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祠看园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7日15:18  廉政瞭望

  ◎文/叶茂

  眉山,因三苏而闻名,而三苏因有了眉山山水泽养,才有了万世敬仰的文才风流。因而,潜伏在眉山西南隅的这座三苏祠从不寂寞,这座“文献世家”的故居吸引着人们来此深味苏门之风。

  这日,我跨进这黛瓦朱墙,翘檐勾心的苏祠大门,“隔空”访到一位奇人。她的存在,使这座宅院万物鲜活、气息宛在。奇人就是这里的讲解员——李晓苹。她本是演员出身,12年舞台生涯,18年在李白故里江油任解说员,退休后方到三苏祠。靠她的勤研深钻再悟东坡,用绘声绘色、无与伦比的歌声和表演天赋,将一代大文豪演活。

  同我们一起聆听的,还有两位慕她之名而来的华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讲解就开始了。

  首先来到三苏的塑像前,开始道来每一位苏家人的身世。李晓苹的讲解词很独特,你听不到记背的痕迹,感觉不到那成套成套的说辞。你唯一的感觉就是:三苏端坐,旁边一个苏门的亲戚立在那里,叙说自己的旧事和家事,娓娓道来。她一会儿讲解、一会儿吟诵、一会儿演唱。表演中,忽而身似东坡,忽而委身妻妾,忽而扮作小孩,忽又绝类家严,惟妙惟肖、婉转练达。字字由心,真挚得令人动容。

  在启贤堂,李晓苹吟唱起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传到人间的天籁。她的声音徐徐升起,婉转绕梁,再沁入耳中。不是京剧、不是昆腔,却是一种混合二者的刚柔,在那副酣畅的书法前,字句都化成了音符和图画。

  转入两侧厢房,是展示苏门六位女子贤德、苏家书礼家风之地。李晓苹一一讲来:若非程夫人的相夫教子,哪有苏洵虚度27载春秋而发奋;有了王夫人的聪颖善良,才有苏轼的一身才情、一生纵横。在苏轼最后一位夫人王朝云的塑像前,李晓苹唱起了东坡悼念这位亡妻的歌,回忆中往事发酵:“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李晓苹完全把词溶进了自己的唱腔里,唱到最后,眼泪挂在两颊,让人动容。完全跌入这首歌里的你,恍然间仿若看到的,不就是灯烛前情不自禁的东坡么?

  窗外忽然细雨,三苏祠又平添了几分水气。在讲解的时候,李晓苹从不会带手机,一旦进入讲解的过程后,就全心投入,在唱“寂寞沙洲冷”那首词时,她又一次泣下。

  有人好奇地问她,每一次到这里都哭吗?她说是的。那不是精神都受不了?她边擦眼泪边解释说:“苏东坡的这首《卜算子》是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的,词中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让人感动。我们这代人在年轻时曾经有下乡当知青的经历,在农村接受磨炼的愁苦和对未来的迷茫就夹杂在这首词里。记忆抹不去,所以每一次唱,都流泪。”

  在苏祠的碑林前,我还看到了另一个“李晓苹”,其实,这也不啻为投射出的另一个苏东坡。“无论升官贬官,忘怀得失,胸怀社稷,望华夏大地国强民富;不管顺境逆境,淡定从容,心系苍生,愿普天之下和谐安详。” 与苏东坡“心有灵犀”的李晓苹作了一副对联,概括她心中东坡的大胸怀。之后,严惩西湖贪官、怒杀花和尚的故事随之道来——这是胸怀天下、刚正不阿、廉洁为政的苏东坡。

  听完讲解,沿路绕过亭榭与莲池,面前这“三分水,两分竹” 的岛居园林开始变得朦胧,一切都生活了起来。仿佛,你还听得到门缝里都是苏门的读书声,窗子里就是孩子临训时闪烁的灯烛……

  “900多年前的苏东坡让我给他看园子呢!”说到和三苏祠的缘分,李晓苹笑着回答。她已经67岁了,自称“苏祠大姐”,平素迷在苏轼诗文里,还四处追寻苏轼脚步,游历苏轼的每一处居所,仿若追随东坡一生。东坡真是有幸,有这位“苏祠大姐”为你看园子!

  看园子的人在,那歌声、那眼泪、那正气在,则东坡犹在。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