尔斯、新剑桥学派的代表罗宾逊夫人等。
英国新剑桥学派从经济增长角度出发,认为收入分配格局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即公平左右着效率;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及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就越大,因而工资收入份额就越小,从而使工人的处境相对恶化,并加剧了社会不公平现象。尽管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会带来工资总量的增加,但决不意味着消灭贫困,而且经济增长会使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低于社会一般水平。
在中国,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社会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将会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在坚持过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公平。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平等
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两个政策目标同样重要,二者必须并重,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者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平等。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阿瑟·奥肯等。
萨缪尔森等认为解决公平问题本身就会带来效率的提高:“为贫困家庭提供保健服务和充足食品的计划将增进生产率和效率,而不是减少产出。打破今天的贫困恶性循环,我们明天就能改进贫困家庭儿童的技能、人力资本和生产率。”
阿瑟·奥肯认为,“平等与效率双方都有价值,而且其中的一方对另一方没有绝对的优先权”,因此,“在它们冲突的方面,就应该达成妥协。这时,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些平等,并且为了平等就要牺牲某些效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余斌)
■(责编/李逸浩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