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调主基调以稳健应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5日10:16  瞭望

  中国经济当前的真正风险,不是美债危机和经济减速,而是“一刀切”地放松货币政策、迎合和支持高增长偏好的发展思路,以及放弃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结构调整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实习生汪莉李霞

  8月8日,受6日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下调影响,全球股市暴跌,中国沪深两市也因之大幅下挫。原本已趋平稳的中国经济,再遇美元风险冲击和可能性越来越大的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挤压,市场也因此重新产生了对中国经济和未来通胀预期增强的担忧。

  “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次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维护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

  “此次美债危机的影响更多是来自心理层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有限。”相关权威研究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解读说,对于近期国际市场动荡形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宏观调控决策层已有充分预判和准备,“美国方面的风险因素并非意外,是一个长期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可能一时会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但不大可能像2008年9月份那样,改变中国经济基本走势和宏调主基调。”

  在其看来,会议内容也显示,宏观调控仍然以稳健政策为主。努力降低物价涨幅,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依旧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的主要工作,并未因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改变对形势的判断或作出重大的政策调整。

  他预计,经济运行会在今年三季度后重拾小幅上行态势,全年经济增长9%左右,中国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短期看是抗通胀,中长期则是艰巨的转方式和调结构任务。”

  “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降,但不会发生硬着陆。”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信心充足,“中国的经济问题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由于在调结构和平衡国内经济方面没能实现明显的改善,未来5年将是艰难的5年,调整的机会也将稍纵即逝,但从过去30年来的经济表现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无法闯过去。”

  理性研判通胀预期

  “目前通胀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采访中,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向本刊记者表示,“9、10月份以后蔬菜价格肯定会涨,肉蛋也到消费旺季,加上服装换季、国庆长假以及前期涨价的滞后影响,下半年的压力依旧不小。”

  从国际看,美国虽然暂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但由于增长低于预期,失业率仍处高位,美联储继续维持低利率。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虽退出,不少到期资金还将用于购买债券,继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因此,美元指数短期并无持续反弹动力,大宗商品价格也将维持高位。

  尽管如此,上述权威人士认为,未来价格涨幅进一步加大的条件并不具备,不必过分放大中国的通胀问题,当前的通胀并没有2007~2008年那么危险。尤其是去年以来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加息,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

  具体表现在:一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已由年初的接近20%降到15%左右,基本回到了正常水平;二是社会融资总量明显减少。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三是资产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上涨明显放缓,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得到了初步抑制;四是国内重要商品供给有保障,包括夏粮获得丰收,肉、禽、蛋、菜和工业消费品供应充足。

  对于市场上关于美国上调举债上限,可能加大未来通胀预期的担忧,权威人士表示,由于美元将继续面临贬值态势,短期内的确有可能加快“热钱”涌入,并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中国通胀预期,“但从中长期看,由于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缓慢,意味着未来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低迷,从而可能引发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更长时期转向下行。”

  权威人士的判断是,“综合各种情况考虑,物价涨幅一路上扬的趋势有可能很快得到遏制。”

  对于未来中长期的通胀走势,徐连仲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阶段,高增长、温和通胀将是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除去流动性因素,近年来,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成本都有了较高幅度的增长,这些决定了未来中国很难再延续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前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模式。”

  不过,他同时也强调,不像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受消费能力、边际消费倾向弱化、传导机制以及社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存在10%以上的大幅度上涨条件,“价格涨幅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在3%~5%的水平。”

  准确理解增速放缓

  在权威人士看来,即使存在不少困难,但今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依然强劲。

  首先,从上半年出口情况看,外需形势比预先想象的要好。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虽然有所减缓,但出口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前7个月累计出口10493.8亿美元,增长23.4%;其中7月份314.9亿美元的顺差更是创下30个月新高。

  虽然下半年存在不确定性,但美国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奥巴马总统为了寻求连任,正在采取增加就业的措施,美国经济向好可能性较大;希腊议会通过了政府的财政紧缩计划,笼罩在欧盟上空的主权债务阴云有望得到稀释;日本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将对日本经济带来积极作用。

  他预计,世界经济下半年将有小幅回升,保持出口规模和增长势头具有有利条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外需环境将较为宽松。

  “投资也将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他向本刊记者谈到,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新上马了一些项目,各级政府的投资力度没有减弱,“尤其是今明两年是省、地、县、乡四级政府换届年,换届带来的投资效应总体上讲是积极的。”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增速仍然高达25.6%。权威人士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9%~9.5%的水平是可以预期的。虽低于前十年两位数增长水平,但仍是全球最高的增长率。”

  “不过,从中长期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放缓。”权威人士分析说,2015年左右,也就是“十二五”末、“十三五”初,中国将进入增长速度回落的时间窗口期,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可能下一个较大台阶,由近些年的10%以上的增长率下调至7%左右。

  “成功追赶型国家在高速增长期后增长率下台阶,是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介绍说,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通过对各国长期经济增长数据分析后发现,20世纪以来,除美国、英国等处于全球技术和增长前沿的国家外,其他成功跨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为时20年或更长的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结束后,增长率明显下降,并转入一个速度较低的增长平台。

  “当然,这个时候的增长速度下台阶,并不意味着已经全面实现现代化,主要表明以大宗工业产品生产和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的基本结束,随后是一个更‘精细’增长阶段的到来。”他强调道。

  稳定政策促方式转变

  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意在巩固控物价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高灵活性和针对性,则是通过结构性调整,化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是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一再强调的重点。

  “一来,地方投资积极性依然很高;二来,如果政策过早放松,将导致物价再次过快上涨;三来,目前货币增速虽然在放缓,但货币数量规模仍呈现逐步扩大趋势,需要时间来消化前期的货币超常规投放压力。此外,经济增长出现小幅下行态势,但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全年增长处于正常范围内。”因此,权威人士认为,从以上角度看,目前既不具备货币政策转向的条件,也无进一步紧缩的必要。

  对于上半年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的贷款难、生存难现象,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认为,虽然这与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减少对中小企业贷款有关,“但货币政策并不是紧缩,总量供应是稳健的,因此政策落实应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按照其分析,“如果切实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从银行信贷额度中划出一定比例,增加对有国内外订单、在主营业务上有成长和扩张空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相信可以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难。”

  对于财政政策,权威人士表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强劲,为下半年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奠定了基础。同时,审计署针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报告,显示政府债务好于预期,为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赤字提供了空间。因此,下半年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应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

  比如,中央政府年初公布的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率至7月底已达72%,余下的保障房的建设将还需大量的财政投入。同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的水利投资以及新兴产业的产业投资都需要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

  不过,权威人士提醒,在密切关注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也是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三大目标之一。当前经济增长的适度下降,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

  他谈到,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主的高速追赶进程即将结束,未来面临着潜在增长速度下降的挑战,这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尽快适应相对较低的增长环境,微观主体需要改变“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重塑运营机制和增长动力,实现由低要素成本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从世界格局看,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经济体开始积极调整各自的经济结构,正在酝酿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应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抢占新一轮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