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基层听民声:隔着印度洋的夫妻家常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1日10:04  新华网

  (走基层 听民声)隔着印度洋的夫妻家常话

  ——豫西山区一位留守妇女和丈夫的网络对话

  新华网郑州8月31日电(记者刘雅鸣、李亚楠)

  “丈夫:在忙啥。

  玉霞:洗锅。

  玉霞:在干啥。

  丈夫:现在才下班等车。”

  这段存在村妇朱玉霞手机里的对话相隔了整个印度洋。35岁的朱玉霞住在豫西卢氏县一个名叫柳树岭的小山村,她丈夫车海波今年4月到非洲南部的赞比亚去打工。从地图上看,两地间的直线正好穿越印度洋。

  实际上,从柳树岭到赞比亚要麻烦得多,得先花2个多小时乘汽车到三门峡,再想办法到广州、上海等有去往非洲航班的大城市,然后再花十几个小时飞越印度洋,才能到达这个遥远的非洲国家。

  同周折的旅途相比,朱玉霞和远在天边的丈夫交流,倒是方便得多。她掏799元购买了一台没听说过牌子的“山寨”手机,花5块钱包月,就可以和丈夫在QQ上敞开聊了。上面那段对话就保存在她的聊天记录里。“买手机还送了一台19寸的电视。”朱玉霞对此很满意。

  她不满意的是,在国内没法给丈夫打电话,只能等丈夫十天半月才打回来一次电话,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通过文字交流。由于按得太多,才用了不到半年的手机键盘的漆已经脱落,显得发白。他们的交流很平淡,问问生活、说说家事,比如核桃收了没、二哥家丢的牛找到没。

  朱玉霞的丈夫此前在家乡跑三轮,为了多挣些钱,结婚13年后,他今年第一次出了远门,远到她觉得是在世界的另一头。朱玉霞留在家照看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丈夫每月打回来2000多元钱。

  朱玉霞生活的卢氏县地处伏牛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8万多妇女中,有约1/10是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她们多在家养育孩子、照顾老人,种不多的地,供口粮,再发展一些核桃、食用菌、养殖等副业,供日常开销,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多存起来,供孩子上学、盖房子用。

  朱玉霞除了种麦子、玉米外,还有30多棵核桃树。不过,她说,由于今年好多大树没挂果,核桃才卖了2000多块钱。好在她家里只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花销不算很大。目前,最大的开支就是她家正在盖的新房。

  240平方米的新房承包给了施工队来盖,需要8万到10万元。朱玉霞说,这笔钱还需要东借西挖,这是目前家里最大的负担。为了多挣些钱,原定明年4月回国的丈夫,也可能会在外多留些时日。

  朱玉霞和女儿现在借住在邻居的老房子里,两间简陋小屋,里面睡觉、外面做饭。卧室里放着买手机时赠送的电视,那是她和女儿主要的娱乐来源。女儿住校,开学之后,家里将只剩她一人,手机那端、相隔万里的丈夫就成为她排遣孤独感的感情寄托。

  在QQ上,朱玉霞把自己的那位叫“丈夫”,而不是农村人习惯的“掌柜的”“当家的”等称呼。她大笑着说,叫“丈夫”听着亲热。当被问到是否会在聊天时对丈夫说“我想你”时,朱玉霞红着脸,低下头只是笑,不好意思回答。不过,她的心愿表明了心迹。她说:“要是丈夫能在家干个啥挣钱的活就好了。”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心愿。同村另一位丈夫在新疆打工的留守妇女贺瑞行说:“希望丈夫能少出门就行了,出门在外总让人放心不下。”

  这是成千上万人的心愿。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合计已超过1亿人。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