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捐赠门”牵出惊人内幕 中华慈善总会被指收钱开发票
央视新闻频道
视频:中华慈善总会被曝收钱开免税发票来源:CCTV新闻频道尚德“捐赠门”事件今天又牵出更多惊人内幕。央视新闻频道今天播出《尚德“捐赠门”真相调查》,记者调查发现,让尚德公司“荣膺”当年2010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的1700多万元捐赠品,竟然已经被折价变卖,钱款去向不明。这场“慈善捐赠”却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开具了收货减税发票,企业享受到了国家的减免税政策。收货发票是如何从中华慈善总会开出来的呢?开出发票的当事人告诉记者,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潜规则,而且有交易的票据为证。以下为节目实录。
尚德“捐赠门”真相调查:捐赠品被贱卖 钱款去向不明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四年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冠名权,每年都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参赛学校捐赠上千万元的电池板,其中去年认捐的捐赠品价值为1700多万元。这项慈善捐赠的受益者本该是参赛学校的师生,然而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后发现,这1700多万元的捐赠品竟然已经被折价变卖,钱款去向不明。
2010年尚德公司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参赛学校捐赠价值719万元的太阳能电池板和价值1035万元的太阳能电池片。中华慈善总会为尚德公司开据了1754万元的减免税收货发票。2010年7月,第四届尚德电力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在江苏泰州进行,共有200所学校参加了比赛,那么这些参赛的学校得到了多少捐赠品呢?记者联系到了部分参赛学校的带队教师。
记者: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捐赠品呢?
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中心小学教师李传学:就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吧。
记者:是几块电池板?
李传学:一块。
记者:只收到一块电池板吗?
李传学:对。
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教师高月锋:就是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反正是和我们一块儿的学校都是一块(电池板)。
记者:学校从大赛方面得到了多少捐赠品呢
烟台市第三中学教师吕永山:捐赠品啊,什么都没有啊,没有,要是通知我们肯定会领啊。
记者通过对山东、江苏等地20多所参赛学校进行采访了解到,得到捐赠品的学校都是收到了一块电池板,有的学校连一块也没有收到。根据捐赠书,尚德公司总共捐赠了3731块电池板,即便是所有参赛学校都能得到一块电池板,还剩余3500多块,那么这些电池板去了哪里呢?此外,捐赠书中承诺的58万多片电池片,参赛学校更是一片也没有收到。
济南市历城区第二中学教师高月锋:没有收到过电池片。
记者:一片都没有收到吗?
高月锋:一片没有。
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中心小学教师李传学:什么电池片啊,没有,我全程负责这个事情,不可能,如果真的有的话必须经过我手。
尚德公司在捐赠书中指定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捐赠的执行方,负责向参赛学校发放捐赠品,3700块电池板和58万片电池片到底是怎样发放的呢?记者找到了位于西奥中心的北京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位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告知记者公司所有的领导都不在,并且无法与他们之间的任何一位取得联系。
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一个人都没有,因为现在是暑期,我们的领导都出国考察了。
记者:不管是哪一位,如此大的1700万元的捐赠,肯定会有部门来处理的。
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这个我不太清楚,相关领导也不在。
记者:那是哪个领导准确掌握情况呢?
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肯定是王总啦,王伟,您今天要采访的这个。
随后记者反复拨打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伟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接着记者拨通了中育公司财务总监赵德志的电话,但当记者表示想要了解尚德杯捐赠物品发放的情况时,对方立即挂断了电话,并再也无法接通。
记者:是赵德志先生吗?
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德志:对
记者:您好!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想向您核实两个问题,关于第四届尚德杯青少年创意大赛的……。
(对方挂断电话)
尽管记者的采访要求被拒绝,但是当时担任这家公司教研室主任的罗凡华告诉记者,大部分捐赠品在去年就已经被公司折价变卖,并且出示了详尽的销售发票和财务清单。
罗凡华:这是卖的记录,财务有盖章的,都是王伟为法人代表,中育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盖章。全部变卖了。但是为了掩人耳目,他(王伟)就要求我每个学校捐一片,我们收到了3700片,我们就捐200片出去,每一片再配上一些支架、报警灯,但是总造价配的也就只有1000多块钱吧,这样就说,掩人耳目,看起来好像是捐赠了,实际上全部99%都卖了。
记者:那50多万电池片呢?
罗凡华:50多万片电池片全部卖了,
记者:一片都没捐给参赛学校。
罗凡华:一片都没捐。
记者查阅了这家公司的网页,发现在经营范围方面与太阳能并无关联,但是罗凡华出示的财务发票表明,这家公司在被指定为尚德太阳能器材捐赠执行方后,折价变卖了价值1700多万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电池片。
罗凡华:那么这个是3731片,这个是叫电池组件,价值是700万元,但是实际销售价是332万元,就是半价销售。50多万片(电池片)卖了260万,就是价值1000万元的卖了260万块钱,就是这个情况。
价值1700多万元的捐赠品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被折价变卖成了592万元现金,而参赛学校的带队教师告诉记者从没有收到过任何捐款。
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中心小学教师李传学:没有,肯定没有钱,没有现金。
烟台市第三中学教师 吕永山:那个我们都是学校赔钱(参赛)的,哪有还给我们的钱啊?
在慈善的名义下,1700多万元捐赠品被人折价变卖,在捐赠的过程中,变卖所得的592万元巨款至今去向不明。
在刚才的节目中出现了两家机构即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育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一个中心和一家公司。其实这两家单位的总载都是节目中提到的王伟。所以虽然是中心接的活,具体操作时却是公司进行的,所以镜头中出现的发票上面都是中育未来公司的公章。
尚德“捐赠门”真相调查:中华慈善总会被爆一手交钱一手交票“潜规则”
就是这样一场捐赠品被变卖、数百万款项去向不明的捐赠,却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开具了收货减税发票,企业也享受到了国家的减免税政策,那么这些收货发票到底是怎样从中华慈善总会开出来的呢?开出发票的当事人告诉记者,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潜规则,而且有交易的票据为证。
2010年第四届尚德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慈善捐赠过程中,尚德公司将价值1700万元的捐赠品直接捐给了捐赠执行方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慈善总会并没有收到过捐赠品,但要想使这次慈善捐赠得到认可就必须得到中华慈善总会的收货发票,为尚德公司从中华慈善总会开出收货发票的正是捐赠执行方的员工罗凡华。
记者:慈善总会在没有收到捐赠品的情况下,为什么可以给你开出减免税收据?
罗凡华:这个开发票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也是有一个潜规则的。那么慈善总会也暗示,你能不能够直接捐一点现金,来作为项目的一个运行费用,意思就是给点钱。那么我们就给他开了5万块钱的现金的捐赠,给了5万块钱现金(支票),然后给我们开了1700万(发票)。
记者:你刚才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发票有什么证据?
罗凡华:我们这个发票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发票开的时间都是和交现金的钱都是同步完成的。开发票的时间8月31日,说明当时我们两个票证是同时完成的。那么就说潜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一手交发票是这种关系。
收据显示,在2010年8月31日,中华慈善总会收取了捐赠执行方也就是变卖捐赠品的北京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5万元支票,同一天也开出了认可这次捐赠的减税收货发票。2011年4月,罗凡华代表第五届大赛的捐赠执行方北京创新中意公司再次到中华慈善总会开发票,这一次中华慈善总会依然没有收到捐赠品,收到并持有全部捐赠品的是北京创新中意公司。
记者:当时你去办的时候,是谁去委托你去跟慈善总会办的这个?
罗凡华:办这个事儿是尚德公司的副总裁解晓南,也是北京创新中意公司的董事长,他让我加速去把这个事办成。
罗凡华告诉记者,和上一次开发票一样,他又随身带了一张转账支票。
记者:钱是谁给你的?
罗凡华:钱是解晓南给的。
记者:给了你多少钱?
罗凡华:给了5万块钱的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给5万块钱转账支票。
记者:你把这5万块钱现金支票给了谁?
罗凡华:给了中华慈善总会的财务部的高主任。
记者:你给了他这个支票,他给了你什么呢?
罗凡华:他又给了1500万元的减免税发票。
2010年尚德公司因认捐价值1700多万元的慈善捐赠获得了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2010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但事实证明那是一次虚开收货发票、捐赠品被折价变卖的慈善与捐赠。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仍在没有收到捐赠品的情况下再次为尚德公司开据了1500万元减免税收货发票,这张收货发票使得捐赠品迄今仍被尚德公司副总裁解晓南的公司合法持有,而按照捐赠协议,最终受益者本该是参赛的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