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桐梓县夜宣布发现夜郎在桐梓新物证

  8月12日,桐梓县夜郎文化研究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夜郎在桐梓的物证又有新发现:桐梓县城区村民在清理一口废井时发现一块残缺墓碑,上书“汉竹王古墓”(注:流竹王即为夜郎王),这块碑系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一位知县所立,通过这块墓碑,专家学者再次引发深思:争议不断的夜郎可能就在桐梓。

  废井发现墓碑

  当天,桐梓县夜郎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引领专家学者一行前往现场进行了考察。

  现场位于桐梓县城边一个名叫团田的地方。当地村民介绍,一段时间来,持续干旱,他们决定把当地的一口废井清理出来,多一个取水点。8月11日开始作业,很快就把废井里的泥土清理一空,这时候,村民们才发现,井壁一侧竟是一块倒立着的墓碑(如图)。

  当地一位70岁老者曹光友说,事实上,40年前,他亲自参与了这口井的修建,因为墓碑上端残缺不规整,当时砌井时才选择倒立。

  老人细说往事

  曹光友老人说,40年前,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根本谈不上文物保护,只有破坏。

  当时,这块墓碑原本立在距离这口井约30米的一个古墓边,这个墓面积很大,是普通墓的数十倍。曹光友曾听老人们说,这是夜郎王的坟墓,但最初的墓碑早已不再,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一位知县为了纪念先祖夜郎王,遂重立墓碑,上书:汉竹王古墓。

  曹光友老人说,40年前,这座古墓的外饰全被毁坏,墓碑在搬弄过程中,被截为两段,“汉竹”二字和“王古墓”各成一段,而当时砌井时,“王古墓”一段墓碑长度刚好合适。

  这口井长年清泉流淌,但10年前,因为引入自来水后,加之房屋的大量修建,这口井被填埋废弃。

  呼吁保护发掘

  在曹光友老人的引领下,应邀前来的专家学者在玉米地里找到了这个古墓,曹光友老人说,多年来,当地百姓开荒种地,使得这个古墓的体积越来越小,到现在,体积仅比普通坟墓稍大一些,让人难以将之和王者的坟墓联系在一起。

  40年前,古墓的外饰不光砌了水井,一部分还被用来砌了砖窑,那些砌砖窑的石料上还有图案。在曹光友老人的引领下,专家学者一行又继续往坡上行进。一个土堡在玉米地里若隐若现。40年过去,砖窑早已废弃,其上方已成了田地。曹光友老人说,本来窑门还在,但去年一场暴雨之后,引起塌方,窑门被掩埋。

  同行的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说,虽然发现的物件只有残缺的墓碑,但曹光友老人关于“知县为夜郎王重立墓碑”的叙述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因此,这对夜郎文化的研究,确为一个重要的发现。曾祥铣希望桐梓当地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快配合考古工作者对团田古墓和被泥石淹埋的砖窑进行保护性发掘,以供专家学者研究夜郎文化尽可能提供更为完整的物件。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贵州 夜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